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

(2017-11-30 07:06:50)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刘勰论谐隐
   阎瑞赓
   《文心雕龙·谐隐第十五》篇首加了一个长序。为什么唯独谐隐这一篇要加特别序呢?那个时代把小说归入谐隐一类,被人轻视、鄙视、称下九流、小道。刘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勇敢地列出谐隐,归入文学之例。他主张:"虽有丝麻(高级衣料),无弃菅蒯(草鞋)"([jiān kuǎi]。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 : 菅蒯(jiǎnkuǎi):两种纤维粗糙的草,可供编织之用。姬姜:周齐两国国姓,代表大国贵族女子。蕉萃:犹“憔悴”。这里指卑贱的女子。)
   谐,笑话,"辞浅会俗"通俗,大众化的。隐,"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别小瞧了谐隐,其作用大的方面,可以"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振危释惫"。较好的隐文,有《史记·楚世家》:"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敢谏者死。伍举入谏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小说。可见,那个时代是看重小说的。到了南朝就蔑视小说。刘勰反其道而行之,可贵反潮流精神。
   历来小说家被视为下九流,稗官(收集民间故事小说,后沿以称小说家)所为。中国自明清以来产生过四大名著,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又产生一大批优秀小说家及其作品。全世界近一百年来,产生了更多的世界名著,单得诺奖的上百部作品。现在,国内一年产生约2千部长篇小说。数字惊人。加上网络连载的长篇小说,那就更不得了啊!有的作家一年出版7部长篇小说,数量上去了,质量难说。刘勰要求:"理周要务"、"会义适时,颇益讽诫。空戏滑稽,德音大坏。"文学要走正道,一味追求下半身写作,有快感就叫喊,如此德音大坏,德音大坏啊!把住这一关的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不谋名利的编辑队伍。目前有一种及其恶劣的行径:即编辑要在审阅的书稿上署名。作者若不准责编署名,就不能出版。我就遇到过这种事,我宁可不出版,也不准别人侵犯我的著作权。网络文学的存在,摆脱了编辑的桎梏。充分发扬了文学自由,艺术民主。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而德音大坏。不能容许长此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