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囊·捷智部·(690)郑钦说《容斋续笔·卷十》汉武留意郡守

(2017-08-21 06:21:35)
690、郑钦说
【原文】
钦说天性敏慧,精历术,开元后累官右补阙内供奉。初,梁之大同四年,太常任昉于钟山圹中得铭曰:“龟言土,蓍言水,甸服黄钟起灵址。瘗在三上庚,堕遇七中己,六千三百浃辰交 ,二九重三四百圮。”昉遍穷之,莫能辨,因遗戒子孙曰:“世世以铭访通人,有得其解者,吾死无恨。”昉五世孙升之隐居商洛,写以授钦说,钦说时出使,得之于长乐驿,至敷水三十里辄悟,曰:“此卜宅者搜葬之岁月,而先识墓圮日辰也。‘甸服’,五百也;‘黄钟’,十二也。由大同四年却求汉建武四年,凡五百一十二年。葬以三月十日庚寅:‘三上庚’也。圮以七月十二日己巳:‘七中己’也。‘浃辰’,十二也。建武四年三月至大同四年七月,六千三百一十二月,月一交 ,故曰:‘千三百浃辰交 ’。‘二九’,十八也;‘重三’,六也。建武四年三月十日,距大同四年七月十二日,十八万六千四百日,故曰:‘九重三四百圮’。”升之大惊,服其超悟。郑钦说天性聪慧,精通历术,唐开元时官至右补阙内供奉(官名,唐设,掌内命)。在梁朝时,有太常(官名,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任昉无意中在钟山一座矿坑拾得一块碑铭,写着:“龟言土,蓍言水,甸服黄钟起灵址,瘗在三十庚,堕遇七中巳,六千三百浃辰交 ,二九重三四百圯。”任昉询问了许多人,直到去世都无法解出碑辞,因此留下遗言:“世世代代都要寻访通人,若能解出碑辞,我死也无恨。”任昉五世孙名升之,住在洛陽,听说郑钦说的才名,请人拿着碑辞请教郑钦说。郑钦说正奉命出使,便带着碑辞上路,行至长乐驿一带敷水三十里处,突然恍然大悟的说:“这是家人卜算安葬年日,并预测墓毁的日期。甸服(周朝以王城周围五百里以内之地)是代表五百;黄钟(本为音律名,六律六吕的基本音,配陰历十二月,故又为十二月的异称)代表十一。由梁武帝大同四年往前推算,至后汉光武帝建武四年,共五百一十二年。瘗在三十庚,表示葬于三月十日庚寅。堕遇七中巳,表示墓毁于七月十二日己巳。光武帝建武四年至梁大同四年共六千三百一十二日。浃辰,十二日也,辰自子至亥为十二辰,代表十二;交代表月,故曰:‘千三百浃辰交 ’。二(乘)九为十八,重(二)三得六,建武四年三月十日距大同四年七月十二日共为十八万六千四百日,故曰二九(十八)重三(六)四百圯。”任升之大为叹服。
汉武留意郡守
【原文】
汉武帝天资高明,政自己出,故辅相之任,不甚择人,若但①使之奉行文书而已。其于除用②郡守,尤所留意。庄助③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赐书曰:“君厌承明之庐④,怀⑤故土,出为郡吏。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吾丘寿王为东郡都尉,上以寿王为都尉,不复置太守,诏赐玺书曰:“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凑,及至连十余城之守,任四千石之重,职事并废,盗贼纵横,甚不称⑥在前时,何也?”汲黯⑦拜淮阳太守,不受印绶,上曰:“君薄⑧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⑨,吾徒得君重,卧而治之。”观此三者,则知郡国之事无细大,未尝不深知之,为长吏者常若亲临其上,又安有不尽力者乎?惜其为征伐、奢侈所移,使民间不见德泽,为可恨耳!
汉武帝天资聪明过人,他亲自处理国家政事,一切自己说了算,因而对辅政的宰相人选,不太重视,似乎只是让他们奉行成命而已。但是,对于任用郡守一级的高级地方官员,汉武帝却十分留心。辞赋家庄助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后汉武帝数年没有得到他的问候,于是给庄助写了一封信说:“你厌倦了京师豪华的住宅,怀恋故乡绍兴的山水,因而出任会稽郡守。转眼间,我已经很久没有得到你的问候了。”吾丘寿王任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都尉,武帝鉴于有寿王任都尉,就未再设置郡太守,后来又写了一封盖御玺的书信说:“你在我面前的时候,足智多谋,有很多建树,可是现在到地方上治理十几个城池,肩负着品级都是两千石的郡太守和郡都尉,两项重任,却荒废了所有的政事,使得盗贼横行,民不聊生,这样的表现与在我面前时很不相称,究竟是什么缘故?”汲黯被任命为淮阳太守,却不接受印绶,汉武帝说:“莫非你看不起淮阳?我现在召命你,是因为看到淮阳的官民关系很不融洽,所以特意借重你的威名,卧而治之。”从这三件事可以看出,诸侯国和郡中之事,无论大小,汉武帝都十分熟悉,做地方官的常常感到皇帝好像就在自己的面前,又怎能不尽心尽力呢?可惜,这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后来被对外征战和奢侈腐化迷住了心窍,使得老百姓看不到他的恩泽,实在是可恨之极!
【注释】
①但:只是,不过。②除用:任用。
③庄助:字详,会稽吴人,汉武帝时人,有才名,被武帝擢为大夫。善于辩论,曾与大臣辩,文辞、义理相间,大臣屡为之屈。建元中,拜会稽太守。淮南王刘安对其十分赏识,暗地里与之相交。④承明之庐:承明庐,汉承明殿旁侍臣值宿所居之屋。后以承明庐代指入朝为官。
⑤怀:怀念,想念。⑥不称:不相称。
⑦汲黯:字长孺,濮阳人,孝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谒者,后任荥阳令,东海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薄:鄙薄,瞧不起⑨顾:因为。不相得:不融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