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闻到恶时辰了吗?——马尔克斯《恶时辰》书评(西门媚)
(2020-07-17 11:37:01)马尔克斯恐怕是最喜欢描写气味的作家了。他的著名谈话录就叫《番石榴飘香》。他的好些小说里也提到满城的番石榴香味。早先我还没对这“番石榴飘香”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更多的体验都是从他的文字中来的。去年移居广州,见到本地盛产的青色的番石榴,就觉得马尔克斯讲的番石榴肯定不是这种。这种果子气味清淡,不足以构成他营造的那种情境。直到今年见到红熟的番石榴,才一下明白,马尔克斯讲的一定是这种。
这种番石榴的香味很特别、浓烈、有侵略感,同时还有一种向上飞扬的感觉。街上有人担行而过,很远都能闻到。哪怕只有小小一只,整个家都是它的香味。
在番石榴飘香的季节,走到哪里,都能被它笼罩着,马尔克斯最先为我们营造了,这样一个讲故事的氛围。
马尔克斯描述过的气味还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疯狂时期的大海》,里面描写的那片疯狂大海泛着玫瑰花味。
最近我读他的长篇小说《恶时辰》,发现这部也极体现马尔克斯那种营造氛围的才华。
我比较注意的是,里面充满了对各种气味的描写。以气味来烘托氛围,是很便捷的方式,当然,这对一般的作家来讲,是难以做到的。它要求作家有极强的感受能力。
小说开篇是从清早的教堂讲起的。
作家写道,神父打开朝向庭院的那扇门,就看到细雨中的晚香玉。他想起的是歌词:“我的眼泪让海水上涨。”
这种清新和轻微的伤感,马上就被作家打破了。
神父走进厕所,屏住呼吸撒尿,因为浓烈的氨水味催人泪下。直到他又走回那扇小门,重新又闻到晚香玉的香味。
但整个教堂的味道是臭哄哄的。
从这种气味的强烈对比和着重描写,臭-清新-恶臭-短暂的香-臭。带出的并不只是神父早起的一个线路,更预示着这整个故事的基调。
小说第一个高潮便是小镇音乐家巴斯托尔的遇害。每天清晨五点钟,教堂钟响之后,他便在鸽房开始吹奏单簧管。作家写道:“清越的、节奏明朗的声音使弥漫着鸽子屎味的空气显得洁净了许多”。这小镇上,宛如雨中晚香玉的清新美好的事物,就在这一天被毁掉了。
塞萨尔·蒙特罗轻信了自家门上的匿名帖,妒火中烧,便冲去巴斯托尔家,把他枪杀在鸽房。作者这时,又一次强调了气味,写出死亡的丑恶面目:“马斯托尔……身子底下压着一层沾满鲜血的羽毛。一股浓烈的鸽子屎味直冲鼻孔。”
小说最着力描写的气味是全镇笼罩的死牛味。连日大雨导致河水上涨,上游漂来一只死牛,停留在小镇边,死牛的腐臭味污染了整个镇子的空气。
最早关于这死牛味的描述,正是来自镇长向杀人犯塞萨尔·蒙特罗索赂时的交谈。
在此前的关押过程中,犯人被饿得奄奄一息,在这个时候,镇长又对他进行了各种威胁:如果走正常程序,他至少要付两万多,时间还很长;如果按上面的命令,就是设埋伏杀死他,没收全部财产,正好用这笔钱来支付大选开支。话已至此,这位身兼百万富翁的杀人犯只能爽快的答应交钱逃生。
小说这样写道:“小船激起的浪花吓得对岸一群兀鹰凌空飞起。那股腐臭味弥漫在码头上,旋即随着晨风飘散开来,钻进各家各户的屋子。”
之后又描写了不同人的反应。码头上的人三三两两地议论着。“那只死牛陷在河对岸的乱草堆里,大街上臭气熏天。”镇长于是悬赏,让人拉出死牛。
镇长满足于他的权力,此时,他说:“我们这个镇是个幸福的乐园。现在所缺的就是这类事,人们没活干,就爱胡思乱想。”
小说之后也时不是地描写一下气味。当写到镇长以抓捕贴匿名帖的人为借口,实行了宵禁,想更严厉地控制整个小镇的时候,作者又重新写回教堂。教堂此时增加了新的一种臭味。“因为宵禁,晚祷提前一个小时。做完晚祷,安赫尔神父关上教堂的大门,一股腐臭气味直钻鼻孔。”后来,神父才发现这气味来源于没有清理的老鼠夹子。
这段描写,正如小说最开端的关于教堂的气味描写,都是有意味的。
神父这么多年一直为教区的道德衰败混乱自责,又每每鼓起勇气,想改变现状。这次,他和正直的大夫,要去为被抓捕关押,又被警察打死的人验尸。终于和镇长正面冲突。镇长掏枪威胁,他们只得退出。
在小说结尾,预示着巨大的变化即将来临。
神父怀着澎湃的心情写下了书信。小说没有说明这封信的内容和寄往的方向,但读者能猜想到,这其中寄托了他的什么样的情怀。
神父急切地寄出信之后,作者有了一段难得的动情描写:“上午,空气潮湿,烟雾迷漫。近中午的时候,天放晴了。一只迷途的小鸟飞到院里,在晚香玉的花丛中一瘸一拐地跳跃了半个时辰。小鸟的啼声越来越高,每叫一次就提高八度,到后来声音尖厉得用耳朵都听不见了。”
接着,作者就写到了气味:“黄昏,安赫尔神父出去散步。忽然他发觉整整一个下午总有一股秋天的芬芳伴随着他。”这馥郁的香气,就像书房里的姑娘的气息。
第二天清晨,“朝霞灿烂,空气清新,似乎预示着无论出什么事,今年的十二月也会准时到来。”
《恶时辰》是马尔克斯获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写一个镇子,罪恶横行,变局欲来。他写一个镇长,孤独、强势、神经紧张、玩弄权术、贪恋金钱。也写到这个镇里各种人的表现。以匿名帖事件起,展开的是各种争斗、罪恶。作者不断地转换视角,人物繁多,五十多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和历史。把这些穿起来的,便是小说家营造出的特殊的氛围。这种把读者也牢牢拴住的氛围,很多都是依靠这种嗅觉的通感。
作者在小说里有一句点题的话:“你们没来以前,这里和别处一样,像堆臭狗屎。现在,更是比哪儿都糟糕。”这不单是句粗口,也是用气味描绘了小镇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