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惊!杜甫写给他“情诗”,竟然比写给李白的还多!

(2017-05-23 07:00:58)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eOqQG7DibiaSKOc2F7UU6oj33gLvAVmfmiag1MKicGbqt2sgdL5yafXUXA/0?wx_fmt=jpeg

素素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png/iaDQ7j1yTgwG5ZIPG48rSVL5hau65W1jGb4Q8icg8E34LMMAtAbNlMxQ9GkesLPggxD2nPb2srib2tEWbqhkWZA3A/0?wx_fmt=png

笛笛,我刚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突然觉得杜甫好可怜啊……

噢?怎么说?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8rgBz5dVr2J461tOtTnya8VqrRibNvUOialGDw29Dc1uwmSKnBuu9ZGA/0?wx_fmt=jpeg

笛笛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eOqQG7DibiaSKOc2F7UU6oj33gLvAVmfmiag1MKicGbqt2sgdL5yafXUXA/0?wx_fmt=jpeg

素素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png/iaDQ7j1yTgwG5ZIPG48rSVL5hau65W1jGb4Q8icg8E34LMMAtAbNlMxQ9GkesLPggxD2nPb2srib2tEWbqhkWZA3A/0?wx_fmt=png

你看看~

杜甫:《赠李白》、《梦李白二首》、《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白:《赠汪伦》、《赠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

……扎心了,我的诗圣……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8rgBz5dVr2J461tOtTnya8VqrRibNvUOialGDw29Dc1uwmSKnBuu9ZGA/0?wx_fmt=jpeg

笛笛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eOqQG7DibiaSKOc2F7UU6oj33gLvAVmfmiag1MKicGbqt2sgdL5yafXUXA/0?wx_fmt=jpeg

素素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png/iaDQ7j1yTgwG5ZIPG48rSVL5hau65W1jGb4Q8icg8E34LMMAtAbNlMxQ9GkesLPggxD2nPb2srib2tEWbqhkWZA3A/0?wx_fmt=png

有人考证,说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多达十五首,且大多情真意切,令人动容;而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据说只有四首,太敷衍了!李白这个“负心汉”太过分了!

……别激动,别激动嘛……感情这种事,自古以来便勉强不来的……况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个中滋味,旁人又如何得知,又何必妄加置喙呢……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8rgBz5dVr2J461tOtTnya8VqrRibNvUOialGDw29Dc1uwmSKnBuu9ZGA/0?wx_fmt=jpeg

笛笛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eOqQG7DibiaSKOc2F7UU6oj33gLvAVmfmiag1MKicGbqt2sgdL5yafXUXA/0?wx_fmt=jpeg

素素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png/iaDQ7j1yTgwG5ZIPG48rSVL5hau65W1jGb4Q8icg8E34LMMAtAbNlMxQ9GkesLPggxD2nPb2srib2tEWbqhkWZA3A/0?wx_fmt=png

切~瞧你那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样子!我不管!我就是要替老杜鸣不平!

好好好……(真的是,不就是网上一个调侃的段子么,至于这么较真么?)不过话说回来,其实杜甫也不单单对李白情真意切,我想起一个人来,杜甫写给他的诗可能比写给李白的还多呢!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8rgBz5dVr2J461tOtTnya8VqrRibNvUOialGDw29Dc1uwmSKnBuu9ZGA/0?wx_fmt=jpeg

笛笛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eOqQG7DibiaSKOc2F7UU6oj33gLvAVmfmiag1MKicGbqt2sgdL5yafXUXA/0?wx_fmt=jpeg

素素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png/iaDQ7j1yTgwG5ZIPG48rSVL5hau65W1jGb4Q8icg8E34LMMAtAbNlMxQ9GkesLPggxD2nPb2srib2tEWbqhkWZA3A/0?wx_fmt=png

是吗是吗?原来杜甫也如此多情呀,他是谁!

你猜猜呢……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8rgBz5dVr2J461tOtTnya8VqrRibNvUOialGDw29Dc1uwmSKnBuu9ZGA/0?wx_fmt=jpeg

笛笛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eOqQG7DibiaSKOc2F7UU6oj33gLvAVmfmiag1MKicGbqt2sgdL5yafXUXA/0?wx_fmt=jpeg

素素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png/iaDQ7j1yTgwG5ZIPG48rSVL5hau65W1jGb4Q8icg8E34LMMAtAbNlMxQ9GkesLPggxD2nPb2srib2tEWbqhkWZA3A/0?wx_fmt=png

哼哼!不说拉倒!我问楚公子去,再见!

好好好,我说我说,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8rgBz5dVr2J461tOtTnya8VqrRibNvUOialGDw29Dc1uwmSKnBuu9ZGA/0?wx_fmt=jpeg

笛笛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png/YAC9WQTj4lesIpHsVMmP5PfBosdSykEYsEJxLibA2Kdbn268HFquNvgic60U9agROiaZj3SoWglaoxqvR86TuE6kQ/0?wx_fmt=png

诸葛亮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png/YAC9WQTj4lesIpHsVMmP5PfBosdSykEYhjAmmNeEiaEibwXwcYS9m7jLrWRVqu6yfNSibxPyjTJxkfLZfy5ia0Sy4Q/0?wx_fmt=png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PZibjnaJFOmU3NPEDjiaDQwGnDbnVEySzBeHFInwyPicopkZdmI5aXW8Q/0?wx_fmt=jpeg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幼年失怙,随叔父躬耕于南阳,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后因刘备“三顾茅庐”而誓死追随之,辅佐其建立蜀汉政权,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封武乡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光复大汉数次北伐,无奈“出师未捷身先死”,后主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有“诸葛武侯”之尊称,东晋时被追封为“武兴王”。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XyrGYFrvjHibUPDmFgcoe6D82wibHy0AiaZDRSgvgSaQZIDJJPIdbaiaTQ/0?wx_fmt=jpeg


诗圣杜甫极为尊崇诸葛亮,将其奉为终生的“偶像”。据不完全统计,杜甫一生为诸葛亮写下的诗篇有近二十首,比写给李白的诗还多,可见其对武侯的倾心仰慕。而且这些诗大多饱含极为真挚的情感,沉郁之至,艺术成就极高。


小编窃认为,老杜对诗仙固然极为倾慕,但更多的是对其旷世才华的仰视,他们骨子里根本不是同一类人,因此老杜或许根本不奢望李白能认真回赠他几首诗呢。而对于武侯,老杜是将其奉为人生楷模和毕生行事的最高准则的,他们有着极其相似的心性、抱负和追求,是隔代的知音。可以想见,如果老杜和武侯生活在同一时代,一定会成为一对无话不谈的“好基友”。


既然老杜对武侯如此“一往情深”,写给武侯的那些诗篇又是如此“感天动地”,下面小编就从中挑选出几首代表作分享给大家吧。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l0jYKyF3dbNaQboxmJcaOsnAgDDtETMfia3Ok6jgiaX1J9zPhSEicicrsg/0?wx_fmt=jpeg


老杜对武侯那些“一往情深”


1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历史上歌咏武侯的诗篇不可谓不多,但这首《蜀相》应该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了。写景、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既怀古又伤今,堪称千古绝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千百年来令多少英雄豪杰叹息扼腕、黯然神伤?


2

咏怀古迹(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老杜的《咏怀古迹》五首皆为千古绝唱,这首咏叹自己的隔代知音,可谓议论高妙。颈联说武侯的文治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武功令萧何、曹参黯然失色,不以成败论英雄,若武侯泉下有知,得知自己一生的苦心孤诣能得到如此评价,当无憾矣!


3

咏怀古迹(其四)

唐·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有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一个求贤若渴,屈尊三顾,一个鞠躬尽瘁,以死相报,君臣际会,同心一体,这对“CP”可谓后世贤君忠臣的完美楷模了。不知是孔明成就了先主,抑或是先主成就了孔明呢?


4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宋诗醇》:遂使诸葛精神,炳然千古,读之殷殷有金石声。《诗境浅说续编》:武侯之志,征吴非所急也。乃北伐未成,而先主猇亭挫败,强邻未灭,剩有阵图遗石,动悲壮之江声。故少陵低徊江浦,感遗恨于吞吴,千载下如闻叹息声也。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d6DSxT0c21L2jyUyTiaxLB6ZJ5ghERzAx5DoeFriab0Vpfs869CrsOIw/0?wx_fmt=jpeg


5

古柏行

唐·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塞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以久经风霜、孤高正直古柏比喻雄才大略、忠贞不二的武侯,感叹先主、武侯二人君臣际会,创下不朽之功业,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满腹经纶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6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高远眺后主祠,想起后主刘禅昏庸享乐,宠信宦官,将先主、武侯苦心经营的大好基业挥霍殆尽的往事,不由替武侯感到无限惋惜和愤恨。同时也借古讽今,隐喻唐代宗宠信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而招致祸患,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人民的无限担忧以及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7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西汉末年趁乱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沈德潜《唐诗别裁》有云:“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如诸葛亮、公孙述这般历史人物,无论是贤是愚,尽皆烟消云散了。而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个人的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


8

武侯庙

唐·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看到草木丛生、破败荒凉的武侯庙,耳畔不由回响起武侯北伐前写给后主的那篇《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其志之坚决,其情之忠厚,千载之下依旧令人心酸不已。自从踏上征途的那一刻起,他便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回到南阳故里,高卧于草庐之中了……


forum&q=5&r=0&imgflag=7&imageUrl=http://mmbiz.qpic.cn/mmbiz_jpg/y2vYRRM4kg2QjADUpnZtib3CBKNYJfZZHlAM8RWaxo9cjST1ictehvqSurQcbfSKwcmrGRBth0pAPkibq3IdSCibHw/0?wx_fmt=jpeg

岳飞手书《前出师表》


小编心语

看了老杜写给武侯的这些“情诗”,大家是否也被诗中那真切炽热的情怀所感动了呢?


反正小编读了这些诗,也忍不住要学学老杜,对武侯“表白”一番了:从小读《三国演义》时就一直很佩服孔明的神机妙算,到后来了解到历史上真实的武侯时,才知道其实他并没有小说所描述的那么“BUG”,但他身上那些缺陷反而更加衬托出他的真实与伟大。也许他长于政务而拙于军事,也许他善行正道而寡用奇谋,也许他沉稳有余而机变不足,也许他事必躬亲而一生劳碌,但他一生不忘初心,百折不挠,为酬先主三顾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足以令绝大多数“聪明人”汗颜。


很多人对他倾举国之力一次次北伐的“穷兵黩武”不以为然,但其实以他的睿智,早就知道蜀国兵微将寡,国力在三国中最弱,这根本就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但他依旧如飞蛾扑火,“虽九死其犹未悔!”遥想当年,能够写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武侯,骨子里也曾向往过功成身退,过上闲云野鹤般的耕读生活吧?但“死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自从他“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只能在梦里回到那记忆中的草庐了。如果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选择和皇叔一起走么?我想会的。


既然“表白”了武侯,那么顺道也“表白”一下老杜吧。杜诗的历史成就毋庸置疑,老杜的伟大情怀历史上亦自有公论,不再赘述。只是突然想起某天晚上,秋扇先生曾经对我们说过,如果让他在历史上选择一位最具慈悲心肠的人,他大概会选老杜,并且举了一首诗为例,就是那首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当时老杜刚回家便得知幼子饿死的噩耗,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深切忧虑着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自己的儿子刚刚饿死,转瞬就念及比自己更苦、更可怜的天下苍生,这是怎样的一种大慈大悲?扪心自问,现在又有谁能够做到这一点?唉,老杜,你一生心疼天下人,但你生前又有谁来心疼你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