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庐西酒徒
庐西酒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908
  • 关注人气:4,2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7-8)

(2017-04-07 05:56:59)
(7)裴叔则被收①,神气无变,举止自若。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乃得免。后位仪同三司②。(叶子:镇定从容,更源于平日的人缘) 裴叔则被逮捕时,神态不变,举动如常。要来纸笔写信给亲朋故旧,信发出后,营救他的人很多,才得以免罪。后来位至仪同三司。
【注释】
①裴叔则:裴楷,字叔则,曾任屯骑校尉、太子少师。按:公元290年晋武帝死,晋惠帝立,太傅杨骏辅政,第二年皇后贾氏杀杨骏,裴楷和杨骏是儿女亲家,也被逮捕。
 ②仪同三司:仪仗同于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官职号称三公,又称三司,三公以下有”位从公”之名,仪同三司的都是位从公,即非三公却给以和三公同等的待遇。
            
(8)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①。遇于一处饮燕②,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傫掷其面③。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④。”王夷甫曾经托族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没办。后来两人碰到一起吃喝,王夷甫便问那位族人:“原先托您办的事,怎么还不去办呢?”族人非常生气,就举起食盒扔到他脸上。王夷甫一言不发,洗干净后,挽着丞相王导的手,和他一起坐牛车走了。在车里照着镜子,对王导说:“你看我的眼光,竟然超出牛背之上。”
【注释】①王夷甫:王衍,字夷甫,官至太尉。属(zhū):嘱托。
  ②饮燕:同“饮宴”。傫(lěi):食盒。④“汝看”句:牛背是挨鞭子打的地方,王夷甫自以为风采神韵优美出众,眼光也高人一头,不屑计较刚才发生的事。

“尔看我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这句话是西晋王衍说与王导的。我查看了一些资料,觉得各种版本的解释,都不够妥帖。所以我在这里开一帖,试自解之。

  王衍对王导说的话有两个版本。一在晋书的【王衍传】中,另一在世说新语的【雅量第六】中。两个版本略有不同。我先把它们具列于下。

 

  【晋书 王衍传】
  尝因宴集,为族人所怒,举欙掷其面。衍初无言,引王导共载而去。然心不能平,在车中揽镜自照,谓导曰:“尔看我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宴,因语之曰:“近属尊事,哪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欙掷其面。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这两种书中所叙的王衍此事,有一处不同,不难察觉。这便是,在晋书中史官以王衍所言为不平语,但在世说一书作者看来同一段话却体现了风度。

  晋书成于唐代,是唐史官根据各类史书编纂而来的。王衍的这件事,大概是唐史官采于《世说新语》,或从它书摘录,也未可知。不过一经史官落笔,文字的意思,便是其对此事的理解,那就多半是可以肯定的了。因为王衍的言行,只在《世说新语》一书中,便出现在多处,史官有太多的资料可供入传,完全不必选取勉强理解,甚至是全不理解的段落。所以被史官采录的这一段故事,应当是他(或他们)自信能够完全理解的一段。

  所以我推断,今人对王衍所言的解释,应以能同时适应两种语境为佳 — 既能解作怨言,又能解作雅量。我猜测,之所以在晋书中,“汝看”一句变成了怨言,大概是因为唐史官把世说一书中各段,分写在木片或纸片上,脱离了原书的章目,无以知其是“雅量”还是“轻诋”。

  先看看凤凰出版社《晋书选译》和贵州人民出版社《世说新语全译》的解释(之所以选白话译本,是因为笺注多越过此句不注,而白话译本译者有逐句翻译之义,故无可逃)。


  贵州:意思是目光向上,表示对受到侮辱的事不屑计较。直译为”你看我的眼光,竟然超越牛背之上“

  凤凰:这句是说,打人者是无知的牧童。直译为”你看我的眼光还在牛背上呢!“

  贵州版的白话译文很奇怪。因为牛背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当作”高“。更何况坐在车中,想看牛背,也许还要颔首低头?

  凤凰版的译文更加幽滞,使我“尝终日而思”。终于有一天,我自认为理解了译者的意思。原来王导看了王衍,王衍说你在看牛背,于是王衍便是牛背。族人打了王衍,便是打了牛背。无知的牧童是打牛背的。族人便是无知的牧童——这样的解释,既不像是在显示着什么雅量,也不像是怨言。

  我觉得,也许要解释“汝看”一句究竟是什么意思,似乎应该先查查晋人眼里的“牛背”。下面两幅图全是取自甘肃嘉峪关魏晋画像砖。

释意“尔看我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释意“尔看我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这两幅图都画的是牛车。这里的图并上同一墓中其他的图,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绘画水平的低下。以我自身的经验,绘画水平不高的人,是常会把特征最明显的东西入画的,像小朋友常常画出男人的胡子,女人的辫子,解放军帽子上的五角星。不高明的画是明显特征的简单罗列。可以注意到的是,这两幅图中,牛背上有一些东西,是沿背部排列的许多点,被晋人画了出来。这一定是在晋人眼里极其明显的一类特征。

  在看同一组图中的第三幅。是晋人宰杀猪的画面。在猪的背部曲线旁边,也分布着同样的一组点。我因此推断,这组点是牛、猪所共用的。是脊柱或者脊柱和肋骨相接的部分。

释意“尔看我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再看文中提到的樏。这是几乎所有书中都会着意解释的。樏是内中带有分隔的食盒。据说有分隔多者,格子数可达35之多。
释意“尔看我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接下来便是我的解释。我认为王衍被族人用“樏子”猛击后,脸上留下了形状奇怪的印记。很多人打篮球或是踢足球,都有类似的经验,就是被球闷到或砸到后,脸上会留下花纹印记。印记的形状是随球上的花纹而变的。我以为王衍被多格食器击中后,脸上留下了“丰”字形的印记,正好像牛背上的脊柱。(比如说被下图所示的部分击中)

释意“尔看我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正如前面说到的,合适的解释应该既可以作怨言,又可以示雅量。我想我的解释是可以做到的,足下不妨一试。

  最后,可以想象一下此事如解释为雅量,当有怎样的经过。

  作为长辈的王衍携晚辈王导共载。王衍之前盥洗过,已经看到了脸上的花纹印记。但是在车中,他一半觉得荒唐,一半觉得有趣,又揽起了镜子,照了起来,端详着“丰”字形泛红的印痕。(王衍皮肤大概不错,故王敦说他在众人中是“珠玉在瓦石之间”。这可以让痕迹更明显)王衍看到镜中王导斜睨的双眼——王导正在偷看他。他于是对王导自嘲到,“你的目光是在牛背上啊”。王导望向车外,会心地笑了。

  气氛是十分轻松的。

 

 

 

  这个太牛了!读古书,理当如此钻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