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文学第四(104)

(2017-04-01 04:53:43)
(104)桓玄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①,从京来诣门,笺云:“自顷世故睽离,心事沦蕰②。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③。”桓见笺,驰唤前,云:“子道,子道,来何迟④!”即用为记室参军⑤。孟昶为刘牢之主簿⑥,诣门谢,见云:“羊侯,羊侯,百口赖卿⑦。”桓玄东下京都,当时羊孚任充州别驾,从京都来登门拜访,他给桓玄的求见信上说:“自从不久前因为战乱分别,我也意志消沉,心情郁结,明公给漫漫长夜送来晨光,用一源澄清百流。”桓玄见到信,赶紧把他请上前来,对他说:“子道,子道,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啊!”立即任他做记室参军。当时孟昶在刘牢之手下任主簿,来登门向羊孚告辞,见面就说:“羊侯,羊侯,我一家百口就托付你了。”
【注释】
               ①“桓玄”句:公元402 年,晋帝下诏讨伐桓玄,桓玄于是率兵东下,三月攻下京都建康。别驾,官名,是刺史的佐百,总理众务。
               ②世故:世事;变乱。睽离:离散;阔别。沦蕰(yùn):消沉郁结。
               ③积晦:久暗,长夜,比喻当时的世道。
               ④子道:羊孚,字子道。
               ⑤记室参军:官名,主管文书工作。
               ⑥刘牢之:刘牢之任徐州刺史,在桓玄东下时.晋室任他为前锋,代理征西将军职,以抵抗桓玄,后来他归降了桓玄。
               ⑦羊侯:对羊孚的敬称。百口赖卿:全家人的性命依靠你来保护。百口,比喻人口众多。
桓玄的智囊——羊孚
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与羊欣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殒①;祝予之叹,如何可言②!羊孚三十一岁时死了,桓玄给羊欣的信上说:“贤堂兄是我所信赖的,友情所寄托的人,突然暴病而死;天将亡我之叹,怎么能用言语来表达!”   
【注释】①贤从:贤从兄弟。按:羊孚是羊欣的同祖堂兄。
祝予:断绝我;亡我。(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羊孚,字子道,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羊祜的后人。东晋官员,文人。历太学博士兖州别驾,桓玄为太尉,以为记室参军。自幼才华横溢,巧于文章。世说新语记录羊孚不少的言谈事迹。
   羊绥第二子孚,少有俊才,与谢益寿相好。尝蚤往谢许,未食。俄而王齐、王睹来,既先不相识,王向席有不悦色,欲使羊去。羊了不眄,唯脚委几上,咏瞩自若。谢与王叙寒温数语毕,还与羊谈赏,王方悟其奇,乃与合语。须臾食下,二王都不得餐,唯属羊不暇。羊不大应对之,而盛进食,食毕便退。遂苦相留,羊义不住,直云:“向者不得从命,中国尚虚。”二王是孝伯两弟。羊孚曾作诗《雪赞》:“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 羊孚,字子道,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羊祜的后代。桓玄为太尉时,以羊孚为记事参军。羊孚少时即负俊才,词采飞扬,所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晖。”世以“羊孚雪”誉之。
桓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羊曰:“当以其妖而浮。”
    桓玄问羊孚:“大家为何都喜欢听吴地歌曲?”羊孚回答说:“应该是它的声音甜美而又轻柔吧。”  
    吴声,指古乐府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也泛指吴地民间歌曲。
    妖而浮,声音甜美而轻柔。妖,娇美、甜美。浮,轻柔。妖、浮,古今义变化比较大,并不是今天妖艳、轻浮的意思。
    《晋书·乐志》曰:“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
    两晋时,人们说话以洛阳话为流行语,“洛下书生咏”成为了当时的普通话。只是这些,仅限于说话。
   唱歌就不一样了,尤其到了东晋,都城南迁建康,人们接触了大量的吴地民歌。由于吴音甜美温软、轻柔娇媚,唱起歌来十分动听,渐渐被大家所喜爱。
    再说,吴地民歌的歌词,大多情呀情的,悱恻缠绵,十分打动人心。这也是东晋人喜爱吴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吴声曲辞》中有大量描写男女情色,曲调温柔缠绵的歌曲,比如,“揽枕北窗卧,郎来就侬嬉。小喜多唐突,相怜能几时。”“恃爱如欲进,含羞未肯前。口朱发艳歌,玉指弄娇弦。”“光风流月初,新林锦花舒。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自从别欢来,何日不相思。常恐秋叶零,无复莲条时。”等等,的确动人心扉。
   虽然少不了哀婉忧伤、黯然落泪,但毕竟不像北方的《古诗十九首》、《陇头歌辞》那样深沉苍凉,读起来容易叫人嚎啕涕泣。这大约不是那些身处沧桑世变的东晋人所乐意接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