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政事第三文学第四(74 75)
(2017-03-16 05:20:16)(74)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亦有辩讷之异①。扬州口谈至剧②。太常辄云:“汝更思吾论。”
东晋时、太常殷融和侄儿殷浩都擅长谈玄理,但是两人也有能言善辩和不善于言谈之别。扬州刺史殷浩的口头辩论是最厉害的,殷融辩不过他的时候总说:“你再想想我的道理。”
【注释】
①殷太常:殷融,字洪远,累迁吏部尚书、太常。太常是九卿之一,主管祭祀礼乐。殷融精干玄理,有时和他哥哥的儿子殷浩清谈时,就会理屈,但是一回去写成文章,他的理论又占了上风。父子:叔侄。六朝时叔侄通称为父子。讷(nè):说话迟钝。 ②扬州:指殷浩。参看(言语》第80
则注②。
(75)庾子嵩作(意赋)成①。从子文康见②,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③;若无意邪,复何所赋④?”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庾子嵩写成了《意赋》。他的侄儿庾亮看见了,问道:“如果有那样的心意呢。那不是赋体能说尽的;如果没有那样的心意呢,又写赋做什么?”庾子嵩回答说:“正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注释】①庾子嵩:庾■(ái),字子高。《晋书·庾■传):“凯见王室多难,终知婴祸,乃作《意赋》以豁情。”意,指心意感情,《意赋》是一篇咏怀的骚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