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求》添足(143)阮孚蜡屐 祖约好财

(2017-02-23 05:27:36)
正文(116)阮孚蜡屐 祖约好财
  阮孚喜欢收集木屐, 祖约喜爱金银珠宝。 
  蜡屐: 
  (1).以蜡涂木屐。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 阮 ( 阮孚 ),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
  后因以“蜡屐”指悠闲、无所作为的生活。
  (2).涂蜡的木屐。
  附:
  “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
  《一生穿几双鞋》——权作此典的诠释。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着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祖士少即闻鸡起舞的那位祖逖的弟弟祖约阮遥集即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之子阮孚,那个鲜卑女生的混血儿。说到阮孚,跟他爸一样,也嗜酒如命,西晋时为散骑常侍,曾摘下帽子上的貂饰去换美酒,所谓"金貂换酒"。后永嘉南渡,阮孚为安东参军,位列江左"八达"之一。除了爱喝酒外,这位混血儿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鞋子了,"恒自经营",比如把收藏的鞋子都编上号,从1号到N号,什么样的鞋子最酷,什么样的鞋子最舒服,鞋子怎么保养;或者说,市面上又出什么新款了,阮孚往往闻风而动。可以想象,在穿鞋方面,他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引领者。
    尽管阮孚的奇特爱好遭到了老婆的反对(毕竟家里哪哪都是鞋了),但小阮还是乐此不疲。与此相比,祖约好财,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两个人都为物所累,一时间人们难以评判谁高谁低。后有人拜访祖约,祖正在打理珍宝,见有人来,忙将珍宝藏起,有些未来得及弄走,便以身体遮挡,表情有些不自然。同是此人,又去造访阮孚,小阮当时正在为自己收藏的鞋子打蜡,看到有客前来,神情淡定,一边望着打蜡后闪亮的鞋子,一边叹道:"不知道人这一生能穿多少双鞋!"从容自得。于是祖阮二人高低始分。
    祖约与阮孚各有所爱。爱财者如祖约,见有人造访,匆忙把珍宝藏起来,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他本人觉得财迷本身是件丢脸的事,二是大凡财迷者,多是吝啬者,他用身子遮挡住未来得及收起来的那些珍宝,只是下意识的动作。爱鞋者如阮孚,举鞋把玩,丝毫不避客人,虽累于物,但物不累于心:一生能穿几双鞋?除了展现了对鞋子的喜爱外,还流露了对生命和光阴本身的叹息,率真高远的名士情怀尽显。当然,爱财无罪,以本条看,若没钱,阮孚又怎可满足遍收天下之鞋的欲望?
   ——— 摘自《世说新语•另类解读》 
阮囊羞涩   金貂换酒     
中国典故中,有两则源自晋人阮孚,一为“阮囊羞涩”,一为“金貂换酒”。
元代阴时夫所著《韵府群玉》记载:“晋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守囊,恐其羞涩。’”后世用“阮囊羞涩”喻穷困,手头拮据。杜甫的《秦州杂诗·空囊》中,有“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后两句即是化用此典。
“金貂换酒”见于《晋书》阮孚传。金貂为当时高官所戴帽子上的饰物,示身份煊赫。阮孚性旷达,喜纵酒放任。“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 后来多以此典指代文士沉迷酒乡,放达傲世的行为。宋人刘过《沁园春》词中,有“翠袖传觞,金貂换酒,痛饮何妨三百杯”句,明人张淮《牡丹》诗中,有“开临玉女窥窗处,赏许金貂换酒人”句,用的都是这一典故。
阮孚生于公元279年,卒于327年,历西晋、东晋二朝。他是“建安七子” 阮瑀的曾孙,阮籍的侄孙,阮咸的儿子。魏晋至南朝近四百年间,中国士人风尚呈现迥异于前朝后世之另类特质,士大夫追慕老庄哲学的自然精神,出世风气蔚然。表现于行为上,则是不为礼教所拘,逍遥任情,心无挂碍。甚者则纵酒放达,藐视礼法。阮氏家族即是这一风尚的实践者。阮籍娘去世时,他正和人下棋,对手提议罢了,阮籍不听,定要决出胜负。对弈结束后,阮籍“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豚(小猪),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邻家有一美貌少妇,临街卖酒,阮籍常去光顾,醉了,就酣睡于少妇身侧,别人引论,他全不在意。阮籍的嫂子回母家省亲,阮籍前去告别,有人讥笑此举于礼教不合,阮籍曰:“礼岂为我设邪!”
阮孚的父亲阮咸也是唾弃礼法之人。阮家人嗜酒,每至聚会,饮酒不用杯子,而以大盆盛酒,众人相向围坐,肆意豪饮。一次家人聚会,“有群豕来饮其酒”,阮咸也不介意,与群豕“共饮之”。《世说新语》记载,阮咸母亲去世后,姑姑到娘家吊唁,随行有一婢女,为胡人(当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称谓)。阮咸迷上了她,与其发生了关系。姑姑回夫家,婢女跟随同返。阮咸当时正会客,闻听后,立刻从客人那里借来驴,丧服未脱,骑驴追赶。追上后,二人“累骑而返”。所谓“累骑”,即两人同骑一匹驴也。
这位婢女,就是阮孚的母亲。阮孚成人后,亦不失乃祖乃父之风,纵酒放达。《晋书》阮孚传中说他“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终日酣纵,恒为有司所按(弹劾)。” “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 阮孚曾任吏部尚书,这在当时可谓高官,从其履历上看,他不可能囊中缺钱。金貂为皇帝赋予权力的象征,阮孚敢以之换酒,可见其内心对权力的不屑。
阮孚持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阮孚答:“但有一钱守囊,恐其羞涩。”在我看,这个文本同金貂换酒一样,颇含行为艺术的味道。汉代,大臣向皇帝上奏秘章,须以皂囊封闭。皂囊,在此象征着皇权。阮孚置一文钱于皂囊,同他的金貂换酒一样,有嘲弄皇权意味。而他“恐其羞涩”的回答,是否有帝制时代,士人不能脱离皇权轨迹之外的无奈呢?很让人寻味。总之,我们今天所领会的“阮囊羞涩”,已与其本意相去甚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