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庐西酒徒
庐西酒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908
  • 关注人气:4,2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诺伯特·维纳:“控制论之父”炼成记

(2016-10-30 11:56:03)
       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年11月26日—1964年3月18日),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在电子工程方面贡献良多。他是随机过程和噪声过程的先驱,又提出了“控制论”的一词。
       六岁那年,维纳有一次被A乘B等于B乘A之类的运算法则迷住了。为了设法弄清楚,他画了一个矩形,然后移转90°,长变宽、宽变长,面积并没变。维纳的拉丁语、希腊语、德语和英语也变成一种印在记忆中的书库,不论何时何处,都可以拿出来就用。在其他小男孩想当警察和火车司机的时候,维纳就渴望当一名博物学家,立志献身于科学了。
     父母几次设法送他到学校去受教育,但不寻常的智力和训练使维纳在学校里很难被安排。他的阅读远远地走在书写的前面,他刻苦地学习并掌握了初等数学,但仍需要扳着手指做算术。直到9岁时,才作为一名特殊的学生,进了艾尔中学,不满12岁就毕业了。
       人们始终将创立控制论视为他对科学发展所作出的最大贡献,称其为“控制论之父”。然而,对于自己的学术身份,维纳似乎始终有着清晰而固执的态度。

        今年是被誉为“控制论之父”的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诞辰120周年,同时也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逝世5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人们再次忆起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1894年11月26日,维纳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父亲列奥·维纳是一名语言学家,同时在数学方面极具天赋。也许是遗传所致,又或许是得益于父亲的熏陶,诺伯特·维纳很快表现出非比寻常的“神童本色”。

       维纳三岁半开始读书,生物学和天文学的初级科学读物成为他认识自然的启蒙读物,七岁开始深入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其知识范围和理解深度甚至已经超越了自己博学的父亲。然而列奥有自己的系统教育观,他用严厉的态度坚持对儿子实施以数学和语言学为核心的教学计划。

         当其他小男孩还在梦想着长大之后成为一名警察或火车司机的时候,维纳就已经完全痴迷于科学的世界了,他渴望成为一名博物学家。

        维纳12岁那年从中学毕业,父亲没有冒险让他参加紧张的哈佛大学入学考试,希望以此避免人们对这位神童的过度关注。维纳被送进了塔夫茨学院数学系就读,然而他的数学能力早已超过大学一年级的水平,没有什么数学课程能够让他提起兴趣,他开始自己研究伽罗瓦的方程论,父亲仍是他交流切磋的对象。

       虽然身在数学系,但维纳在大学期间的兴趣愈加广泛,物理、化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都让他兴致勃勃。用3年时间读完大学课程,维纳又想起了自己童年时代的梦想——成为一名博物学家。于是他选择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但很不幸的是,他的实验工作失败了。较差的动手能力成为他最大的障碍,而他又缺乏从事细致工作所必需的技巧和耐心,深度近视更是平添不少麻烦。

       在父亲的安排下,维纳先是转到康奈尔大学去学哲学,翌年又回到哈佛研读数理逻辑。在哈佛的最后一年,维纳向学校申请了旅行奖学金并获得了批准,他登陆欧洲,在那里遇到了对其未来学术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罗素、哈代、希尔伯特等著名数学家,在他们的指导下研究逻辑和数学。

       在这些良师益友中,罗素的影响最为深远。他建议维纳阅读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的三篇著名论文,学习卢瑟福的电子理论和波尔的学说,尽管维纳的物理学基础让他在学习这些理论时感到颇为困难,但罗素始终鼓励他坚持下去。后来,维纳选择了数学和物理学、工程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向,与罗素的启迪恐怕密不可分。

       正是在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短暂求学经历,让神童维纳开始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青年数学家。

       1913年,19岁的维纳在《剑桥哲学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集合论的论文。这是一篇将“关系的理论”简化为“类的理论”的论文,在数理逻辑的发展中占据有一席之地。维纳从此步入学术生涯。

       作为一名数学家,维纳并没有很快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领域。1919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年轻数学家巴纳特对维纳作了一次拜访。维纳请他推荐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巴纳特建议维纳注意函数空间中的积分问题,这对维纳此后的数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开始被函数分析所吸引,决心为此贡献一生。

     也正是在这一年,维纳被推荐到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任教,他在那里一直工作到退休。

       上世纪30年代,维纳开始关注模拟计算机,其间还曾应邀到中国做访问教授,与清华大学教授李郁荣合作研究并设计出了性能良好的电子滤波器,获得了该项发明的专利权。

      这段经历被维纳视为自己学术生涯中一个特殊的里程碑,好比从工匠到师傅的转变。

       二战期间,维纳接受了一项与火力控制系统有关的工作,这促使他深入探索如何用机器模拟人脑的计算功能,由此建立了预测理论并将其应用于防空火力控制系统的预测装置。

       在此基础上,维纳的名著《控制论》于1948年横空出世,标志着控制论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的诞生,这本书有一个拗口的副标题——《关于在动物或机器中控制或通讯的科学》,这其实就是维纳对控制论所下的简要定义。

        值得一提的是,控制论的问世与维纳早年对生物学的兴趣不无关联,这是他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并且与生理学家罗森勃吕特等人多方面合作而产生的伟大成果。

          控制论让维纳从一位此前声誉有限的数学家,一跃成为声名卓著的明星人物,他的著作开始风行世界,他的深刻思想开始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控制论不仅预见并影响了计算机处理、机器人和自动化等新技术时代的到来,两年后,他还在《人有人的用途》一书中推广他的想法,探讨自动化的潜力以及机器异化人类的潜在风险。

        在其学术生涯中,维纳在数学、物理、工程学、哲学等领域其实都颇有建树,但人们始终将创立控制论视为他对科学发展所作出的最大贡献,称其为“控制论之父”。

        然而,对于自己的学术身份,维纳似乎始终有着清晰而固执的态度,正如他为一本自传所起的响亮标题——《我是一个数学家》。
        Robert Fano是麻省理工学院1947届博士,曾与诺伯特. 维纳共事。他说, 关于维纳的心不在焉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些确实是真实的。
        比如,又一次维纳向警察局报告说,自己的轿车被盗。其实呢,是维纳自己开车去了普罗维登斯,却坐火车返回了。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大门口与人聊天,他问对方:在我停步与你聊天时,我是冲着什么方向的?对方告诉他是什么方向后,他说:“好极了!这说明我已经吃过午饭了!”
       麻省理工学院1961届的理科硕士Jay Ball回忆说,他和一位中国朋友在坎布里奇的一家咖啡店里喝咖啡,看到了维纳,就邀请维纳加入他们那桌。维纳就过去了,对那位中国人说起了国语,但是,对方只会广东话,于是维纳就切换到广东话与对方交谈。维纳解释说,“我父亲可以流利地说17种语言。但是我是个傻瓜,我只能说12种”。

      于冒险精神,18岁那年单独一个漂洋过海,移居美国;他刻苦自学,凭掌握40多种语言的才能,成为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这位才气横溢、不畏艰难而又性情急躁的人决心要使儿子在学术上超人一等。
维纳认为他父亲是天生的学者,集德国人的思想、犹太人的智慧和美国人的精神于一身。从童年到青年,维纳一直在他的熏陶下生活,并逐步成长为一个学者。
昔日神童
幼受庭训
维纳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神童。维纳的父亲列奥很早就发现了儿子的天赋,并坚信借助于环境进行教育的重要性,他从一开始学习就实施的教育计划,用一种多少无情的方式驱使他不寻常的儿子。
维纳三岁半开始读书,生物学和天文学的初级科学读物就成了他在科学方面的启蒙书籍。从此,他兴致勃勃,爱不释卷的埋首于五花八门的科学读本。七岁时,开始深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领域,甚至超出了他父亲的知识范围。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金斯利的《自然史》到夏尔科、雅内的精神病学著作,从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到18、19世纪的文学名著等等,几乎无所不读。
维纳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他父亲却以系统教育为座右铭,两者正好相得益彰。维纳自己学习科学,而他父亲则用严厉的态度坚持以数学和语言学为核心的教学计划。维纳极好地经受了这种严格的训练,他的数学长进显著。
通才教育
列奥很明智,决定送维纳进塔夫茨学院数学系就读,而不让他冒参加哈佛大学紧张的入学考试的风险,并避免由于把一个神童送进哈佛,而过分惹起人们的注意。
在数学方面,维纳已超过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水平,没有什么课程能确切地适合他的要求。于是他一开始就直接攻读伽罗瓦的方程论。列奥仍常和儿子讨论高等数学问题。就数学和语言学来说,维纳跨学科学习的惯例没有变。在这两方面,列奥依然是他的严师。
维纳兴趣广泛,大学第一年,物理和化学给他的印象远比数学深。他对实验尤其兴致勃勃,与邻友—道做过许多电机工程的实验。他曾试图动手证实两个物理学方面的想法。一是供无线电通讯用的电磁粉末检波器,另一个设想是试制一种静电变压器。维纳的这两个想法都很出色。
第二年,维纳又为哲学和心理学所吸引。他读过的哲学著作大大超出了该课程的要求。斯宾诺莎和菜布尼茨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位哲学家,前者崇高的伦理道德和后者的多才多艺,都使维纳倾倒。他还贪婪地阅读了詹姆士的哲学巨著,并通过父亲的关系,认识了这位实用主义大师。
在同一年,维纳又把兴趣集中到生物学方面。生物学博物馆和实验室成了最吸引他的地方,动物饲养室的管理员成了他特别亲密的朋友。维纳不仅乐于采集生物标本,而且经常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实验室的图书馆,在那里阅读著名的生物学家贝特森等人的著作。
维纳用三年时间读完了大学课程,于1909年春毕业。之后便开始攻读哈佛大学研究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维纳改学生物,并不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能够干这一行,而是因为他想干这一行。从童年开始,他就渴望成为一名生物学家。但是,维纳的实验工作不幸失败了。他动手能力差,缺乏从事细致工作所必需的技巧和耐心,深度近视更增添了麻烦。
在父亲的安排下,他转到康奈尔大学去学哲学,第二年又回到哈佛,研读数理逻辑,于18岁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维纳在大学接受的跨学科教育,促使他的才能横向发展,为将来在众多领域之间,在各种交界面上进行大量的开发和移植,奠定了基础。从数学到生物学再到哲学,实际上就是维纳整个科学生涯所经历的道路。
名师熏陶
在哈佛的最后一年,维纳向学校申请了旅行奖学金并获得了批准。他先后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哥丁根大学,在罗素、哈代、希尔伯特等著名数学家指导下研究逻辑和数学。
罗素是维纳的主要良师益友,维纳跟他学习数理逻辑和科学与数学哲学,从这位大师身上得到许多深挚的教益。他的哲学课程和数学原理课,维纳感到很新鲜,富有启发性。罗素的讲授清晰晓畅,犹如无与伦比的杰作,给了他深刻的印象。
罗素建议维纳阅读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的三篇论文,学习卢瑟福的电子理论和波尔的学说。罗素对物理学中的重要发现有着敏锐的嗅觉,他的教导使维纳牢牢记住,不仅数学是重要的。而且还需要有物理概念。
尽管维纳当时的物理学基础对于学习最新的电子理论有困难,但罗素还是鼓励他去钻研。维纳以后选择了把数学和物理、工程学结合起来的研究方向,与罗素的启迪是分不开的。爱因斯坦的论文中有一篇是论述布朗运动的,正是在这个课题上,维纳在随后的10年内做出了重要的数学成果。
对于维纳未来的数学家生涯,罗素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他向维纳提出,一个专攻数理逻辑和数学哲学的人最好能懂一些数学。因此,维纳选读了许多数学课程,接受了哈代等人的指导。哈代清晰、有趣和发人深思的讲演,涉及了包括勒贝格积分在内的实变函数基础和复变函数引论,给了维纳深刻的启示,并直接导致他早期生涯中的主要成就。维纳称哈代是他理想的导师和榜样。
维纳原计划在剑桥读完这一年,但第二学期罗素要去哈佛讲学,他劝告维纳去哥丁根大学,攻读希尔伯特和兰道等人的课程。
维纳上了兰道教授的一门群论课,并在希尔伯特的指导下研究了微分方程。希尔伯特代表着本世纪初期数学的伟大传统,是维纳所遇到的唯一真正样样精通的天才数学家。他视野广阔,善于把非凡的抽象能力和对物理现实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很好地结合起来。他成了维纳所向往的数学家。
在哥丁根所受的教育使维纳终生受益。从数学名师身上,他认识到科学力量和知识深度,第一次取得了集中和热情地干工作的经验,剑桥和哥丁根标志着维纳开始由一个神童而成长为青年数学家。
现代大师编辑
1913年,19岁的维纳在《剑桥哲学学会会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集合论的论文。这是一篇将关系的理论简化为类的理论的论文,在数理逻辑的发展中占据有一席之地。维纳从此步入学术生涯。同年,他以一篇有些怀疑论味道的哲学论文《至善》,获得哈佛大学授予的鲍多因奖。在转向函数分析领域之前,维纳在逻辑和哲学方面共发表了15篇论文。
1918年,通过研读一位病逝的数学博士格林遗留的数学著作,维纳对现代数学有了进一步理解。他开始在数学领域寻找值得专心致力的问题。维纳虽是神童,但是作为一个数学家,他却姗姗来迟。
维纳开始为函数分析所吸引,决心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它。1919年,辛辛那提大学的年轻数学家巴纳特对他作了一次拜访。维纳请他推荐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他叫维纳注意函数空间中的积分问题。这一建议对维纳以后的数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年夏天,由于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奥斯古德的推荐,维纳到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任教,并一直在该学院工作到退休。
1920年,维纳首次参加国际数学家会议。大会前,应弗雷歇邀请,他俩共同工作了一段时间。维纳试图推广弗雷歇的工作,提出了巴拿赫一维纳空间理论。他意识到自己关于布朗运动所做的工作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开端,因而精神更加振奋,胸襟更加开阔了。
1924年维纳升任助理教授,1929年为副教授。由于在广义调和分析和关于陶伯定理方面的杰出成就,1932年晋升为正教授。
1933年,维纳由于有关陶伯定理的工作与莫尔斯分享了美国数学会五年一次的博赫尔奖。差不多同时,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在他了解了这个高级科学官员组织的性质之后,感到十分厌烦,不久便辞去了自己的位置。
通常给予取得成功的美国数学家的荣誉之一,就是要求他为美国数学会《讨论会丛书》写一本书。1934年夏,维纳应邀撰写了《复域上的傅立叶变换》。不久,他当选为美国数学会副会长。只是因为他不喜欢担任行政职务,才免于被选作会长。
30年代开始,维纳关注布什研究的模拟计算机。1935~1936年,他应邀到中国作访问教授。在清华大学与李郁荣合作,研究并设计出很好的电子滤波器,获得了该项发明的专利权。维纳把他在中国的这一年作为自己学术生涯中的一个特定的里程碑,即作为科学的一个刚满师的工匠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一行的一个独当一面的师傅的分界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纳接受了一项与火力控制有关的研究工作。这问题促使他深入探索了用机器来模拟人脑的计算功能,建立预测理论并应用于防空火力控制系统的预测装置。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宣告了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这是他长期艰苦努力并与生理学家罗森勃吕特等人多方面合作的伟大科学成果。维纳立即从声誉有限的数学家一跃成为一个国际知名人士,此时他早已年过半百。此后,维纳继续为控制论的发展和运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9年,维纳从麻省理工学院退休。1964年1月,他由于“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并且勇于深入到工程和生物科学中去的多种令人惊异的贡献及在这些领域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创性工作”荣获美国总统授予的国家科学勋章。
维纳是伽金汉基金会旅欧研究员,富布赖特研究员,英、德、法等国的数学会会员,担任过中国、印度、荷兰等国的访问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