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庐西酒徒
庐西酒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908
  • 关注人气:4,2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答王庠书》苏轼

(2016-06-28 06:17:54)

王庠,字周彦荣州(今四川荣县)人,苏辙的女婿。苏轼对王庠少年丧父,哀愤深切,闭户苦读,遂精通经史百家,颇多赞誉,曾称他“笔力有余,出语不凡。”然而却多所教诲。本文是回答王庠问学的一封书信。书中所言求学无捷径可走、“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及选题要专的学习方法,都是有益的。

 

别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①英俊如此责望邪。少年应②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③文字,才尘④忝后⑤,便被举主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你在来信中称颂我太过了,我如今年老多病爱忘事,如何能承受你这样的期望啊。我年轻参加科举考试时,那些需要死记的应试的科目,大概和近几年的依然相同。也有一些应试时较难较大的题目,我因才能低下,因此这部分的考试名列榜后。这些文章都已经被当年的考官拿走了,今天估计都不在了,不过就算在,也没什么用了。实无捷径必得⑥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⑦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其实学习是没有任何捷径的,像你这样天分高,学习能力又强,学习几年之后,自然会悟出学习的方法,不需要外力来辅佐。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好书内容丰富,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指向一个方面,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都被掌握,所以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就可以了。因此我希望求学的时候每次都能专心。如果想掌握古人是如何安定国家、治理祸乱的,学习古代的圣贤之人,就要像我说的这样去求学,不要有其他走捷径的想法。你还可以仿照古人的名文,写一篇类似的文章,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这个方法虽然有些笨拙,但将来必定受益匪浅,学成之时,可应付各种学问上的质难,那些博览群书却不作深入研究的人是无法与你相比的。这些都不是速成的方法,见笑见笑!

上次来信,好几页都是拍我马屁的华丽辞藻,忽悠的有点过了,我老了,记性也差了,怎么能和年轻才俊的你相比呢?我年轻时候参加科举,记忆的题目,大概和近年来科举的情况是相同的.少数应考时难度较大的文章,因为写的好,被主考官拿去,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事了,就算有也没什么用的.那实在不是可走捷径的方式但像你这样才高八斗,能力又强的,学问积累了很多年的,自然有科举得高分的门道,其实这都是命中注定的.但我认为要是少年想要成就学业,每读一本书都应读几遍才算读完。知识面要广要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应该把精力放在你想要学习的东西上.所以做学问每次都要确定个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比如想学习治国安邦之道,以这个作为目标去努力,不要想其他的东西.又比如另立个目标,想要博古通今,也是如此.其他的都可以效仿这两个例子.这个方法虽然笨,但如果日后学成了,就可以应付各种状况,与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是不可相题并论的.远不是速成的方法,这是值得笑的.

①堪:担当,承当。②应:参加③节目:原指树木坚硬的结节,这里指应举时题目较难的文章。④才尘:才华像尘土,不值一提,谦辞。⑤忝后:名列于榜后。⑥得:成功。⑦卑意:我的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