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028: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
(2016-06-12 06:23:09)天文
第二十八句 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
中国有句俗话:“杀父仇、夺妻恨,此仇不报枉为人”。这应该是最大的仇恨了。
不共戴天,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出自《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子道:为子之道。为子之道的核心就是—“孝”。要做到以养事亲。《礼记·祭义》记载曾子的话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说明孝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赡养父母,供养父母衣食等基本的生活所需。以顺悦亲。“孝”的重要表现之一是“顺”,所谓“顺者为孝”。以功显亲。《孝经》说:“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显父母”还包括不为父母带来恶名。父母活着如此,死了也如此。以义谏亲。“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曾子事父母》)。不过这种谏并非严肃的批评,而是和颜悦色地劝说,也即孔子主张的“微谏”。以祭念亲。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孔子还提倡要守三年之丧。这些都是为了追念父母的恩德,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以嗣继亲。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离娄上》)。《魏书·李孝伯传》甚至将无子作为最大的罪过,“三千之罪,莫大不孝,不孝之大,莫过于绝祀”。
爱日:这里的日应该是光阴的意思,爱,珍惜。子道须当爱日,就是为人子女者应尽孝道,要珍惜父母健在时,能诚心奉养父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