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021: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2016-06-06 06:13:43) 天文
第二十一句 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馈,赠送,馈赠。馈物致敬就是赠送别人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列子·杨朱》:“昔者
宋国有田夫,常衣緼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意思是宋国有个农夫,常穿着旧麻破衣,也靠这个过冬,到了春耕时节,独自晒太阳,也就是负暄了。他不知道天下有大厦豪宅和锦衣裘皮,晒了一会儿,他对老婆说:‘这晒太阳取暖,大概无人知晓,我把此法献给国君吧,一定有重赏的。”从此,“献曝”一词成了“上书建议自谦言不足取”的专用辞汇,与其同义的词还有“献芹”。清·赵翼有“馈节聊同献曝情,竞邀椽笔赐褒荣”诗句,诗圣杜甫也有“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之言。后因以“献曝”为所献菲薄、浅陋但出于至诚的谦词。
有成语负暄献曝,负暄是指寒冷日晒太阳取暖。乍看之下,“献曝”似无稽之谈,农夫再傻,也不至于献“晒太阳”一策去博取重赏。但细细琢磨,其中又大有深意。其一,它显示了平民百姓对国家的真情流露。其二,它鞭笞了那些“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者的自私心态。其三,它也是对封建君主“拒绝忠信阻塞言路,偏信奸佞重赏有加”的辛辣讽刺。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就曾发出“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的感叹。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送礼物给人家,要自谦说聊表献曝的诚意,小小意思,不成敬意。托人转移,这句话比较难理解,这里的转移应该是改变情势的意思,也就是托别人办事来转变自己现有的状态。
回天之力:比喻极难办到的事情。原比喻言论正确,极有力量,影响深远。现多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里面还有个故事,有一次,唐太宗下令,要把洛阳破败了的乾元殿修饰一番,以备作为到外地巡视的行宫。对于皇帝来说,想要修理一下小小的行宫,本来是小事一桩。可是,有一个小官张玄素,却上了一道奏折,痛陈此举不妥。他说,修了阿房宫,秦朝倒了;修了章华台,楚国散了;修了乾元殿,隋朝垮了。这都是历史的教训。现在,我们唐朝百废待兴,国力哪里比得上当年的隋朝?陛下在国家的破烂摊子上,继续役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耗费亿万钱财,大兴土木。陛下没有继承前代帝王的长处,继承的却是百代帝王的弊端。如果从这一点看,陛下的过失远远超过了隋炀帝。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但是,小小的张玄素,竟敢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人们都在观察唐太宗的反应。假如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这一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不仅张玄素人头落地,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唐太宗就是唐太宗。他不仅没有怪罪张玄素,反而下令召见他。此时的唐太宗想进一步地试一试张玄素的胆量,就直问道,卿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和夏桀、商纣相比,怎么样呢?唐太宗这样问,自有深意。不承想,这个张玄素却直截了当地答道,如果陛下真的修了乾元殿,那就和夏桀、商纣一样昏乱。听到这句答语,唐太宗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对此事一直关注的魏征,听到了这个完满的结局,颇为感触地叹道,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这都是因为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说的话呀!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托人办事,要说全仰仗您的回天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