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说新语》参考译文:政事第三文学第四(38-39)

(2016-06-01 08:17:48)

(38)许掾年少时,人以比王苟子,许大不平①。时诸人士及於法师并在会稽西寺讲,王亦在焉②。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王复屈。许谓支法帅曰:“弟子向语何似③?”支从容曰:“君语佳则佳矣,何至相苦邪?岂是求理中之谈哉④!”司徒掾许询年轻时,人们拿他和王苟子并列,许询非常下服气。当时许多名士和支道林法师一起在会稽的西寺讲沦,王苟子也在那里。许询心里很不平,便到西寺去和王苟子辩论玄理,要一决胜负。许询极力要挫败对方,结果王苟子被彻底驳倒。接着许询又反过来用王苟子的义理,王苟子用许询的义理,再度互相反复陈说,王苟子又被驳倒。许询就问支法师说:“弟子刚才的谈论怎么样?”支道林从容地回答说:“你的谈论好是好,但是何至于要互相困辱呢?这哪里是探求真理的谈法啊!”
【注释】 ①许掾:许询,曾被召为司徒掾。参看《言语》第69 则注①:比:并列。王苟子:王脩,字敬仁,小名苟子。②於法师:一本作“支法师”,支法师指支道林。法师是对和尚的尊称。③弟子:佛教或道教信徒对教徒谈话时的自你。④理中:得理之中,即正理
(39)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②。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③。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④。”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⑤!”支道林和尚去拜访谢安。当时东阳太守谢朗还年幼,病刚好,身体还禁不起劳累,和支道林一起研讨、辩论玄理,终于弄到互相困辱的地步。他母亲王夫人在隔壁房中听见这样,就一再派人叫他进去,可是太傅谢安把他留住。王夫人便只好亲自出来,说:“我早年寡居,一辈子的寄托,只在这孩子身上。”于是流着泪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安告诉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情意都很激愤,很值得传诵,可惜没能让朝官听见!”

 ①林道人:即支道林,下文又称“林公”谢公:谢安,下文又称“太傅。”
 ②东阳:谢朗,官至东阳郡太守,是谢安的侄儿。③信:送信的人,这里指传话的人。④新妇:妇女谦称。家难:家里的不幸遭遇,这里指丈夫死了。
⑤致:同“至”,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