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参考译文:言语第二(41-45)
(2016-05-03 06:02:26)(41)庾公尝入佛图①,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②。”于时以为名言。
【注释】①佛图:佛寺。②津梁:桥梁。这句比喻为接引众生奔忙。佛教说要普渡众生,登上彼岸(超脱生死的境界),这就好比过河一样。同时也说明,佛也会因奔忙而疲劳,这就与常人无异了。
【译文】庾亮曾经去过佛寺,看见卧佛,就说:“这位先生因普渡众生而疲劳了。”当时人们把这句话看成是名言。
(42)挚瞻曾作四郡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复出作内史,年始二十九①。尝别王敦,敦谓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亦太蚤②。”瞻曰:“方于将军,少为太蚤;比之甘罗,已为太老③。”
【注释】
(4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②。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③。”
【注释】①聪惠:聪慧;聪明。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③夫子:对对方的尊称。这一则文字说明双方利用了杨梅和杨姓、孔雀和孔姓中的一个同音字。梁国有一家姓杨的,有个儿子才九岁,很聪明。一次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这家便叫儿子出来,给孔君平摆上果品。果品里头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应声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
(44)孔廷尉以裘与从弟沈,沈辞不受①。廷尉曰:“晏平仲之俭,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犹狐裘数十年,卿复何辞此②!”于是受而服之。
【注释】①裘:皮衣。从弟:堂弟。②晏平仲:晏婴,谥平,字仲,春秋时代齐国大夫,主张节俭,据说他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豚:小猪。豆:盛食物的器具,形似高脚盘。廷尉孔君平把一件皮衣送给堂弟孔沈,孔沈辞谢了,不肯收。孔君平说:“晏平仲那么俭省,祭祀祖先的时候,所用的小猪是那么小,神开两只猪时也盖不满盘子,可是还穿了几十年狐皮袍子。你又为什么不肯收下这件呢!”孔沈这才把皮衣收下来穿上。
(45)佛图澄与诸石游①,林公曰:“澄以石虎为海鸥鸟。”②
【注释】①佛图澄:和尚名,晋代永嘉年间到洛阳,诸石:指石勒、石虎等人,羯族人。东晋时石勒侵入中原,大肆杀戮,建立后赵政权。石勒死,堂弟石虎袭位。②林公:支遁,字道林。这里尊称为林公。海鸥鸟:据《列子,黄帝篇》说:海边有个人喜欢海鸥,天天到海上去跟海鸥玩,一天他父亲要他捉一只海鸥回来玩,结果他到海上,海鸥再也不飞下来了。这里引用这个故事。是说佛图澄清净无巧诈之心,不分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