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说新语》参考译文(16-20)

(2016-04-28 05:38:12)

(16)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①。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②?”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③;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④。”司马景王东征的时候,选取上党的李喜来任从事中郎。李喜到任时他问李喜:“从前先父召您任事,您不肯到任;现在我召您来,为什么肯来呢?”李喜回答说:“当年令尊以礼相待,所以我能按礼节来决定进退;现在明公用法令来限制我,我只是害怕犯法才来的呀。”
①司马景王:司马师,三国时魏人,司马懿的儿子,封长平乡侯,曾任大将军,辅助齐王曹芳,后又废曹芳,立曹髦(máo)。毌(guàn)丘俭起兵反对他,被他打败。这里说的东征,就是指的这件事。晋国建立,追尊为景王。后来晋武帝司马炎上尊号为景帝。李喜:字季和,上党郡人。司马懿任相国时,召他出来任职,他托病推辞。下文说的“先公辟君不就”,就是指这件事。从事中郎:官名,大将军府的属官,参与谋议等事 ②先公:称自己或他人的亡父。辟:征召。就:到。孤:侯王的谦称③进退:指出来做官或辞官。 ④明公:对尊贵者的敬称,绳:约束。

(17)邓艾口吃,语称“艾艾”①。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风②。”
【注释】①邓艾:三国时魏人,司马懿召为属官,伐蜀有功,封关内侯,后任镇西将军,又封邓侯。艾艾:古代和别人说话时,多自称名。邓艾因为口吃。自称时就会连说“艾艾”。②凤兮凤兮:语出《论语·微子》,说是楚国的接舆走过孔子身旁的时候唱道:“凤兮风兮,何德之衰..”(凤啊凤啊,为什么德行这么衰微),这里以凤比喻孔子。邓艾引用来说明,虽然连说”凤兮凤兮”,只是指一只凤,自己说“艾艾”,也只是一个艾罢了。【译文】 邓艾说话结巴,自称时常重复说“艾艾”。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依旧只是一只凤。”
              
(18)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①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②。”王大咨嗟③。
【译文】中散大夫嵇康被杀以后,向子期呈送郡国帐簿到京都洛阳去,司马文王推荐了他,问他:“听说您有意隐居不出,为什么到了京城?”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是孤高傲世的人,不值得称赞、羡慕。”文王听了,大为叹赏。
【注释】①向子期:向秀,字子期,和嵇康很友好,标榜清高。嵇康被杀后,他便改变初衷,出来做官。到京城后,去拜访大将军司马昭。这里记的就是他和司马昭的一段对话。郡计:计是计薄、帐簿,列上郡内众事的。按:汉制,每年年末,太守派遣椽、吏各一人为上计簿使,呈送计簿到京都汇报。引进:推荐。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尧时巢父、许由在箕山隐居。这里说箕山之志,就是指归隐之志。②狷(juàn)介:孤高;洁身自好。多慕:称赞、羡慕。③咨嗟:赞叹。
              
(19)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①。王者世数,系此多少②。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③。”帝说,群臣叹服。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得到一。要推断帝位能传多少代,就在于这个数目的多少。因为只得到一,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这时,侍中裴楷进言道:“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武帝一听,高兴了,群臣都赞叹而且佩服裴楷。①晋武帝:司马炎,夺魏国政权而称帝。登阼(zuò):登上帝位,阼,大堂前东边的台阶。帝王登上阼阶来主持祭祀,所以也用阼来指帝位。策:古代占卜用的蓍(shī)草。帝王登位时,靠占卜来预测帝位能传多少代。 ②世数:指帝位传承多少世代的数目。③“天得一”三句:引白《老子)三十九章。有的本子“贞”作“正”,二字意义可通。《老子》所谓一,是指它所说的道,以为夭地侯王都是来源于道,有了道,才能存在。

20)满奋畏风①。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②。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③。”满奋怕风。一次在晋武帝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实际很严实,看起来却像透风似的,满奋就面有难色。武帝笑他,满奋回答说:“臣好比是吴地的牛,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
①满奋:字武秋,曾任尚书令、司隶校尉。②琉璃屏:琉璃窗扇。③吴牛:吴地的牛,即指江、淮一带的水牛。据说,水牛怕热,太阳晒着就喘息。看见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就喘起来。比喻生疑心就害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