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庐西酒徒
庐西酒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908
  • 关注人气:4,2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阳炯《花间集序》详注

(2016-04-27 21:19:17)

附:《花间集序》

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则有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作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字弘基,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殊机杼之功。广会众宾,时延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以炯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叙引。昔郢人有歌《阳春》者,号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庶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

时大蜀广政三年夏四月日叙。

天天新注

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ƒ。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合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④。《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⑤。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帽之簪;竞富尊前,数十珊瑚之树⑥。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⑧。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⑨。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⑩

注释:①镂玉雕琼,形容写作构思精巧、风格明洁。也说镂冰雕琼。化工,自然造化之工巧。迥,远。拟化工而迥巧,意思接近于说:模拟自然而巧于自然。此文骈体,上下句基本同意。春风似剪刀而裁花叶,属于化工。人模拟化工而修辞炼字,文辞妙于剪裁润色,则巧夺天工,胜过春天的明艳。②金母即俗称王母娘娘的西王母。西王母,在道家演化为“金母元君”因居瑶池,也称“瑶池金母”。《穆天子传》卷三载:“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所唱,后世称为“白云谣”。这里比花间集之词曲为仙乐一般,如金母所唱的“白云谣”。而这样的比喻也一止一见。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就有《云谣集》。③穆王即周穆王。也就是《穆天子传》中的穆天子。他长旅游途中多次得到赠酒。瑶池即是仙境,则所饮自然是仙酒。霞醴即仙酒之美称。挹,手把。王充《论衡校释》卷七载:“曼都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问其状,曼都曰:‘去时不能自知,忽见若卧形,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见月上下幽冥,幽冥不知东西。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不知去几何年月,不知以何为过,忽然若卧,复下至此。’河东号之曰斥仙。实论者闻之,乃知不然。”流霞即仙酒。后世因每以霞杯代替酒杯。金母、穆王相对,正应词的诞生与应用的环境,所谓“对酒当歌”。 ④折雪即阳春白雪之白雪。刘向《新序》卷二《杂事第二》:“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鸾歌,鸾鸟歌唱,比喻美妙的歌曲。古代也常将车铃声说成鸾声,此鸾字并非凤凰类神鸟,而是通“銮”。如《诗·小雅·庭燎》:“君子至止,鸾声将将。”《诗·大雅·丞民》:“四牡彭彭,八鸾锵锵。”响遏行云出自《列子》卷五《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比喻歌声高亢嘹亮。⑤秦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古乐》:“‘伶伦’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后世因以“凤律”指音律。⑥乐府横笛曲有《折杨柳》,唐教坊曲名为之《杨柳枝》。作词牌是四句三平声韵。后经白居易改编成绝句。乐府旧题也有《大堤曲》《大堤行》,属相和歌曲。《古诗十九首》之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唐王维有《木芙蓉》:“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闭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梁朝何逊《送韦司马别》头四首为“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此两句互文。杨柳大堤,可分可合,暗用隋炀帝楼台船下扬州,运河两岸遍植杨柳的典故。而芙蓉曲渚又暗含送别之际情感兴起的意思。说明词曲本身既有历史传承,又有豪家自创。豪家,对文豪、诗伯的敬称。⑦叶叶即页页。花笺即彩色信笺。用于公子与佳人传情。绮筵,豪华的筵席。绣幌,锦绣的帷帐。幌即帷。文抽锦丽。文采绮丽。⑧纤纤玉指,形容歌舞的女子手指纤细,洁白如玉。檀木香可称香檀,这里用香檀代指用香檀木所制作的乐器拍板。也叫檀板、绰板。在说唱艺术中控制节奏,至今沿用。⑨清绝之词与妖娆之态相互成就。清绝,清雅超绝。即无比清丽雅致。妖娆形容女子娇艳妩媚。宫体对应于清绝之词,南朝起文学样式内容形成浮靡诗风,号称宫体。内容多为吟咏女子之美。倡风即倡优、娼妓之风。南朝即宋齐梁陈四朝。北里即娼妓聚集之所。唐代娼妓集中在平康里,号称北里。后以北里指代娼妓聚集之地。⑩《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这里言之不文,同言而无文,侧重点不在文章没有文采,而是没有所谓载道的道德内容。秀而不实不是没有结果,而不并非切于日用实际。

 

       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词总集《花间集》,所收颇有上乘之作,但因大多描绘女性或写男女之情,且其女子多为倡条冶叶,故曾被笼统地加以否定。那是特定的时代风气使然,正如南朝宫体诗曾被一笔抹杀一样。近十多年来,大陆和台湾

都有学者对那种做法予以批评。同时,学者们对欧阳炯的《花间集序》也重新加以审视。由于解读不同,观点分歧颇大。这里略抒己见。

这篇序文可分成两段。第一段从开头至“用助娇娆之态”,大意说:自古以来,都以绮靡清丽的歌辞,配上动听的曲调,让歌妓们在酒席间歌唱以供娱乐。这可说是援古以证今,标榜《花间集》之编辑符合传统,为下文所说“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作铺垫。此种以古证今的写法,原是文家惯技。第二段说,唐代以来这种歌唱的风气十分普遍,而一些著名的文人也撰写歌词,其作品的水平远胜于旧时所用(即南朝宫体诗及民间受其影响而作的歌词),《花间集》就是精心编选的近时文士之作。此段开头“自南朝之宫体”四句,批评旧时作品,是为了反衬唐代,尤其是唐末五代词作(亦即《花间集》中所收)之高卓。有的学者将四句置于第一段末,恐怕未妥。

序文似是依时代顺序写来,于是有学者认为欧阳炯以史为经,叙述了歌词发展的轨迹;认为欧阳炯首次进行了关于词的历史的探索。此种解读,似乎新颖,实未必然。序中提到远古时西王母唱《白云谣》,郢中歌《白雪》,以及《列子》所说“响遏行云”的典故,不过是借古代故事以表明动人的歌唱由来已久而已,哪里是认真地述说歌词发展的历史?接着说到“杨柳大堤之句”、“芙蓉曲渚之篇”,那是指南朝《吴声》、《西曲》之类。《诗三百》和汉魏乐府,在歌曲历史上十分重要,但欧阳炯都跳过不提。若真是有意述说历史,那是不会如此忽略的。

有的学者认为“杨柳大堤”、“芙蓉曲渚”中包括汉晋歌词,那是误读。下面略作辨析。

杨柳:汉代李延年所造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此外古乐府有《小折杨柳》,相和歌有《折杨柳行》(见《乐府诗集》卷二十二《折杨柳》题解),古辞均久已不传。晋宋时官家音乐机构的曲目虽还有《折杨柳行》,但仅取其曲调而已,所用歌辞的内容与杨柳毫不相干。(《宋书?乐志三》载西晋荀勖整理的清商三调歌诗中有《折杨柳行》,歌辞为曹丕所作《西山》及古词《默默》。又《乐府诗集》卷三十七《折杨柳行》题解引《古今乐录》,云宋齐间王僧虔所著《技录》中《折杨柳行》歌此二篇。按《西山》言求仙,《默默》咏史,均与杨柳略无关涉。知其歌咏杨柳之古辞久已失传。)又南朝梁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折杨柳枝歌》,曲调、歌辞均来自北国。又《西曲》有《月节折杨柳》十三首,自正月至闰月,都是五言五句,而在第三句下有“折杨柳”三字,其实是歌唱时的和声。其歌辞内容,乃男女相思欢爱之意。如二月歌:“翩翩乌入乡,道逢双飞燕。劳君看三阳,折杨柳,寄言语侬欢,寻还不复久。”以上是汉魏六朝时代有“杨柳”字样的歌曲名称。欧阳炯所说“杨柳”指的是哪一种呢?他既然说“杨柳大堤之句”,自以指《西曲》的可能性为大,因为这里“杨柳”和“大堤”并提,应具有相关性,而“大堤”即见于《西曲》中的《襄阳乐》,萧纲因之有《大堤》曲之作(为《雍州》十曲之一)。当然,欧阳炯这里不过为骈文行文的需要,故将“杨柳”、“大堤”并列,我们不必太过拘泥,甚至不理解成曲名,而解为歌辞中字眼亦可。(应该是常见的字眼;若只是偶一出现,那就不具有代表性,恐怕欧阳炯不会那样行文。)但总之理解为《西曲》,或理解为南朝乐歌中的语词,是最为融洽的。

芙蓉:《吴声》、《西曲》歌辞中言“芙蓉”者非常之多,几乎可说是南朝乐府的一个显眼的特点。或比拟女子之美丽,或在所谓“风人体”中引出“莲(怜)”字。(参王运熙先生《论吴声西曲与谐音双关语》,原载《六朝乐府与民歌》,后收入《乐府诗述论》)芙蓉即莲花,南朝乐歌中咏采莲者也甚多。欧阳炯所举“芙蓉”,也应是就南朝乐歌而言。华钟彦先生《花间集注》举《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恐未确。虽然今人考证以为古诗来自乐府,但古人多不将古诗视为歌辞。且此处所用事典应具有代表性,汉代歌诗中“芙蓉”极少见,举一条偶然出现的“涉江采芙蓉”以当之,亦觉未惬。

曲渚:《吴声》、《西曲》产自长江流域,水乡自多洲渚,歌辞中亦有“后渚”、“兰渚”、“桂兰渚”、“水渚”之类语词。梁武帝所作《江南弄?采莲曲》的和声,便是“采莲渚,窈窕舞佳人”。(见《乐府诗集》卷五十《采莲曲》题解引《古今乐录》)萧纲《雍州》十曲中则有《北渚》一曲。欧阳炯言“曲渚”,当指此类,“曲渚”与“大堤”语相对偶。《花间集注》以何逊《送韦司马别》“送别临曲渚”之句当之,亦似不确。何氏此诗,未闻曾入乐歌唱。

欧阳炯举出杨柳大堤、芙蓉曲渚为言,既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使人想起《吴声》、《西曲》,又描画出美丽的风景画面,很有水乡情调。而且偶对工整,声韵和谐,其文字技巧是很高明的。

从以上辨析,可知笼统地将此段文字说成是述汉魏六朝乐歌,又从而认作是回顾词史,其实是不确的。

欧阳炯这样行文,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是忽略了《诗三百》和汉魏乐府,而属意于南朝乐歌。这不是偶然的。南朝乐歌的歌辞,多描绘女性,歌唱男女之情,风格清丽婉转。因此这里实际上反映了词为艳科的情趣、观念。从“唱云谣”至此,虽然从远古说起,看似依时代顺序行文,却并非回顾词史,而是为《花间集》张目。

序文中又一费解之处,是“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四句如何解释。这是争论最为热烈的问题。这四句当然是对梁陈宫体以及倡女歌妓的歌唱持批评态度,问题在于批评的是什么。“言之不文”,主要是针对那些流行的歌辞,认为那些歌辞不够精致、文雅。此点学者们的意见比较一致。“秀而不实”则较难理解,意见分歧。有的学者说是批判梁陈宫体浮华虚美,内容空洞,是批判宫体之冶荡淫靡,甚至认为这一批判继承了白居易《与元九书》的现实主义精神。这实在令人难以首肯。序文中明明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纤纤之玉指”“用助娇娆之态”,又说“香径春风,宁寻越艳”、“红楼夜月,自锁嫦娥”云云,而且都是以正面肯定的态度说的,怎么会是反对香艳呢?《花间集》中所收,固然有逸出女性题材之外者,但毕竟以刻画女性美丽、抒写男女之情为大多数,与宫体诗并无根本区别。有的学者强调《花间》词写女性,感情真挚,具有同情态度,故不同于南朝宫体。但那也只是一部分作品如此,纯以欣赏态度刻画女子之美艳的,为数正不在少,甚至也有描写床笫衽席之间者,这与宫体并无不同。更重要的是,强调某些作品感情真挚、同情女性,那是今人的认识;欧阳炯已能将抒发真挚爱情和玩赏女性二者区别开来,并且抑此而扬彼吗?他已具有歌颂深挚男女之情而鄙视、批判冶荡之作的自觉意识吗?试看《花间集》所收他本人的作品,如《南乡子》之“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描绘倚门卖笑者的美艳,纯是一种玩赏的态度。至于《浣溪沙》之“幽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恨薄情无”,更何其冶荡。他怎么会在序里批判南朝宫体之玩赏女性呢?

那么“秀而不实”究竟作何解释?幸而欧阳炯在《蜀八卦殿壁画奇异记》中用过类似的说法,可供玩索。其言曰:“六法之内,唯形似、气韵二者为先。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文载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盖以气韵乃内在之生命,故为质为实;形似系内质之外现,故为文为华。无形似则觉其技巧拙劣,即“文”的方面有缺;无气韵则如剪纸刻花,显得不真切实在,即“质”的方面不足。我们揣测其思维逻辑如此。《花间集序》的“秀而不实”,也就是“华而不实”。(《广韵?宥》:“秀,荣也。”荣即华、花。《论语?子罕》“苗而不秀”朱熹注:“吐华曰秀。”)欧阳炯之意,盖谓宫体之类所描画者,有如土木偶人而不生动,不真切。我们试将梁陈宫体之作与《花间》词对照,则《花间》之栩栩欲活、如在目前,确是远胜于宫体。论者或谓《花间》之作能表现女子之心理、情感,这一优点,自亦为欧阳炯所体认。但他并非如今人那样从同情妇女之类思想性的角度加以比较、评价,而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出发。总之,《花间集序》的批评宫体、娼风,绝非批判其描画女性冶荡香艳。毋宁说《花间集》中作品,其主流部分恰是继承宫体,而后来居上,艺术成就更高。这样说并不否认《花间集》描写女性之作在思想性方面也有胜过宫体处,只是说欧阳炯并未如今人那样认识到这一点而已。同时,梁陈宫体也自有可取之处,并非都是轻佻色情。如果为了强调《花间集序》对宫体的批判,强调二者的对立,遂将之笼统指为冶荡淫靡,也是失实而不公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