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参考译文:德行第一(41-47)
(2016-04-24 05:59:26)(41)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①。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②。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③。时论以此多之④。【注释】①桓南郡:指桓玄。桓玄字敬道,继承了他父亲桓温的爵位,封为南郡公,和殷仲堪是好朋友。杨广:殷仲堪为荆州刺史时,任用杨广的弟弟杨佺期为司马。殷仲堪起兵反,把军旅之事全部交给佺期兄弟掌握。殷觊(jì):字伯通,任南蛮校尉,是掌管南蛮地区的长官。他是殷仲堪的堂兄,殷仲堪想邀他起兵谋反,殷觊不参加;杨广劝仲堪杀了殷觊,仲堪不同意。殷觊也自动让了位。树:树立;建立。②因:趁着。行散:魏晋士大夫喜欢服五石散,吃后要走路,以便散发,这叫行散。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先吃下去的时候,倒不怎样的,后来药的效验既显,名曰‘散发’。倘若没有‘散发’,就有弊而无利。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发,所以走路名曰‘行散’。”率尔:轻率;随便。下舍:住宅。③萧然:悠闲的样子。斗生:指春秋时楚国令尹(宰相)子文,就是斗穀於菟(Dòu
gòuwūtú)。据《论语·公冶长)说,他三次做令尹,没有一点高兴的神色,又三次被罢官,也没有一点怨恨的神色。愠(yùn):怨恨。
【译文】当初,南郡公桓玄和杨广一起去劝说荆州刺史殷仲堪,认为他应该夺取殷觊主管的南蛮地区来建立自己的权力。殷觊也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一次趁着行散,随随便便地离开了家,便不再回来,里里外外没有人事先知道。他神态悠闲,和古时候的楚国令尹子文一样没有怨恨。当时的舆论界就因为这事赞扬他。
(42)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①。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②。时人谓为“试守孝子③。”
【注释】
①王仆射(yè):王愉,字茂和,于公元398年出任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及豫州之四郡军事。这招致豫州刺史庾楷的怨恨,庾楷就和桓玄、殷仲堪共推王恭为盟主,起兵反帝室。这时王愉到任不久,没有准备,就逃亡到临川,被俘。桓玄篡位后,升他为尚书左仆射(尚书省的副职)
(43)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①。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②。”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③。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⑤。
【注释】
(44)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①。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②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上③。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④。”【注释】
(45)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①。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②。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③。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
①铛(chēng):一种铁锅。贮录:贮藏②孙恩: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后来攻打临海郡时被打败,跳海死。袁府君:即袁山松,任吴国内史(诸侯王封国内掌民政的长官,相当于太守)。③未展:未及。【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应。(叶子:不过巧合而已,并不懂母嗜深意)
46)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①。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连,见者以为真孝子②。
【注释】
(47)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①。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②。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③。”康伯亦甚相知④。韩后果为吏部尚书⑤。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⑥。
【注释】
①吴道助、附子:吴坦之,小名道助;吴隐之,小名附子。隐之历任广州刺史、尚书、领军将军。②哭临(lìn):哭吊死者的哀悼仪式。号踊:号哭跳跃,指哀痛到极点。③选官:主管铨选的官。料理:照顾。④知:友爱。⑤吏部尚书:吏部的行政长官。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⑥不免哀制:指经不起丧亲的悲痛而死。【译文】吴道助和吴附子兄弟俩住在丹阳郡官署的后面。遇上母亲童夫人逝世,他们在早晚哭吊以及思念深切、宾客来吊唁时,都顿足号哭,哀恸欲绝,过路的人也因此落泪。当时韩康伯任丹阳尹,母亲殷氏住在郡府中,每逢听到吴家兄弟俩的哭声,总是深为哀伤。她对康伯说:“你如果做了选官,应该妥善照顾这两个人。”韩康伯也和他们结成知己。后来韩康伯果然出任吏部尚书。这时大吴已经死了,小吴终于做了大官,非常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