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陈北溪《小学诗礼》注释(陈大惠)
(2016-04-11 06:40:16)宏谋按:《小学之概》已于前二书见之。北溪陈氏,复辑《曲礼》《少仪》《内则》诸书,择其要且切者集为五言①次以韵语②,俾③童子时时讽诵④而服习⑤焉,题之曰《小学诗礼》。盖歌咏所以养性情,而步趋⑥因以谨仪节⑦。过庭⑧之训,殆⑨于兼之。《小学之概》已见于前二书。北溪的陈氏,又编辑《曲礼》、《少仪》、《内则》等书,选择其中重点和切要的汇集为五字之句,再加上韵脚,使童子常常朗诵而熟悉,书名曰《小学诗礼》。大概歌咏可以怡养性情,而效法学习因此可以谨守礼法,而过庭之训也可以兼用。
【注释】
①五言:五个字的句子。②韵语:指合韵律的文词。特指诗词。③俾(bǐ):使,把。④讽诵:朗读;诵读。⑤服习:熟悉。《左传·僖公十五年》:“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⑥步趋:追随,效法。⑦仪节:礼法;礼节。汉刘向《列女传·楚成郑瞀》:“妾闻妇人以端正和颜为容,今者大王在台上而妾顾,则是失仪节也。”⑧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⑨殆: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事亲
其一
凡子事父母,鸡鸣咸盥漱①,栉②总③冠④绅⑤履,以适⑤父母所。
【注释】
①盥潄:洗漱。
②栉(zhì):梳头。
③总:束系,束头发。
④冠:把帽子戴在头上。
⑤绅:束上带子,佩大带。
⑥适:《尔雅》:适,往也。《书·盘庚》:民不适攸居。
【译文】
做子女的侍奉父母,鸡叫就要起床洗漱,梳头束发戴帽穿衣穿鞋,然后才能去父母的住处。
其二
及所声气①怡,燠寒问其衣。疾痛②敬抑搔③,出入敬扶持。
①声气:说话的声音和语气。
②疾痛:疾病痛苦。
③抑搔:按摩抓搔。《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译文】
到父母住所要和颜悦色,知道问寒问暖。父母身上有痛痒,就帮他们按摩抓搔,父母出入门要扶持在旁。
其三
将坐请何向①,长者执席少者执床②与坐。悬衾③箧④枕簟⑤,洒扫室及堂。
【注释】
①何向:犹言如何,怎样。
②床:《说文》: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③衾(qīn):被子。《说文》:衾,大被。段注:“寝衣为小被(夹被),则衾是大被(棉被)。”
④箧(qiè):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
⑤枕簟:枕席。泛指卧具。
【译文】
父母将坐的时候如何呢?长子拿席,幼子拿床给父母坐。被子晾晒起来,枕头装到箱子里,然后扫洒房屋和院子。
其四
长者必奉水,少者必奉①盘②。进盥③请沃盥④,盥卒授以巾。
【注释】
①奉:两手恭敬地捧着。后作“捧”。
②盘(pán):承盘,亦特指承水盘。
③进盥:古代祭祀时酌酒灌地。
④沃盥:浇水洗手。
【译文】
长子恭敬地捧水给父母,幼子要捧着托盘。酌酒灌地祭祀前要给父母打水洗手,洗完手要递上毛巾。
其五
问所欲而进,甘①饴②滑③以瀡④。柔色⑤以温之,必尝而后退。
【注释】
①甘:美味的食品。
②饴:饴糖,用麦芽制成的糖。
③滑:古时指使菜肴柔滑的作料。亦指使菜肴柔。
④瀡(suǐ):滫(xiǔ),淘米水。
⑤柔色:谓和颜悦色。《礼记·内则》:“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孔颖达疏:“言子事父母,当和柔其颜色也。”
【译文】
一日三餐前要问父母想吃什么,然后用淘米水清洗,做出甘美、柔滑的食物。然后要和颜悦色,使父母开心,再把食物呈给父母,待其品尝后再退出。
其六
养则致其乐,居则致其敬。昏定①而晨省②,冬温而夏凊③。
【注释】
①昏定:晚间服侍父母就寝。古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郑玄注:“省,问其安否何如。”
②晨省:早晨向父母问安。
③夏凊(xià qìng):谓侍奉父母,夏天使之凉爽。
【译文】
奉养父母能让他们快乐,与父母共同生活能做到恭敬。晚间服侍就寝、早晨起来问安,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其七
三日则具沐①,五日则请浴②。燂潘请靧面,燂汤请濯足。
【注释】
①沐:洗头发。《说文》:沐,濯发也。
②浴:洗澡。《说文》:浴,洒身也。
【译文】
冬季隔三天就为父母准备洗头发,隔五日就请他们洗澡。用热米汁请他们洗脸,用热水请他们洗脚。
其八
其有不安节,行不能正履。饮酒不变貌①,食肉不变味②。
【注释】
①变貌:谓使脸色改变常态。
②变味:谓因食某一食品过多而腻味。《礼记·曲礼上》:“父母有疾……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郑玄注:“忧不在味。”孔颖达疏:“犹许食肉,但不许多耳。变味者,少食则味不变,多食则口味变也。”
【译文】
父母身体有了不适,行走不便时要抉持;给父母饮酒要适量,以面色不红为度,肉食要新鲜,变了味就不要给父母吃。
其九
立不敢中门①,行不敢中道②,坐不敢中席③,居不敢主奥。
【注释】
①中门:门的当中。《礼记·曲礼上》:“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郑玄注:“中门谓枨闑之中央。”孔颖达疏:“男女各路,路各有中也。”
②中道:道路的中央;路上。
③中席:指尊者的席位。《礼记·曲礼上》:“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孔颖达疏:“共坐则席端为上,独坐则席中为尊。尊者宜独,不与人共,则坐常居中,故卑者坐不得居中也。”
【译文】
站立时不敢站在门中央,走路不敢走在路中间。坐不敢坐在尊贵的席位,住不敢住在尊贵的位置。
其十
父召唯①无诺,父呼走②不趋③ (叶雌由切)。食在口则吐,手执业则投。
【注释】
①唯:急声回答声。
②走:跑。
③趋:快步走。《说文》:趋,走也。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译文】
父母召唤时要马上答应不要迟疑,父母呼叫时要疾走而至。哪怕正在吃饭也要停下,正在工作也得放下。
其十一
父立则视足,父坐则视膝。应对①言视面,立视前三尺。
【注释】
①应对:酬对;对答。
【译文】
父亲站立时应看着他的足部,父亲坐时应看着他的膝盖。与父亲应答时要看着他的脸,站着时看着自己面前三尺的地方。
其十二
父母或有过,柔声①以谏之。三谏而不听,则号泣②而随。
【注释】
①柔声:柔和婉悦之声。《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②号泣:嚎啕大哭。
【译文】
父母有过失时,用柔和婉悦之声劝谏。多次劝谏而不听,就嚎啕大哭加以劝谏。
其十三
父在不远游,所游必有常。出不敢易方,复不敢过时。
【译文】
父亲在时不到远方游历,游历也应有规律。出门不敢随意改变方向,返家也不敢超过允诺的时间。
其十四
舟焉而不游,道焉而不径①。身者父母体,行之敢不敬。
【注释】
①径:步行小路。《说文》:径,步道也。
【译文】
能坐船就不游泳,有大路就不走小路(以防遭遇意外伤害)。自己的身子也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行为举止怎么敢对它不恭敬?
事长
其一
君子容舒迟①,见尊者齐遬②。足重而手恭,声静而气肃。
【注释】
①舒迟:犹舒徐。从容不迫貌。《礼记·玉藻》:“君子之容舒遟。”孔颖达疏:“舒遟,闲雅也。”
②齐遬(qí sù):疾速。齐,通“齌”。
【译文】
君子表情从容淡定,见到长者则殷勤承事;足步稳重、执礼恭敬,声音沉静、语气庄重。
其二
始见于君子,辞曰愿闻名。童子曰听事①,不敢与并行。
【注释】
①听事:谓听命行事。《礼记·少仪》:“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孔颖达疏:“童子未成年,虽往适它丧,不敢以成人为比方,但来听主人以事见使。”
【译文】
第一次见到君子,应说“请教大名。”如果是童子见君子,就说听命行事,不敢与君子并行。
其三
尊年不敢问,长赐不敢辞。燕见①不将命②,道不请所之。
【注释】
①燕见:泛指公馀会见。
②将命:传命。
【译文】
不要问尊长的年纪,长者赠予的东西不要拒绝。宴饮会见不传宾主之言,路上不询问长者向何处走。
其四
年倍事①以父,年长事以兄。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②。
【注释】
①事:侍奉。
②雁行:《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逾。”陈澔集说:“父之齿,兄之齿,谓其人年与父等,或与兄等也。随行,随其后也;雁行,并行而稍后也。”后因以比喻兄弟。
【译文】
年纪长自己一倍的以父亲之礼侍奉,年纪大于自己的以兄长之礼侍奉。对于年纪与父相仿的长者,随其后而走,与兄长相仿的并行而稍后。
其五
见父之执①者,不问不敢对。不谓②进不进,不谓退不退。
【注释】
①执:至交,好友。
②谓:《说文》:谓,报也。
【译文】
见到父亲的好友,没有问话就不要对面站立。不喊进就不进,不说退就不退。
其六
侍坐于长者,必安执而颜。有问让而对,不及毋谗言①。
【注释】
①谗言:谓别人说话未完便插话,打乱别人的话题。《礼记·曲礼上》:“长者不及,毋儳言。”孔颖达疏:“长者正论甲事,未及乙事,少者不得辄以乙事杂甲事,暂然杂错师长之说。”
【译文】
陪侍长者坐时,一定要端坐安详。有发问就谦让地答对,长者没说完不要插嘴。
其七
君子问更端①,则必起而对。欠伸②撰(持也)杖屦,侍坐可请退。
【注释】
①更端:另一事。《礼记·曲礼上》:“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孔颖达疏:“更端,别事也;谓向语已毕,更问他事。”
②欠伸:亦作“欠申”。打呵欠,伸懒腰。疲倦的表示。《仪礼·士相见礼》:“凡侍坐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郑玄注:“志倦则欠,体倦则伸。”
【译文】
君子询问另一件事时,一定要起立答对。见长者有了倦意,便为其拿着手杖,穿好鞋子,侍奉其坐好休息后便可请示离开。
其八
侍饮于长者,酒进则拜受。未釂(音醮饮尽爵也)不敢饮,未辩(音遍义同)不虚口①。
【注释】
①虚口:用酒漱口。
【译文】
陪侍长者饮酒时,长者进酒就要接受。长者未饮完时不敢饮,没有全部喝完时不得漱口。
其九
侍燕①于君子,先饭而后已。小饭②而亟③之,毋啮④骨刺齿⑤。
【注释】
①侍燕:即“侍宴”。宴享时陪从或侍候于旁。
②小饭:小口吃饭。《礼记·少仪》:“小饭而亟之。”孔颖达疏:“小饭,谓小口而饭。”
③亟(jí):《广雅》:亟,急也。
④啮:啃、咬。
⑤刺齿:刺剔牙齿。《礼记·曲礼上》:“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陈澔集说:“口容止,不宜以物刺於齿也。”
【译文】
陪侍尊长宴饮,要待客人先吃。要小口快速吃饭,不要啃骨头,不要剔牙齿。
其十
从长上丘陵①,必向长所视。群居有五人,长者席必异②。
【注释】
①丘陵:连绵起伏的小山坡地。
②异:不同。
【译文】
跟随尊长上山出游,必须随尊长之视方而视(以免其问之而卒不能答也)。有五人以上在一起,其中年岁大的座位必须与其他人的有所区别。
(3)
·
·
·
·
妹子说,坚持不了30分钟,别来见我!
·
·
·
·
宏谋按:《小学之概》已于前二书见之。北溪陈氏,复辑《曲礼》《少仪》《内则》诸书,择其要且切者集为五言①次以韵语②,俾③童子时时讽诵④而服习⑤焉,题之曰《小学诗礼》。盖歌咏所以养性情,而步趋⑥因以谨仪节⑦。过庭⑧之训,殆⑨于兼之。
【注释】
①五言:五个字的句子。
②韵语:指合韵律的文词。特指诗词。
③俾(bǐ):使,把。
④讽诵:朗读;诵读。
⑤服习:熟悉。《左传·僖公十五年》:“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
⑥步趋:追随,效法。
⑦仪节:礼法;礼节。汉刘向《列女传·楚成郑瞀》:“妾闻妇人以端正和颜为容,今者大王在台上而妾顾,则是失仪节也。”
⑧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⑨殆: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译文】
《小学之概》已见于前二书。北溪的陈氏,又编辑《曲礼》、《少仪》、《内则》等书,选择其中重点和切要的汇集为五字之句,再加上韵脚,使童子常常朗诵而熟悉,书名曰《小学诗礼》。大概歌咏可以怡养性情,而效法学习因此可以谨守礼法,而过庭之训也可以兼用。
事亲
其一
凡子事父母,鸡鸣咸盥漱①,栉②总③冠④绅⑤履,以适⑤父母所。
【注释】
①盥潄:洗漱。
②栉(zhì):梳头。
③总:束系,束头发。
④冠:把帽子戴在头上。
⑤绅:束上带子,佩大带。
⑥适:《尔雅》:适,往也。《书·盘庚》:民不适攸居。
【译文】
做子女的侍奉父母,鸡叫就要起床洗漱,梳头束发戴帽穿衣穿鞋,然后才能去父母的住处。
其二
及所声气①怡,燠寒问其衣。疾痛②敬抑搔③,出入敬扶持。
【注释】
①声气:说话的声音和语气。
②疾痛:疾病痛苦。
③抑搔:按摩抓搔。《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译文】
到父母住所要和颜悦色,知道问寒问暖。父母身上有痛痒,就帮他们按摩抓搔,父母出入门要扶持在旁。
其三
将坐请何向①,长者执席少者执床②与坐。悬衾③箧④枕簟⑤,洒扫室及堂。
【注释】
①何向:犹言如何,怎样。
②床:《说文》: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③衾(qīn):被子。《说文》:衾,大被。段注:“寝衣为小被(夹被),则衾是大被(棉被)。”
④箧(qiè):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
⑤枕簟:枕席。泛指卧具。
【译文】
父母将坐的时候如何呢?长子拿席,幼子拿床给父母坐。被子晾晒起来,枕头装到箱子里,然后扫洒房屋和院子。
其四
长者必奉水,少者必奉①盘②。进盥③请沃盥④,盥卒授以巾。
【注释】
①奉:两手恭敬地捧着。后作“捧”。
②盘(pán):承盘,亦特指承水盘。
③进盥:古代祭祀时酌酒灌地。
④沃盥:浇水洗手。
【译文】
长子恭敬地捧水给父母,幼子要捧着托盘。酌酒灌地祭祀前要给父母打水洗手,洗完手要递上毛巾。
其五
问所欲而进,甘①饴②滑③以瀡④。柔色⑤以温之,必尝而后退。
【注释】
①甘:美味的食品。
②饴:饴糖,用麦芽制成的糖。
③滑:古时指使菜肴柔滑的作料。亦指使菜肴柔。
④瀡(suǐ):滫(xiǔ),淘米水。
⑤柔色:谓和颜悦色。《礼记·内则》:“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孔颖达疏:“言子事父母,当和柔其颜色也。”
【译文】
一日三餐前要问父母想吃什么,然后用淘米水清洗,做出甘美、柔滑的食物。然后要和颜悦色,使父母开心,再把食物呈给父母,待其品尝后再退出。
其六
养则致其乐,居则致其敬。昏定①而晨省②,冬温而夏凊③。
【注释】
①昏定:晚间服侍父母就寝。古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郑玄注:“省,问其安否何如。”
②晨省:早晨向父母问安。
③夏凊(xià qìng):谓侍奉父母,夏天使之凉爽。
【译文】
奉养父母能让他们快乐,与父母共同生活能做到恭敬。晚间服侍就寝、早晨起来问安,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其七
三日则具沐①,五日则请浴②。燂潘请靧面,燂汤请濯足。
【注释】
①沐:洗头发。《说文》:沐,濯发也。
②浴:洗澡。《说文》:浴,洒身也。
【译文】
冬季隔三天就为父母准备洗头发,隔五日就请他们洗澡。用热米汁请他们洗脸,用热水请他们洗脚。
其八
其有不安节,行不能正履。饮酒不变貌①,食肉不变味②。
【注释】
①变貌:谓使脸色改变常态。
②变味:谓因食某一食品过多而腻味。《礼记·曲礼上》:“父母有疾……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郑玄注:“忧不在味。”孔颖达疏:“犹许食肉,但不许多耳。变味者,少食则味不变,多食则口味变也。”
【译文】
父母身体有了不适,行走不便时要抉持;给父母饮酒要适量,以面色不红为度,肉食要新鲜,变了味就不要给父母吃。
其九
立不敢中门①,行不敢中道②,坐不敢中席③,居不敢主奥。
【注释】
①中门:门的当中。《礼记·曲礼上》:“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郑玄注:“中门谓枨闑之中央。”孔颖达疏:“男女各路,路各有中也。”
②中道:道路的中央;路上。
③中席:指尊者的席位。《礼记·曲礼上》:“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孔颖达疏:“共坐则席端为上,独坐则席中为尊。尊者宜独,不与人共,则坐常居中,故卑者坐不得居中也。”
【译文】
站立时不敢站在门中央,走路不敢走在路中间。坐不敢坐在尊贵的席位,住不敢住在尊贵的位置。
其十
父召唯①无诺,父呼走②不趋③ (叶雌由切)。食在口则吐,手执业则投。
【注释】
①唯:急声回答声。
②走:跑。
③趋:快步走。《说文》:趋,走也。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译文】
父母召唤时要马上答应不要迟疑,父母呼叫时要疾走而至。哪怕正在吃饭也要停下,正在工作也得放下。
其十一
父立则视足,父坐则视膝。应对①言视面,立视前三尺。
【注释】
①应对:酬对;对答。
【译文】
父亲站立时应看着他的足部,父亲坐时应看着他的膝盖。与父亲应答时要看着他的脸,站着时看着自己面前三尺的地方。
其十二
父母或有过,柔声①以谏之。三谏而不听,则号泣②而随。
【注释】
①柔声:柔和婉悦之声。《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②号泣:嚎啕大哭。
【译文】
父母有过失时,用柔和婉悦之声劝谏。多次劝谏而不听,就嚎啕大哭加以劝谏。
其十三
父在不远游,所游必有常。出不敢易方,复不敢过时。
【译文】
父亲在时不到远方游历,游历也应有规律。出门不敢随意改变方向,返家也不敢超过允诺的时间。
其十四
舟焉而不游,道焉而不径①。身者父母体,行之敢不敬。
【注释】
①径:步行小路。《说文》:径,步道也。
【译文】
能坐船就不游泳,有大路就不走小路(以防遭遇意外伤害)。自己的身子也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行为举止怎么敢对它不恭敬?
事长
其一
君子容舒迟①,见尊者齐遬②。足重而手恭,声静而气肃。
【注释】
①舒迟:犹舒徐。从容不迫貌。《礼记·玉藻》:“君子之容舒遟。”孔颖达疏:“舒遟,闲雅也。”
②齐遬(qí sù):疾速。齐,通“齌”。
【译文】
君子表情从容淡定,见到长者则殷勤承事;足步稳重、执礼恭敬,声音沉静、语气庄重。
其二
始见于君子,辞曰愿闻名。童子曰听事①,不敢与并行。
【注释】
①听事:谓听命行事。《礼记·少仪》:“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孔颖达疏:“童子未成年,虽往适它丧,不敢以成人为比方,但来听主人以事见使。”
【译文】
第一次见到君子,应说“请教大名。”如果是童子见君子,就说听命行事,不敢与君子并行。
其三
尊年不敢问,长赐不敢辞。燕见①不将命②,道不请所之。
【注释】
①燕见:泛指公馀会见。
②将命:传命。
【译文】
不要问尊长的年纪,长者赠予的东西不要拒绝。宴饮会见不传宾主之言,路上不询问长者向何处走。
其四
年倍事①以父,年长事以兄。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②。
【注释】
①事:侍奉。
②雁行:《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逾。”陈澔集说:“父之齿,兄之齿,谓其人年与父等,或与兄等也。随行,随其后也;雁行,并行而稍后也。”后因以比喻兄弟。
【译文】
年纪长自己一倍的以父亲之礼侍奉,年纪大于自己的以兄长之礼侍奉。对于年纪与父相仿的长者,随其后而走,与兄长相仿的并行而稍后。
其五
见父之执①者,不问不敢对。不谓②进不进,不谓退不退。
【注释】
①执:至交,好友。
②谓:《说文》:谓,报也。
【译文】
见到父亲的好友,没有问话就不要对面站立。不喊进就不进,不说退就不退。
其六
侍坐于长者,必安执而颜。有问让而对,不及毋谗言①。
【注释】
①谗言:谓别人说话未完便插话,打乱别人的话题。《礼记·曲礼上》:“长者不及,毋儳言。”孔颖达疏:“长者正论甲事,未及乙事,少者不得辄以乙事杂甲事,暂然杂错师长之说。”
【译文】
陪侍长者坐时,一定要端坐安详。有发问就谦让地答对,长者没说完不要插嘴。
其七
君子问更端①,则必起而对。欠伸②撰(持也)杖屦,侍坐可请退。
【注释】
①更端:另一事。《礼记·曲礼上》:“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孔颖达疏:“更端,别事也;谓向语已毕,更问他事。”
②欠伸:亦作“欠申”。打呵欠,伸懒腰。疲倦的表示。《仪礼·士相见礼》:“凡侍坐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郑玄注:“志倦则欠,体倦则伸。”
【译文】
君子询问另一件事时,一定要起立答对。见长者有了倦意,便为其拿着手杖,穿好鞋子,侍奉其坐好休息后便可请示离开。
其八
侍饮于长者,酒进则拜受。未釂(音醮饮尽爵也)不敢饮,未辩(音遍义同)不虚口①。
【注释】
①虚口:用酒漱口。
【译文】
陪侍长者饮酒时,长者进酒就要接受。长者未饮完时不敢饮,没有全部喝完时不得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