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与叔鱼
(2016-03-21 08:45:37)引言:
晋国,是我国法制思想的发源地,这个强大的国度里发生了许多关于法度的事件,最特殊的应该是向叔向和叔鱼兄弟二人了。
叔向,是晋国有名的贤臣;叔鱼是叔向的异母胞弟,名羊舌鲋(叔向名羊舌肸)。身为羊舌氏的直系子弟,二人一同在晋国公室担任大夫。但他们为人做事的原则却完全不同;叔向严格自律,恪守清正操行;叔鱼却不仅贪赃枉法,甚至向人索取贿赂,以我国历史上首位被处死的司法官之恶名遭受万世唾骂。
“叔向退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兄弟二人之间——
公元前529年,晋国在平丘(今河南封丘县东)大会诸侯。靠着巴结献媚,叔鱼得到上卿韩起的赏识,受命为代理司马,率领参加会盟的晋军开往东方的邾国。这支军队很庞大,光战车就有一千辆,人数更是数以万计,虽然以训练为名参加会盟,实际上却等同于晋国向沿途的诸侯国示威。
叔鱼新掌兵权,十分得意,一路耀武扬威挥师东进。军队停驻卫国时,叔鱼贪婪的嘴脸暴露出来,他公开向卫国索取财物。卫国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令叔鱼羞恼成怒。为了报复,他纵容晋军以保障补给为名,大肆骚扰掠夺,有的村庄甚至被洗劫一空,卫国上下一片怨声载道。
叔鱼的恶行虽然引起了诸侯的不满,但谁也不敢站出来为卫国求情。卫灵公敢怒不敢言后,只好设法向叔鱼素有贤名的哥哥叔向求助。
叔向的车一进卫都,卫国大夫屠伯早已等候多时。为了表示友好,屠伯向叔向敬奉了慰问的羹汤和鲁国出产的上好锦缎。
疑惑地看着锦缎,叔向正准备询问,屠伯先开口了:“今时今日,各诸侯侍奉晋国都不敢三心二意,何况相邻晋国的卫国。贵国这次驾临,弊国绝无二心,也丝毫没有怠慢的意思。”
叔向越发疑惑了,这些话和赠送锦缎有关系吗?他推托道:“叔向与您初次见面,羹汤可以收下,但锦缎还请收回,若有话,您直说就行,不要拐弯抹角吧!”
屠伯只好说:“屠伯前来见您,确实有事相求,这次会盟,贵国在补给军队时……行事,似乎和过去不大一样。敢请您阻止一下,卫国感激不尽!”说罢,屠伯拱手弯腰,长揖到底。
补给军队,莫不是为了叔鱼?看来卫国这次被祸害得不浅,不然连我这与他貌合神离的兄长都被当成救命稻草?想到这,叔向歉意地说:“您知道,晋国有个‘大名鼎鼎’的叔鱼,贪图财物没有止境,这名声已经传遍了诸侯。我看过不久,他就会因为多行不义而死于非命!不是叔向不助卫国,实在是……虽然身为叔鱼兄长,但有心无力呀!”
屠伯顿时像被浇了一瓢凉水,目光一下黯淡了许多。他嗫嚅说:“唉,苍天不佑卫国,可怜深受苦难的万千百姓啊。”
看着屠伯的样子,叔向一声叹息,拉过屠伯的衣袖说道:“忙帮不上,但我可以帮你出个主意,或许能解决此事。”
屠伯忙不迭地攥住叔向的手臂,急切地说:“请大夫指教!”
叔向小声说道:“解铃还需系铃人。若想解决此事,应以贵国之名将这锦缎赐予叔鱼。他贪图财物,见了东西自然会妥善处理……”
屠伯一怔,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最后对叔向一拱手:“屠伯知道怎么办了。这锦缎还请收下,权做谢这个主意!”
叔向皱起眉头:“屠大夫的好意叔向心领了,但东西还是带走吧。锦缎是好东西,叔向也喜欢,但更以清正廉洁为准则,如果收受了锦缎,岂不是自毁声名?虽然与叔鱼是同胞兄弟,但叔向却不齿与他为伍!”
看着叔向态度坚决,屠伯不再坚持,带着锦缎告辞而去。
按照叔向的建议,屠伯带着锦缎去见叔鱼,声称卫灵公慰劳他随军辛苦,以锦缎作为赏赐。
高兴地接受下精美的锦缎,叔鱼自然知道屠伯来办什么事,遂当着屠伯的面向晋军下达命令,立即停止沿途的骚扰!没有等屠伯离开,命令已经生效。直至会盟结束,卫国境内再也没有发生晋军胡作非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