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庐西酒徒
庐西酒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908
  • 关注人气:4,2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居易“五比”幸福(梅梅的心情)

(2016-03-05 09:23:49)

          俗话说:知足常乐。

       前些天听了白居易的故事,方知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典范。

 

       白居易《醉吟先生传》中写道:“吾生天地间,才与行不逮于古人远矣。而富于黔娄,寿于颜渊,饱于伯夷,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幸甚幸甚!余何求哉!“

      这段话是诗人知足思想的中心。

      作为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很谦卑地称自己的才华远不及古人。他分别从富贵、寿命、温饱、快乐、健康等几个方面与历史上几个著名的人物作比较,认为自己”幸甚幸甚!”

 

        富于黔娄

       黔娄是春秋时齐国的贤士和道学家,他的道家学术理论受到齐侯的重视,齐侯备下重金,请黔娄到朝廷做官,聘他为卿,他却坚辞不受。后来鲁国国君听说了,就派人去请他出任鲁国的相国,并给他赐粟三千钟的俸禄,黔娄仍不为高官厚禄所动。
  黔娄死后,他的好友,孔子的高足曾参前往吊祭,看到黔娄停尸在破窗之下,身着旧长袍,垫着烂草席,用白布覆盖着。由于这块白布短小,盖头就露出脚来,盖上脚就露出头来。不禁为之心酸,就说:“把布斜过来盖,就可以盖住黔娄先生的全身了。”
  不料,黔娄夫人却答道:“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这会违背先生的生前意愿的。”曾参认为黔娄夫人说得很有道理,深感惭愧,于是哭得更为悲伤。
     白居易将自己与黔娄相比,就是一个很富裕的人了。

  2  寿于颜渊

       颜渊,名回,字子渊,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岁。史记载:“回年二十九,发尽白。”约四十岁左右卒,人称复圣。颜渊天资非常聪颖。能闻一知十,连才智过人的子贡也不敢和他比。而在生活上,颜渊却过得很简陋。孔子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吃住皆十分简陋。在韩诗外传上记载,孔子曾问他何以不出来做官,颜渊曰:“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馊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于夫子足以自乐,回不愿仕也,回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贫如富,表示知足而无欲;贱如贵,表示谦让而好礼;无勇而威,表恭敬而不失于人。而且说话能有选择,终身无患难。颜渊就是这样安贫乐道。
  颜渊是孔子弟子中最为安贫乐道和勤奋好学的人,他为人谦恭礼让,深得孔子的器重,被认为是孔子的继承人,却不幸在四十岁时早死了。

      白居易认为自己如果与颜渊相比,就是一个长寿的人了。

        饱于伯夷
     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不满商纣王的暴虐统治,投奔周武王,但又不满周武王的革命,拒绝出仕,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下。他们是古代有名的高洁之士,最后却因没有饮食果腹,导致被饿死,

        白居易与伯夷比温饱,感觉自己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快乐人了。

 

        4  乐于荣启期

       荣启期是春秋时最快乐的人,一次,孔子看见荣启期在鄘邑郊外行走,身穿鹿皮袄,腰扎绳索带,一边弹琴,一边唱歌。孔子问道:“先生如此快乐,为什么呢?”荣启期回答说:“我快乐的事情很多:自然化育万物,只有人最尊贵,我能够生而为人,这是第一件值得快乐的事情;男女的差别,在于男尊女卑,所以世人都以男人为尊贵,我身为男人,这是第二件值得快乐的事情;人的一生,有的未出生便胎死腹中,有的死在襁褓中,我已经活到九十岁了,这是第三件值得快乐的事情。”孔子说:“好啊!真是一个能自我宽慰的人啊!”
  白居易认为荣启期所具有的快乐他都有,而且自己比他有更多的乐趣,饮酒、作诗、参禅,经常能从与诗友往来中享受人生之乐,自己要比他快乐多了。
       

        健于卫叔宝
  卫叔宝是晋代名士,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关于他的美,《晋书》里用“明珠”,“玉润”等词语宋形容他,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卫叔宝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成年后的卫叔宝长相更为英俊洒脱,他每到一处,都有很多人跟踪围观,想一睹他的风采。但是,他年纪轻轻却经常被疾病缠身,痛苦不堪。以至于病得形容枯槁,引人怜悯。
  白居易不与他比别的,就与他比健康。他认为自己与卫叔宝比起来真正是健康之人了。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矣,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一颗知足常乐的心越发显得重要。所谓“别人骑马咱骑驴,回头看看推车的,上不足兮下有余。”

    学习白居易,保持一颗平常心,对拥有的生活感到知足常乐,才能常常体会幸福的滋味。

     

      注:五个古人的故事来自网络文章,略有改编,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