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庐西酒徒
庐西酒徒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9527积分
  • 博客访问:117,847
  • 关注人气:4,211
  • 获赠金笔:3203
  • 赠出金笔:2
  • 荣誉徽章:元老博主兑换图片博主服务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赏析

(2015-12-08 14:19:18)
分类: 教材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

  周邦彦(一○五七——一一二一),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曾经担任过国家音乐机关大晟[shèng]府的负责人,在审订和编制词调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周邦彦的词以写景、咏物、抒发个人的离情别绪为主,境界比较狭窄,风格比较柔弱。可是,由于他对某些事物有过细致的观察,又在艺术表现上加以精心琢磨,所以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值得欣赏的名篇和可供借鉴的创作经验。
  这首《苏幕遮》写他在一个夏天的早晨,由眼前的景色,所引起的思乡情绪。
  “燎沉香,消溽暑”两句,点明季节。“沉香”是一种香料,“溽[rù]暑”指湿热的夏天。这两句说:点燃(燎)起沉香,来驱除夏天的湿热之气。作者在室内闷热难忍,忽然听到窗前檐头的鸟语。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是说:一大早鸟雀就在屋檐下探头探脑地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昨夜下雨,快天亮时才停,鸟雀都在欢呼天放晴了呢。“呼睛”,欢呼天晴了。“侵晓”:天刚亮。“窥”,偷看。“窥檐语”,指鸟雀在屋檐下张望和啼叫,好象是在互相说话。
  檐雀的“呼晴”,把他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边。呈现在面前的是多么清丽的景色啊!“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荷塘景色。那一片片象伞盖似的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珠(宿雨)就要被初升的太阳(初阳)晒干了。“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水面上清丽而圆的荷叶,一张一张地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举”是挺立的意思。
  词的上片就是把这样一幅夏日晨景图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只用了二十几个字,真是既富于表现力,又十分简洁。
  下片一开头就转入抒情:“故乡遥,何日去?”眼前的景色使作者思念起故乡来了,而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说:我本是南方吴地人,却长期在北方做官。“吴门”指苏州,这里用来代指南方。“长安”在这里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久作长安旅”是说自己长期客居在京城做官。
  明明是作者长期客居,思念家乡,可是他偏偏不说自己,而是从家乡的朋友着笔,说“五月渔郎相忆否?”旧历五月,已是夏天,正是词人写这首词的季节。“渔郎”,这里指从前跟作者一起钓鱼或打鱼的朋友,不知你们还想念我吗?这里还含有作者在想念这些朋友的意思,这个意思通过“相忆”的“相”
  字透露出来。作者怎么想念呢?“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者想念同这些朋友乘着小船,打着木桨(小楫),穿行在家乡那长满荷花的小河塘里。“芙蓉”,即荷花。“浦”,指河塘。一个“梦”字点明这些只不过是作者的梦影,这个“梦”字也含有不过是梦想罢了的意思。这就表明了他强烈的思乡情绪和回不了故乡的矛盾心理。这些都写得十分轻柔、细腻,不落入俗套。

赏析上阕

1、诵读指导

(1)一开始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炎热潮湿的夏季。

怎么体现出来的?——溽、暑

作者心情如何?——烦闷

朗读的时候声音是低沉还是高亢?——低沉
    语速呢?——稍慢

(2)作者接下来的感情有没有化

——有、变得欢快起来了。
    那又该怎么读?(快速而又欢快地读)

(3)一个夏夜的早晨,天转晴了,作者信步来到室外,看到了一幅荷塘美景。这三句全是写荷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语势连贯,中音中速。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好象无边的荷塘美景就在你眼前。大家齐读一下这三句。(生读)这里有地方要重读,应该是哪几个字?
    ——风荷举。

2、揣摩词句

(1)刚才我们说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
    ——“呼”,“窥”

古人比较重视对动词的锤炼。我们学生物了解到蚂蚁是用触角交流信息,蜜蜂是用舞蹈传递信息。那么小鸟们唧唧喳喳,在互相倾诉着什么呢?下面大家发挥想象,A鸟可能对B鸟说什么?——天阴了这么久,现在终于放晴了,我们一起……

 “呼”这个字,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和“呼”有关的四字词语——呼朋引伴,欢呼雀跃。我们仿佛听见了小鸟们唧唧喳喳,呼朋引伴那悦耳的鸟鸣。

 “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聪明灵动的动作与神态。作者把鸟儿们写得这么可爱,说明作者?——高兴。

作者对这些小生物的喜爱,以及随着天气转晴,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转晴了。这两个字可以引起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难怪朱光潜先生说对文字要怎么样?——咬文嚼字
(2)重点赏析写荷花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王国维曾经评价这一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大家看看这一句中哪个字运用得比较生动传神,写出了荷了神韵?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美丽。

“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让人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

“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亭亭净植”意蕴差不多,都有一种挺立的姿态。这样的荷花具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如果荷一成不变的直直的举在那儿,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荷是不是有点单调?大家看一下文中还有一个词写出了荷另一种美,是什么?——风。
   “风”这个字写出了荷什么样的姿态?——动态美。大家知道徐志摩的《沙扬娜拉》的那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微风拂来,荷有垂下头,有时卷起了叶子,像不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所以“风”写出了荷的妩媚、娇羞之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3)师配乐朗诵: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片一望无垠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初阳融融,蒸干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荷叶更显清新圆润,泛着盈盈可爱的光泽,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他们修长的茎杆挺立着,一株,两株,支撑起它们高贵的头颅,也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

赏析下阕

1、触景生情

(1)看看上下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作者的目的是写景还是抒情呢?——抒情。写景是凭借,抒情才是目的。

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什么

荷。台湾诗人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诗的序言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大家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家里有梨树的同学,看到街上卖梨的,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人。钢笔是同学送的,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同学。这就叫——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2、揣摩词句

(1)你认为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遥”——,从杭州到开封距离这么远,在古代确实要走几十天才能到。所以“遥”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悠长,好像能感觉到路途迢递,山水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去?有家不能回的感觉怎么样?——难过。(所以读的时候要突出一种心痛、无奈的感觉,并且要放慢速度)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所以这个字在这里要重读。

2乡真有这么美好吗我们看作者家乡到底有什么令人难以割舍

 渔郎

这里是谁想谁了?看一下“相”这个字的意思。它一般有两个意思: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属于哪一种——偏指一方。中国人表达感情向来比较含蓄。看下面这两例。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学生讨论:这两首诗和“五月渔郎相亿否”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今夜的鄜州,妻子独自一人在家乡赏月,思念自己,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可惜儿女还很小,还不懂得思念自己的父亲,以此表达诗人对儿女的思念。白居易这首诗,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人,其实是表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

小结:这种写对方表达自己某种感情的写法,叫对写法,或反客为主。

 

(3)故乡还有什么生活场景无数次出现在作者记忆的相册之中?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大家看课本插图,体会一下和亲密的儿时玩伴一起荡舟芙蓉浦的情景。

——优哉游哉、轻松惬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想象越美好,越说明什么?

现实中痛苦。这样大家现在就不难理解“久作长安旅”所蕴含的感情了。

还有这首词开头提到的“燎沉香,消溽暑”作者的烦闷也不仅仅是天气闷热引起的了。现在在长安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在故乡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反差。

这三句,读的时候要有一种梦回故乡的深情,缓慢而深情地读。齐读一下。

(4) “梦入芙蓉浦”的芙蓉就是指的——荷花。这样就与前文照应起来了。情和景至此也融合为一体了。联系的媒介是就是风荷。

【赏析2】

此词上片记景。起头描写的静景,焚沉香以消溽暑,这二句的环境安静非常。三四句出现鸟叫,并点出昨夜下雨,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天到来,气氛轻松愉快。五六句清秀的工笔细描,极具形态又仿若音乐在耳。以荷花形态动作的轻快结束上阙。 
  下阙抒情相对上阙缠绵倍至。又用词白话,大不同他精工细腻的风格。一二句点出现在住的地点非家乡。三四句思乡之情溢于纸外。五句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以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后两句就进入梦中。层次分明,分工细致,线条流畅。从实地荷忆旧曰友,又梦入旧地荷,变幻莫测。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张炎《词源》)。吴世昌也曾说“清真长调小令,有时有故事,脉络可循,组织严密,以事用字时出之,不浪费笔墨,亦增结构之美、韵调之精。”(《词林新话》吴世昌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10月一版一印;第179页)。这首小词深证其是。 
  从上面的分析,在我们的面前可以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五月盛夏的汴京的一个早晨,昨夜刚下过雨,闷热非常,很潮湿,主人刚醒;嗅到昨夜消溽用的沉香残味,听到周围的鸟叫,更显静寂,并起身看鸟儿那可爱的动作。屋外荷花雨后正盛,在曰出之后,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之后作者陷入回忆,思念故乡,梦回故乡…… 
  这阕词同周邦彦以往词一样,炼字多有胜处;上阙后三句更为佳句,堪为荷中描写的终结者。王国维曾评:“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第三十六则;青玉案当为误记) 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多的是清雅的韵致;在小巧雅致上,也胜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仔细分析它:清新的绿荷叶面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其后一“举”字令绵绵的上阙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 
  除了上面三句,上阙起头“燎沉香,消溽暑”,即知主人早晨刚醒。“溽暑”二字仄声,闭口音,读起来有无限的困倦意思,这也是作者醒后第一感觉——困乏和沉香的嗅觉。进而“鸟雀呼晴”,听到声音了,“呼”一字更显人性化了。在作者心中所有的一切是那么可爱,并且是静中的闹,恰似“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法,以陪衬周围的静。四句“侵晓窥檐语”则从视觉上感觉;听到鸟叫,就想起来看看,之后就看到荷花,又引起了回忆,脉络清晰明了,却很细致,小处合乎情理。 
  下阙则是分述两地——“吴门”和汴京,通过荷花一景引起两地之别的感受;分述家乡的“渔郎”和汴京的“我”,之后又回到梦中的荷花,归于荷花结尾。描境抒情的手段端是明白,却暗合情理。前片描景,精工细致,有景无人,处处写实;待下片过来,又画活全局,意境全开;又从对家乡回忆和追问透出淡而浓的乡愁。且这首词下片语如白话,未用典故,未化用诗句,大不同他以前的词。字里行间从容恬淡又夹着苦涩,确实非常人所能为。
 

阅读(2788) 收藏(1)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