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往往使人骄傲、不恭顺,而简朴又常常使人固陋、不知变通。但是,要做出选择的话,与其让人骄横不顺,不如让人鄙陋固执。”
【朱注】奢俭俱失中,而奢之害大。
[钱解]二者均失,但固陋病在己,不逊则陵人。孔子重仁道,故谓不逊之失更大。
钱穆解得好。有两种缺点,一种是个人性格造成的,只是让人看着不顺眼,却并不伤人;一种却是要伤人的。两种相形之下,伤人的缺点显然更加不好。
奢华了就好骄人,俭朴了就可能小气,这是绝大多数人的规律。孔子是说,宁可小气,也不骄人。道德,常常与钱的多少成反比。
是啊,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社会如此,人性如此!
社会的发展,人性的要求,当然是社会和个人的财富越多越好,物质极大丰富,票子、房子、车子、帽子、位子,别人有的,自己少一样也不平衡。但当人们在追逐这些的过程中和尽情享用之后,人们的心理是不是就当然的安适平衡了呢?事实不是这样,特别是在社会无序不公、个人不当或不道获取的背景之下,越来越丰富的物质财富不仅不能满足和安抚人们的肉体和心灵,反而使人更加躁动不安,腰缠万贯而为富不仁,如鳄鱼般贪婪、侵吞和掠夺。
奢侈固然有其弊害,那么俭朴又怎么样呢?三十年前的那三十年早就做出了验证和回答。饿殍遍地,还要发誓去拯救别人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不仅是让人鄙陋固执,简直是拿百姓当傻瓜弱智。
奢和俭,是两个极端,骄纵和固陋,也是两个极端,喜欢走极端的民族注定是多灾多难的,直到它真正吸取教训。
在这个两难的选择中,孔子为我们选择的是“与其不孙也,宁固”。但社会的发展不会听从孔子的指挥,其方向必然是由俭入奢,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骄纵固然不好,固陋也决不是人们的选择。
时代不会倒置,历史不会倒退,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趋利避害:在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的培育和心灵的完善,既拒绝固陋,又克服骄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