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2015-02-12 09:10:33)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注释】

  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

  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鞟:音kuò,去掉毛的皮,即革。

       棘子成说:“君子追求内在品质就可以了,何必讲求那些文章礼仪呢?”子贡听了说道:“可惜啊,夫子您对于君子的议论!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如果如您所言,文即质,质即文,那么虎豹的皮跟狗羊的皮没什么区别了?”

       关于文与质的关系孔子在《雍也》篇中已表达清楚,那就是“文质彬彬”,本章是子贡对卫国大夫棘子成重质抑文说法的矫正。不知子贡为什么说出“驷不及舌”这句俗语,但他用比喻来说明文与质的关系,是蛮有意思的。

       狗皮羊皮跟虎皮豹皮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价值也有很大的差别。而其差别的根本就在于后者有美丽的花纹,前者却没有。子贡以此来说明“文”,即外在形式的重要性,显然也有矫枉过正、与棘子成各持一端之嫌。

【我说】

  棘子成对子贡说:“君子朴实就可以了,还要文采干什么?”子贡回答说:“您这样谈论君子,太吝惜了!您的舌头太快了,驾四马的车也追赶不上您说的话。其实文采跟本质一样,文采如同本质,本质如同文采,两者同等重要。虎豹皮和羊犬皮的区别,既在质上,也在文上。如果这两类兽皮去掉了它们有文采的毛,就无法加以区别了。”  这段文章是春秋时卫国大夫棘子成和孔子学生子贡的一段对话。棘子成认为,君子有好的本质就可以了,不必再有文采;而子贡对棘子成的观点却感到十分吃惊,并巧妙地批评了他“驷不及舌”,然后用恰当的比喻明确地阐述了“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说明君子既要注重“质”,也要注重“文”。

  质指的是什么,质指的是君子的本质、内容。它包括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正直、忠诚、公道、平和待人的品格,以及渊博的知识修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等等。  文指的是什么,文指的是君子的外表、形式。它包括衣着佩饰、言谈举止、举手抬足的表现等等。君子有文采,就是衣着整洁,佩饰典雅,言语流畅,举止大方,抬手文明,投足稳重。这样与君之称才相谐调。反之,衣衫褴褛,佩饰粗糙,谈吐阻滞,举止小气,抬手野蛮,投足张扬。这样就与君子之称极不对称。由此可见,子贡倡导的“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就是质”与“文”对君子来说同等重要,君子是本质与外表的整齐统一,君子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质文兼备”谓之君子。  按这个标准来看,君子就是完美之人。而事实上却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可我们的社会需要大批君子这样的“完美之人”,我们的社会希望所的人们通过自我努力向君子这样的“完美之人”趋近。所以,有志于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人们,一定要在“质”上加强修养,在“文”上加强修饰,努力使自己成为“文质兼备”之士。

【附】 冯学成官方博客

【读解】棘子成是卫国的大夫,他和子贡讨论质与文的问题,棘子成这个人也许性情耿直,认为“君子质而已矣”,一个人只要本质好就行了,“何以文为”,何必那么多装饰,那么多文采,那么多包装。文和质的关系在《论语》里也多次出现,孔夫子提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实文与质是交错在一起,相互照应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章优秀才能传播思想。如果连文章都写不顺,自己的思想不能完美地表达出来,别人又如何理解你的本质,自己的好东西又怎么卖得出去?所以说文也是很重要的。

       棘子成过于看重质,一个人本质好,重不重要?十分重要。我们需要优秀的、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但也不能像棘子成一样对文看得比较清淡,好像觉得文有点多余。子贡修正了他的想法和语言,说:“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先生谈论君子的妙言,你没有听到,真是令人可惜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马拉的车哪里有舌头跑得快。在中国,小喇叭往往比中央电视台的广播还跑得快,小道消息满天飞。在古代,街谈巷议更是起到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所以在古代,人的名誉至关重要。自古以来,一个人名誉不好,要想升官发财,门都没有。如《易经》所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说到“驷不及舌”,大家就会意识到语言怎样表达,表达什么内容是很重要的,在这个方面“文犹质也”。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他所表达出的语言也是有修养、有道德的;一个没有修养,没有道德的人,他所表达出来的语言也是没有修养、没有道德的。“有诸内,必形诸外”,所以“文犹质也”。表象是本质的一种表现,用黑格尔的哲学观点来说,概念就是本质。你不能说概念不是本质,但概念又仅仅是概念,我们说糖是甜的,糖能不能表达甜这个概念呢?所以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这两个方面体相不二,如果有其体而无其相,那是不可能的。狮子之所以是狮子,是因为它有狮子的相,如果你把它的皮剥了,那狮子还是不是狮子呢?所以说“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把虎豹和犬羊皮的毛去了,去掉毛色花纹,谁还分辨得出哪一张是虎豹的皮,哪一张又是犬羊的皮呢?虎豹之所以是虎豹,是通过它皮上的毛色花纹表现的;犬羊之所以是犬羊,也是通过它的皮毛表现的。君子之所以是君子,要通过君子的语言来表现,所以子贡的话很在理。我们一定要在文化上、文采上丰富自己、优化自己,不能说只注重内修,就不需要好的语言,好的文字。比如我现在说国学好,国学为什么好?还是要通过优美的文字形式、适当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不能天天说好,却说不出个子曰来。

 【附】《论语别裁》

      棘子成是卫国的大夫,也是所谓当权派的人物。他的理论,认为一个人只要天性好,有才能,何必要受教育,求知识,学习文化思想呢?子贡反对这个意见。他说,非常抱歉,可惜你这个见解不对,你对于“君子”所下的定义不对。“驷不及舌”,“驷”就是四匹马驾的车子,当时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像这样快的车子,还不及舌头。用现代观念来讲,就是文化宣传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它的影响力远大而且快速。所以不能随便讲话,影响后果太大。

      子贡又说,文化思想的修养与人的资质,本来就是一个东西。(古人的解释:“质者直也。”犹如一条直线,很纯洁朴素的,就是本质。)文化思想的保留及传达要靠“用”,既然有用,那就要靠“文”了,所以“文与质”同样的重要。“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刚从兽类身上剥下来,还没有经过加工精制,带有毛的皮叫作“鞟”。他说,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在本质上都同样是兽皮,没有两样。但表面上的花纹有好看与不好看的分别。这里是子贡强调文与质有同等的价值,也就是在上论中孔子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发挥。

讲到这里,如继续引伸,可以从历史文化与个人两方面来看。

       先从历史文化方面来说,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都有一个通例:凡是有高度文化的国家,它的文与质双方面都是并重的。如果偏向于文,这一个国家一定要发生问题。我们知道,过去世界各民族搞哲学思想,最有兴趣,最有成就的,要算是印度和希腊。

       印度人自上古以来哲学思想就很发达,因此形成了佛教思想。印度的气候不比中国,在南印度到中印度一带,天气很热,生活简单,一年四季都只穿一件衣服就够了。我们过去讲“天衣无缝”,这个“天”原来的意思就是“天竺”。汉代翻译的音与现在不同,唐以后翻成“印度”。当时印度衣服的大概式样,现在到泰国边境还看得见,就是一块布,身上一围,就是“天衣”。不需要像我们的一样用针线缝起来,当然无缝。更热的地方甚至可以不穿。肚子饿了,香蕉等野生水果,什么都可以吃。吃饱了以后躺下睡觉,醒来以后坐在那里静静地寻思,想些神秘难解的问题。所以印度哲学的发展,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很大。

       希腊的哲学思想,也很发达。我们讲到文化史时,心目中对希腊这个地方,充满景仰之心。如果到了那里一看,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一个比较苦寒的地方。这种苦寒的地方,人生的问题也多,譬如一个人遭遇了困难,会想到自己为什么这样命苦?再想命苦是什么原因?这样慢慢想下去,哲学问题就出来了。

这两个地方,哲学思想那么高,他们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富强的大国?那就是文质不相称的必然现象。我们再看西方的文化,像罗马,无论雕刻、建筑等等都很高明,但是它的文化在文学境界、艺术境界到达了最高峰的时候,就开始衰落了。这差不多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必然的道理。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政治、历史是一体的、整体的。全世界也只有我们中国是如此。这就要注意,文化历史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有如此深厚。只有中国不受这个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