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

(2015-02-11 08:53:29)
标签:

佛学

       语出王夫之《读通鉴论》梁武帝卷十七。
       原句所在段落:“佛老之于申韩,犹鼙鼓之相应也,应之以申韩,而与治道弥相近矣。汉之所谓酷吏,后世之所谓贤臣也,至是而民之弱者死,强者寇,民乃以殄而国乃以亡。呜呼!其教佛老者,其法必申韩。故朱异之亡梁,王安石、张商英以乱宋。何也?虚寂之甚,百为必无以应用,一委于一切之法,督责天下以自逸,而后心以不操而自遂。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故张居正蹙天下于科条,而王畿、李贽之流,益横而无忌。何也?夫人重足以立,则退而托于虚玄以逃咎责,法急而下怨其上,则乐叛弃君亲之说以自便,而心无罪灭,抑可谓叛逆汨没,初不伤其本无一物之天真。由此言之,祸至于申韩而发乃大,源起于佛老而害必生,而浮屠之淫邪,附庄生而始滥。端本之法,自虚玄始,区区巫鬼侈靡之风,不足诛也。”
        此处“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意思是,统治者如果施行申(不害)、韩(非子)所主张的严刑酷法,压制士人,那么其被统治者、民众,就只能从虚玄的老庄和佛教中寻找心灵安慰了。
       王夫之将老庄、浮屠、申韩称之为“古今三大害”。认为佛教之害,在于与老庄混杂一处,祸乱人心,荡而丧其志;而申韩之祸,在于”民之弱者死,强者寇,民乃以殄而国乃以亡“。
       王夫之这番论断是怎么来的,源于何种背景,再补充一段刘立夫的解析:
王夫之的这番观点,并不算创新。他之所以认为老庄、浮屠、申韩为三害,尤其是三个相辅相成,造成得祸害更大。是因为:
       其一,佛教与法家的申、韩之术虽然相隔甚远,实际在历史进程中,却相依相应,统治者如果靠严法峻刑压制士人,则士人只有借“玄虚”以逃避责任,从老庄玄学或佛教禅宗中寻找安慰。这不是在批判佛教,而是托古讽今,是对晚明政治黑暗的鞭笞,揭示了王学流于“狂禅”的政治根源。
       其二,佛教对中国的真正“危害”,不是它那近乎“巫术”式的斋戒焚香、鸣钟吹螺,也不是“糜金钱、营塔庙、纵游惰、逃赋税”之类的经济问题和伦理问题,因为这些都不能伤及国家的命脉(“未大伤于国脉”)。在王船山看来,佛教最大的危害是同老庄之道混合,迷惑了那些不明真相的读书人,乱了世道人心。于是就出现了“无善无恶”的“良知”说,出现了“事事无碍”的“率性”说,出现了“无所不为”、“随类现身”的“方便”说,如此等等。王夫之认为,王阳明心学的最大危害就是借“致良知”的心性功夫修养而逃避了儒家提倡的君臣父子等道德责任,“阳儒而阴释”,走入了老庄玄学和佛教禅学的“误区”。
          此观点虽在释老,然考其背景,实为阳明心学之末流而发,晚明学风狂放空疏,船山遭家国之变,于板荡之际,痛定思痛,于明际思潮士风,不能无所检省也。故三害之说,实有为而发,非仅学术考辨也。故其文指所在,揽辔澄清、捍道复本而已。
        王夫之所言,并非旨在从学术思想上进行批判,而是有感与晚明士人“狂禅”之风,政治黑暗,借古讽今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