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2015-01-24 09:27:49)
标签:

文化

【原文】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乡:地名,具体所在已无可考。

与:赞许。

进、退:一说进步、退步;一说进见请教,退出以后的作为。

洁己:洁身自好,努力修养,成为有德之人。

不保其往:保,一说担保,一说保守。往,一说过去,一说将来。

【译文】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注释】 不保其往:保,一说担保,一说保守。往,一说过去,一说将来。
【译文】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小思】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大概是民风不好。难与言,大概是指跟他们很难说话,很难沟通。(有可能孔子和弟子们跟他们打过交道,留下不愉快的记忆。)
    有次,互乡的一个少年来求见了孔子。孔子的弟子都比较疑惑。因为孔子曾经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互乡童子,在孔子弟子看来,大概是属于不可与言的人。所以,孔子弟子怀疑孔子接见他,这算不算“失言”呢?

      于是孔子做了一番解释。(这几句话,朱熹认为有错简。顺序应该是:“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这样看起来是感觉顺畅很多。)孔子的意思是说:现在他想洁身自好,改过自进。这不是很好么?我是肯定他的这个洁身的态度,对于他以往的过失,就不要去死抓不放了。我们要肯定他的进步,我接见他,并不是肯定他的错误啊。我们何必要牢记的过去呢?这就过分了。
      这样一番话,确实合情合理,也显示了孔子博大的胸怀。唯有这样,才能做到教育最多的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总是抱着成见,不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者。
    孔子对互乡童子,颇有提携的意思。可儒家后学却很不客气,将互乡童子打入下中的行列。只差一点就打入下愚,不可救药了。说起来,这也是有违孔子的厚道之心和教育思想的。

    《后汉书•郭泰传》中就有一个郭泰通过真诚改变了他人的例子。益可见孔子嘉惠后人:
    贾淑,字子厚,林宗乡人也。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林宗遭母忧,淑来修吊,既而钜鹿孙威直亦至。威直以林宗贤而受恶人吊,心怪之,不进而去。林宗追而谢之,曰:“贾子厚诚实凶德,然洗心向善,仲尼不逆互乡,故吾许其进也。”淑闻之,改过自厉,终成善士。乡里有忧患者,淑辄倾身营救,为州闾所称。  
      贾淑贾子厚这人,为人恶劣,是当地一霸。郭泰母亲死的时候,他也来吊丧,郭泰也照礼回答。此时又来了一个孙威直,他看到这一幕,觉得不可理解,就不吊而去。郭泰追上去,跟他说:“贾子厚这人以前是不好。但现在也洗心革面了。当年孔子对互乡童子都接见而肯定。所以我这也是一样的鼓励呢。” 贾淑听到这番话,很感动,后来真的改过自新,成为一个好人。乡邻有困难的,他总是能全力以赴的帮忙。乡里乡亲都非常称赞他。

【壹】互乡这个地方的人很难打交道。但是孔子却接见了那里的一个年轻人,孔子的弟子们对此不解。孔子说:“我赞许的是他的进步,而不是他的退步。对人何必过分苛求?人家洁身来见以求上进,应该宽容他干净的当下,而不应死盯着他过往的污点。”

     【贰】互乡难与言。难与言就难与言吧,怎么还搞成了相见也难?看来这里面还有“难言之隐”,莫非孔子一行在互乡与当地人有了过节?已经不可考了,连互乡在哪都没有谁能说清楚。

     【叁】还有人认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整个互乡的人都“难与言”,说不过去,应该把“互乡难与言童子见”连在一起说,就成了只是这个童子“难与言”。但我又认为这种连续使用定语的啰嗦语法过于“洋派”,故不从此说。没准互乡的全乡人民,真的就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下,和孔子发生过不愉快呢。

     【肆】与其进,不与其退,来者不拒。当老师,当领导的,应该记住这句话。有没有宽宏大量,就看你对学生、部下能不能这么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