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标签:
情感 |
![]() |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译文】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本章必是子贡之问有专指,而记者略之,否则孔子当不专以此为说。《论语》如此例甚多,读者当细会。
〖续貂〗
本章讲的是孔子教子贡如何与友相处之道,当时应该还有具体的语言环境,我们今日不得而知了。不过可以略作猜测。
辨析:
1、友
名词,形声,甲骨文字形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或二手协同。隶定字形亦从二又,即本字左上角的“十”是“又”的变形。隶定字形或体亦有将左上角的“十”直接写成“又”的。又亦声。本义:同事。共事。引申义:同志。同人。
友,同志为友。——《说文》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兑》。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
名词,象形。本义:古代货币单位。朋最早见于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在青铜器铭文中常常可以见到“贝五朋”类的句子,表明古时朋就是一种货币衡量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或说五贝为一系,两系为一朋。
既见君子,锡我百朋。——《诗·小雅·菁菁者莪》。
根据隶定字形解释,朋,象形兼会意,字从二肉。“肉”指“肉身”、“身体”。“二肉相并之形”表示“身体挨着身体”,表示“二人相与为友”、“同类相好”。本义:二人相友。于是其意为朋友,结党。如朋党,宾朋满座,朋比为奸。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明确表示:朋,假借也,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
也有伦比的意思,如硕大无朋。
又意:同学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兑》。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又意:朋友
朋,比也,朋,类也。——《广雅》
或益之十朋之龟。——《易·损》。注:“党也。”
每有良朋。——《诗·小雅·常棣》
3、朋友
同学;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兑》。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
无言不仇,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诗·大雅·抑》
春卿事季孟,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后汉书·马援传》
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娅。——唐韩愈《县斋有怀》诗
朋友凋零江海空,弟兄离隔关山迥。——明高启《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
“(申)包胥曰:‘吾欲教子报楚,则为不忠;教子不报,又陷子于不孝。子勉之!行矣!朋友之谊,吾必不漏泄于人。然子能覆楚,吾必能存楚;子能危楚,吾必能安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这都是她到上海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茅盾《昙》一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友与朋、友与朋友、朋与朋友的含义在古代是不大一样的,子贡所问之友是哪种?已经不可考了。但无论对于友、朋、朋友,孔子的教诲都是通用的。我们姑且将志同道合的人、同学、交谊深厚的人统统称为朋友,再细细玩味其中的不同。
朋友是什么?彼此有交情的人,彼此要好的人。人生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朋友,作为人群中一员,作为人类的一员,如果没有朋友,是比较悲哀的一件事情,相信读者诸君都有自己的理解。你可以没有爱情,但是你绝不能没有友情;一旦没有了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和音,就死水一滩。但朋友又可以分为很多种,有一般朋友、挚友、生死之交、知己之友等等,对于自己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朋友,孔子的教诲都是通用的。
子贡向孔子请教对待朋友的方法。从孔子的回答看,子贡所问的问题似应为对待有缺点的朋友,或者说朋友做错了事情,我应该怎么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交朋友不可能交到至善完美之人,此乃人性所定,非我们所能左右,亦非朋友所能定。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2·16』孔子说:“君子助成别人的美处,不助成别人的恶处。”)所以孔子告诉子贡,对待朋友要立意忠诚,当朋友有了缺点,或者做错了事情时,要“忠心地劝告他”,只有立意忠诚,才会去劝过,否则你好我好大家好,谁去管你。
但劝过时要讲究艺术,我们是要帮助朋友,是希望朋友变好的,而不是去吵架,朋友能够改正缺点是我们的目的,只是心直口快直指朋友之非,并非不可以,但距离我们的目标却可能很远。所以孔子告诉子贡劝过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措辞,“好好地引导他”,让朋友能够对自己的缺点、错误有所认识,进而改正缺点和错误。
自己这样做时,也有可能朋友不理解,朋友就是不改,怎么办?和他绝交?孔子的回答是No,对于自己的劝导“他不听从”,如此“也就罢了,不要自找侮辱。”
为什么说“不要自找侮辱”?子游有一句话可为注解,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4·26』子游说:“事君太逼促,太琐屑,便会受辱了。交友太逼促,太琐屑,便会见疏了。”)朋友有缺点,你劝说过了也就罢了,太过逼促,太过琐屑,朋友可能就离你而去了。
补充的观点:对待朋友必须要有一颗包容之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要求完美,眼睛里揉不进一粒沙子,可能你就无友可交。朋友可以听得进劝告,就帮助他改正缺点,不能改正的也要包容,毕竟我们还是朋友。如此我们岂非好好先生了?没有原则了?非也,爱他(她)就要包容他(她)!
读者自详之。
隶变,又称为隶定,是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大约发生在秦汉之间,是汉字发展的转折点。隶定或隶定字也可以指将汉字古字体转写成现代字体,并保留原字体的结构。
由于小篆笔划繁复,书写不方便,一些下级官员(隶)于是将笔划简化(如将“艸”头简化为“艹”,“靁”字下的三个田减为一个,变成“雷”),将弧笔改为直笔,方便书写;又将同一偏旁用在不同位置时改为不同形状(如“心”用在旁:情;用在下:恭)等等。对后世的汉字有很大的影响。现代的楷书和行书写法绝大部份和隶变之后相差不远。
意义: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贴合当时社会急速发展的需要,文字有需要变得更方便书写。因此,无论笔画多少,都要逐笔拉长,并要求每笔都要配合疏密长短的篆书,有需要变为更便于书写的、有平直方正的字型特点的隶书。在隶变的过程中,许多汉字构形的理据都被简化了。汉文字从此脱离了图画的性质,变成了便于书写的符号。此外,隶定以后,出现了现在仍沿用的偏旁和笔划系统,而且偏旁都有一定的规律,例如亻、口、火、木、冫等形旁多在汉字的左边;力、见、刂、鸟、斤等形旁都在右边;冖、雨、穴等形旁都在上边;凵、心、皿等形旁都在下边等。这些书写的规律,对认字和书写方面都带来很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