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紧张战斗的高考结束了,莘莘学子们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在这一刻定格。
在高速运转的学习战车上行进惯了的孩子们难以刹车。一位考生家长在家长群里发帖说,他家的孩子考完试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茫然中拿着理综卷纸去自习室做题去了。好可怜的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了。也有被呵护惯了的孩子抱怨“高考结束,我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下子沦为野生动物。”巨大的落差让孩子一时半会还难以适应。
高考结束当晚,网上就有了标准答案。考生们开始对照标准答案估分。我家外孙估了个620——640分。女儿不满意,说这么大的差距怎么报志愿!认真点,重估!外孙重新估分,凡叫不准的一律按错算,估了个628分。亲朋好友们关心孩子的高考,纷纷打来电话,询问估了多少分。我心里没底,总觉得既然是估分,有零有整的不太靠谱,想留点余地,就回答620分,四舍八也舍了,凑了个整数。
接下来是焦急地等待,在等待中煎熬。网上有关高考分数的传言沸沸扬扬。有人说,今年辽宁首次使用全国统一卷,题相对容易,分偏高,也就是传说中的“分很毛”。这让估出高分的家长,心里也发毛,不知孩子的分数能在哪个录取段上。不知所措中,盲目地去看看,这个分数段去年能上哪些学校。
6月23日在考生和家长翘首企盼中,高考分数终于公布了。外孙考了628分,和所估分数丝毫不差。惊叹孩子估分之准确。同时也惊叹孩子在关键时刻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能考这个分数属于超常发挥。估分如此精准的还真不多。有的孩子多估出20——30分,最离谱的多估出70分。难怪会有今年高考“分毛”之说。
外孙是那种聪明有余,勤奋不足的孩子,玩儿心太重。进入高三,别人家孩子都苦战到12点,咱家宝贝10点多钟就躺下睡了。临高考一个月还偷着去网吧玩游戏。光耍那点小聪明,如果他也能像那些勤奋的孩子一样再多下一点功夫,成绩也许会大幅提升。那样没准就不是他了,不知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得用勤奋去参与激烈残酷的社会竞争。
辽宁今年理科一本线是500分,比去年降低26分,是十年来分数最低的一年。理科状元692分。事实证明今年分数不是贬值而是升值。
接下来开始上演高考的重头戏——填报志愿。如果说考试是考孩子,那么填报志愿很大程度上是考家长。如果志愿报得不好,高分也有因高不成,低又不想就而落榜的。这就需要家长做大量细致严谨的调查研究工作。研究孩子分数所能对应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水平资质,是否“985”、“211”。然后再研究这些学校的专业,还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面对这样繁琐复杂的工作,时间只有五天多一点。女儿感叹,“填报志愿太费脑细胞了!”
在填报志愿上,老少三代的分歧很大,代沟凸显,很难达成一致。按照我们老一辈的意思,包括很多亲属也都认为应该报个军校,而且这个分报军校十拿九稳。不是我们有多么高尚的思想境界,想去保卫祖国。只是觉得上军校省钱,能减轻家里负担,连就业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在这拼爹的时代,我们两代人都属无能之辈,没有坚实的肩膀驮起晚辈,只能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而孩子则认为考了高分就应该上牌亮的好学校,上军校把高分糟践了。其实这相当程度上是虚荣心在起作用。
外孙对填报志愿的原则是,不上军校、警校,不学医,不读师范。比较倾心的是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专业。经过五天的调研、争吵、磨合,最后主要听取采纳了孩子的意见,敲定的一本五个平行志愿依次是: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有经验的人告诉我们,五个平行志愿第一个是用来“冲”的,我们也曾考虑冲一冲南开大学,斟酌再三觉得可能性不大,即使侥幸冲上去了,也没有好专业,还是保北京邮电大学更稳妥些。如果考上北京邮电大学无怨无悔。
6月28日24时是网上报名的截止时间,我们在28日17时许按下了“提交”健。一切都已成定数,接下来又是漫长的令人焦急的等待。这个等待比等公布分数还令人焦灼,那些日子心里像长草一样,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做不好。
7月20日上午,终于有了准确消息,外孙被北京交通大学录取。以5分之差与第一志愿北京邮电大学失之交臂,稍感遗憾。但毕竟是考上了一本A段的学校而且进京了,可喜可贺。
下一步,该做上学的准备工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