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专科学前教育精华版资料——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
(2017-03-23 15:46:09)分类: 自学考试 |
自考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 名词解释题型按单元整理精华版题库;
第一章 绪论
名词解释
1.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管理:是指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有关教育行政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将人、财、物等各个因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园工作任务的实践活动。
2,.管理
管理:是指管理者遵照一定的原则,使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协调各个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活动,创造出一种远比个人活动力量总和要大的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从
3.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活动自身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作用,即管理工作应承担和可能完成的基本任务,换言之,就是管理工作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管理这种“劳动”需要做哪些方面的
4.控制“三要素”
控制“三要素”:即控制工作包含的三项基本要素:为实际工作确立标准,规定出具体明确的目标、指标和工作标准;用标准对照衡量实际工作;采取措施纠正工作偏差。
第二章 幼教行政
名词解释
1.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国家权力机关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组织管理,领导的行政活动。
2.教育行政体制
教育行政体制: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是国家对教育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3.幼教行政
幼教行政:在教育行政中以幼儿教育领域行政管理为基本内容的,被称作幼教行政。幼教行政主要指国家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幼教事业的宏观管理,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保证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制定规划、法规、政策等,对幼教事业的发展进行
第三章 幼儿园管理原则与方法
名词解释
1.动态平衡原理
动态平衡原理: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的。社会是一个动态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组织产生影响,有可能打破组织系统原有的有序、稳定和平衡的状态,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与问题。管理者要对组织进行调整、整顿和改造,建立起新的秩序,达到新的平衡。管
2.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和人的积极性。一切管理都应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人既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管理活动中最具有潜力的因素。人的能动性挖掘和发挥得如何,与管理成效成正比。领导者要注重人的工作,引导组织的成员明确整体目标、各自职责及其相互间的工作关系,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各类人员的工
3.幼儿园管理的有效性原则
幼儿园管理的有效性原则:幼儿园管理要在正确的目标指导下,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组织园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讲究经营,高质量、高效益地实现培养目标,完成幼儿园双重任务。
4.社会协调性原则
社会协调性原则:幼儿园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园所管理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内外协调,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尽力排除不利因素,在幼儿园内外相互作用与影响下,不断提高
5.幼儿园管理方法
幼儿园管理方法:是实现幼儿园管理目标,开展管理活动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措施和途径等的总和。
6.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园所管理人员通过国家制定的各种教育的法律、法令、法规、条例和教育方针政策,对园所工作进行管理的方法。法律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法治”。
第四章 幼儿园的组织与制度
名词解释
1.幼儿园组织机构设置
幼儿园组织机构设置:就是通过建立适宜的机构及活动规则,确定领导关系和职权分工,将幼儿园所拥有的人力、物力等组织起来,较好地实现幼儿园的任务目标。
2.责任权力一致原则
责任权力一致原则:责权关系的设计和实施是发挥组织职能的关键。分工就意味着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即要使各部门、各成员知道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和要做的事情是什么。组织中各岗位的确定和任务的分配要符合满负荷要求,从提高效率出发,定岗、定员、定编,并确定职责,使组织中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清楚,责任分明,做到在一定的职务或岗位上,有一定的权力,负一定的责任,并得到一定的利益,从而做到职责权利有机统一。
3.园长负责制
园长负责制:指幼儿园在上级宏观领导下,以园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为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领导职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新
4.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是通过明确的规定,使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明晰化,并将它落实到具体负责人的一种制度;是在对幼儿园的全部工作实行定员、定编、定岗的基础上,对每个岗位规定出
5.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是依据对教取工的全面工作的质量检查考核,将报酬与用人及工作质量和效果结合,按劳取酬,按质论价,优质优酬,打破以往干好干坏都一样的一种分配制度。
6.幼儿园规章制度
幼儿园规章制度:指为了实现幼儿园目标,对幼儿园各项工作和对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
第五章 幼儿园管理过程与目标管理
名词解释
1.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是指为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管理者组织全员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共同活动的程序。
2.检查
检查:是指对照计划对执行阶段的活动和成果进行评价和诊断,肯定成绩,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3.总结
总结:是指把管理过程中某一阶段、某一周期的工作进行总的分析和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人员进行奖惩,提出下一周期的努力方向和改进内容。
4.选择方案
选择方案:是指从已拟订的几个最可行的方案目中进行抉择;通过对已经拟订的几个最可行的方案的评估,决定哪个方案可以选用。
5.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指管理者围绕组织与个人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估目标、更新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第六章 幼儿园保教工作管理
名词解释
1.保教管理
保教管理:指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2.保教结合原则
教结合原则:“保”就是保护幼儿的健康,“教”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保”和“教”是教育整体的不同方向,同时对幼儿产生影响,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与教相互渗透,紧密交织在一起。
3.幼儿园教研活动
幼儿园教研活动:是指直接针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疑难确定课题,通过研究改进工作效果,按规律施教,从而提高保教质量,推动幼教改革的活动过程。
第七章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
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对幼儿园整个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管理,主要包括创造良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环境的维护与保护。
2.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对幼儿健康的管理,更多地是指对幼儿个体健康的保证,主要包括疾病预防、身体锻炼、心理健康、健康的检查与评估等方面。
3.生活管理
生活管理:对幼儿生活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建立科学的生活制度和合理的营养膳食两个方面的工作。
4.保健教育管理
保健教育指导:对教育者和幼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指导,以增强其进行保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卫生保健工作更有效。
5.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种种活动和措施的总称。
第八章 幼儿园总务管理
名词解释
1.总务工作管理
总务工作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体人员的全部事务的管理,包括对办园条件、财务、物品和事务几方面的管理。
2.办园条件
办园条件:开办幼儿园所需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总称。总务管理中的办园条件主要是指硬件条件,即园舍、场地、设备设施等。
3.物品管理
物品管理:幼儿园对各种物质条件的管理,包括环境、房舍、玩教具及其他物品。
第九章 保教队伍建设
名词解释
1.教育观察力
教育观察力: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外部表现而准确地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的能力。
2.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宣传、说服、精神鼓励等方式,提高人的认识水平,启发人的觉悟,
3.组织目标的两个层次
组织目标的两个层次:组织目标可以分为组织的正式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组织的正式目标是系统化了的多数人的目标,是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一般与谋生、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相联系,是与个人需要紧密相连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是一致的。
4.幼儿园管理的两项任务
幼儿园管理的两项任务:一是实现幼儿园工作目标,即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二是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其发展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教职工取得较高的社会成就。这两大任务从根本上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第十章 园长与幼儿园领导工作
名词解释
1.领导
领导:领导者带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在一定客观环境中,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为过程。
2.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是领导者通过言语指令(命令、建议、劝告)和非言语指令(榜样示范)
3.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掌握合法职权并能合情合理地加以运用而产生的影响力,又称为职权影响力。
4.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品格、卓越的才能、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真挚而友善的感情因素构成的。
5.园长的领导方式
园长的领导方式:是指园长用来对教职工行使权力和发挥领导影响力的行为表现,它体现了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6.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园长在管理中善于发现并运用新的或创造性的方法,尝试新的设想,并且赞成、支持和参与变革的能力。
7.园长领导艺术
园长领导艺术:是指园长在一定学识、智慧、能力、经验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为实现幼儿园目标,面对各种领导条件、方式和方法,灵活、恰当、创造性地运用的领导策略、技巧和风格。它是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水平的综合表现。
8.个人影响力
个人影响力:是指在园领导者的品质、知识、才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使人敬佩和信服的、能改变下属人员行为的力量,主要指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它与园长的领导权是相辅相成的,是提高园所领导成效的重要因素。
第十一章 幼儿园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
1.幼儿园管理环境
幼儿园管理环境:指幼儿园这一社会组织生存于其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
2.软环境
软环境:组织的工作环境中,精神的、观念的、无形的环境因素,如社会风尚、人际关系、
3.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指组织与自己的联系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4.幼儿园公共关系
幼儿园公共关系:是幼儿园为实现教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传播手段与外部沟通联系,在幼儿园与公众之间建立和发展相互理解与支持的关系,以塑造幼儿园这一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创造最佳教育环境的社会实践。
5.幼儿园的公众对象
幼儿园的公众对象:指那些与幼儿园发生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并具有影响作用的个人、群体及组织。
第十二章 幼儿园工作评价
名词解释
1.幼儿园工作评价
幼儿园工作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与程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园所的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科学调查,搜集、整理、处理相关信息,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绝对评价
绝对评价: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种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将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其达到标准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在幼儿园工作实践中,常见的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园所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的评价:把被评价集合总体的各个元素的过去和现在相互比较,或者一个元素的若干侧面相互比较。
4.园所工作评价标准
园所工作评价标准:是对幼儿园一切工作质量和数量的要求的规定。
5.静态评价
静态评价:类似于总结性评价,是在一项活动结束时对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衡量其达到目标的程度。
6.动态评价
动态评价:类似于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是为调节活动过程,保证目标实现而进行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一个评价对象活动的前后状态进行评价,对
更多自考考前资料+梁老师QQ:1074072444(微信同步)免费领取
自考报名咨询:18202833514(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