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尾:熏鱼
(2021-08-15 13:38:47) http://13842161061.bokee.com/508001099.html
得到曾乙死讯时,我在前往巴中光雾山的旅途中,确切地说是在服务区,具体哪个服务区忘了,忽然接到老范的电话,他约我一块儿去殡仪馆,送个行。这消息太让人震惊了,太突然了,太让人惋惜,毕竟曾乙才五十六岁。这个年纪,如实地说,在这安逸祥和的时代,就像是一道镶着金边的霞光,那霞光你尽可以说它是投向日暮,但也是迎向朝阳的,就看你怎么认为了。你看到什么它就是什么,一种分野的区域。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往左走往右走,目的地一致,但过程委实不同。多年前我参与创办一本老年生活杂志,接触和采访过很多人,借由他们我得出结论:自由是不易的。你想想吧,人这辈子,从出生起就在加衣服,不停往身上加,你不停地穿,后来大人不加了,你个人也习惯了给自己加,你越来越重,越来越臃肿,越来越累,就像背负厚厚的看不到的盔壳。只有什么时候呢,到你退休前后,你忽然发现有个充满渴望的崭新的自己奋不顾身地想要从你这个旧躯壳里胀出来,之后你做的许多事,其实就是褪的过程——你得一件件把它们从你身上剥离,然后你会得到你自己。你自由了。事实就是这样。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尤其是合理地将那个自己剥离出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充分认识到的,这样一种年龄其实也可能是另一种人生的开端。我认识曾乙超过十五年,算是朋友,不是那种比较亲密的朋友,介乎于朋友与熟人之间。因为这种轻微的距离,以及这种距离感造成的某种磨光,在我印象里他一直就是那个形象,既没有更衰老,也不会更年轻。在我心中他始终是一个乐观而坚定的人。当晚抵达平昌县城后,在酒桌上我给同行的朋友提到了这个消息——我们自驾出行的四辆车里,还有两人跟他也是旧识。曾乙除了跟我是前同事,还是一个散文作家,在本地小有名声,给报纸写过专栏,偶尔参加一些文学活动,他们两个就是这样认识曾乙的。这则死讯让他们嗟叹了一会儿,当然,这情绪只存留了少许时间,随后他们便开始热切讨论起诸如第二天的行程和别的事情来。在交错的酒杯里,我也很快忘记了这个消息——我的朋友曾乙已不在这个世上的事实。
原刊责编赵依
[作者简介]宋尾,男,1973年12月生于湖北天门,现居重庆。著有长篇小说《相遇》《完美的七天》,小说集《奇妙故事集》等多部,曾获第七届重庆文学奖、第三届巴蜀青年文学奖。
前一篇:叶临之:伊斯法罕飞毯
后一篇:迟子建:喝汤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