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蔚青:去国

(2021-06-20 10:04:37)
                                                                   去国
                                                                        《湘江文艺》2021年第3期
                                                                             《小说选刊》2021年第7期
                                                                                                           作者:陆蔚青
 
  http://13842161061.bokee.com/507975386.html
  一
  莫丽珠到达蒙特利尔那天,小米正在医院生产,徐伟民忙不过来,就请刘翔去接机,刘翔店里事多,耽搁了一会儿,到特鲁多机场的时候,莫丽珠已经在等待。莫丽珠穿一件米色薄料风衣,新烫的大波浪卷发,一张圆脸,两道弯眉,皮肤光亮,是养尊处优的风度。她站在人来人往的机场里,充满热情与兴奋。刘翔初时没敢相认,倒是莫丽珠十分精明,一见刘翔的神情就说,你是来接莫丽珠的吗?
  回来的路上,莫丽珠一直都在说话,这让生性沉默寡言的刘翔很高兴。本来徐伟民让他来接老娘时,他有点怯场,不知跟徐伟民他妈说什么。没想到莫丽珠口齿伶俐,在回到纽曼街的30分钟路程中,把自己从小城出发,到北京转机,再到温哥华,如今到蒙特利尔的所见所闻讲了个通透。老太太语言生动,表述清晰,让刘翔很开眼界。说实话,这一路中刘翔不停地将莫丽珠与自己的母亲比较,他对遗传的力量深为叹服,也为徐伟民的能言善辩找到了依据。
  一路回到大白楼。刘翔与徐伟民都住二楼,中间隔着大黑狗詹妮一家。莫丽珠一边听任刘翔将大小箱子滑进电梯,一边东张西望,她说,这个楼倒是挺大的,你们都住在里面?刘翔说是,每一扇门后面就是一户人家。
  纽曼街的这个大白楼,是新移民的理想公寓。在刘翔没搬来之前,这里就住了好几户中国人。这公寓聚集了新移民想要的一切因素,房租低,离地铁站近,周围环境也幽静,更重要的是,对面就是传说中的七只鸟小学。大楼管理员朗格先生是个严肃的人,总是板着一张脸。刘翔申请入住时,朗格先生态度不太好,但徐伟民能说爱笑,帮助刘翔解决了问题。他们先买好了租房表格,填上相应部分,只要求朗格先生签字即可。徐伟民说,我们早就知道你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中国租客中你大名鼎鼎,被称为蒙特利尔排名第一的管理员,没有之一。你是最好的。
  刘翔看到朗格先生的嘴角向上牵动了一下,鼻子以上的器官却不动,尤其是眼神没有任何变化,刘翔想他的控制能力真好,一个人怎么能将脸部五官在同一瞬间,表现出高兴和无动于衷两种情绪?刘翔在惊讶之余,对毕加索的画作恍然大悟,那些所谓的立体主义,那些一颗脑袋上的好几张脸的画作,都来自于朗格这样的形象。
  当刘翔将徐伟民的房门敲开时,徐伟民露出一张睡眼惺忪的脸,见了他们先打一个哈欠,说终于生出来了,生了一天一夜。人家都说二胎容易生,不知道小米怎么生得这么麻烦。累死我了。然后一边接行李一边说,我是回来做饭,饭还没做,一忽悠就睡过去了。快进来快进来。莫丽珠就问生了个什么,徐伟民说儿子,当然是儿子,小米只会生儿子。
  刘翔见他们母子一问一答,自己就撤退了,徐伟民不让他走,说辛苦了,在这吃饭吧。刘翔说不了,改天改天。
  莫丽珠站在儿子的家里,环顾四周,她从来没有想到徐伟民在国外过着这样的日子。房间不大,家具倒不少,看上去老旧不说,上面堆满杂七杂八。卫生间的天花板倾斜着,一大块墙纸已经开始脱落,好像随时都可能掉下来。莫丽珠从国内来的时候,脑海中描绘的是电影里的画面,外国人的生活,花园洋房,有管家,有厨子,她本来以为儿子出国多年早就住上了花园洋房,如今这个环境,着实让她惊讶。
  徐伟民是从来不向母亲汇报生活的。从八十年代出国,这么多年,他从没回去过。不回去的原因只有一个,忙。他从一个学校转到另一个学校,从一个专业转到另一个专业,终于在九十年代,将妻子接出来,然后就更忙,要养家糊口。如果不是小米生老二,需要人照顾,莫丽珠还不能来,虽然莫丽珠已经向他申请过好几次了。
  莫丽珠脱下大衣,挽起袖子就下厨房。徐伟民去接小米母子回家,她说,怎么不多住几天?徐伟民说正常生产,没事就让回家了,加拿大是公费医疗,不能多占纳税人的资源。
  这是莫丽珠到达加拿大的第一个晚上,但她睡不着。一是时差,二是脑子还没转过弯,好像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充满陌生感。她被安排与小米同睡,徐伟民去了另一个小房间,说是小房间,其实就是把客厅隔断出来的一个小空间,里面只能放一张小床和一个小桌子。莫丽珠本来说自己去那边住,但徐伟民不肯,说,那实在太小,本来是给皮特住的,但皮特离不开妈妈,经常耍赖不去。
  这里的小孩从小就自己睡。徐伟民说。没见过7岁了还同妈妈睡的。
  过一个月,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自己睡。小米说。
  皮特不说话,只管在奶奶带来的食物中找吃的。
  莫丽珠在国内是妇产科医生,徐伟民的父亲去世早,去世前给她留下了房产和一些积蓄,那时候他们把唯一的儿子送到美国,以为他能出人头地。想到去世的丈夫,看看儿子的现状,莫丽珠不仅悲从中来。清晨起来吃饭,莫丽珠的眼睛还红肿着,见一张摇摇晃晃的桌子上放着几片面包,徐伟民穿一件圆领背心儿,正在煮粥,徐伟民此时已进四十,有些发福,后颈上的肉叠起来形成一个弧形,原来浓密的黑发也开始稀疏,从背影上看过去,竟酷似他去世的父亲。这让莫丽珠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心中顿时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莫丽珠环顾四周,把房间再仔细看一遍。
  这是个很小的公寓,进门是一个长厅,一直通到窗子,窗外有些葱茏的绿色,因为背阴,显得有些暗淡,转一个弯是小厨房,本来就小,里面又堆了洗衣机,只有一个人转身的地方。过了厨房向里走,就是卧房,并排放了两张双人床,另外有两个衣橱,她打开衣橱看看就关上。又走出来到客厅,见沙发上堆满了衣物,竟然没有坐的地方,一个高高的白色铁架子,好像超市中的货架一样,堆满了东西。莫丽珠能看出来主人试图整理过,因为有些衣服还折叠着,虽然折叠得十分潦草。另有一些衣服杂乱地堆着。一些夏天的短衫短裤,都皱巴着,没有一件平整。墙是暗黄色的,有些斑斑点点,想必好久没粉刷过了。再看地板,没有油漆的地方倒比有油漆的还多,那些少量的油漆好像已经厌倦了挂在地板上,有些碎片的边缘翘起来,只需一碰就脱落了。
  在莫丽珠的心里,儿子儿媳都是好学向上的青年,而且出国20多年,他们经历了什么,把日子过得一团糟?莫丽珠早年住过比这更糟糕的房子,但无论怎样,她都会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即使在农村下放的时候,一铺土炕,两个木箱,她也会把东西整理好,她绝不会把一堆衣服床单杂七杂八地堆在铁架子上,这种行为很没有隐私。
  莫丽珠叹一口气,开始收拾房间,她把那架子上的内衣全部拿下来,按人头按季节分类整理,然后将有洞的床单撕开,一分为二,把衣服包裹起来。她刚才看过了,卧室里的衣橱是空的,完全可以放进这些东西。
  除了对生活状态的不理解,莫丽珠更想了解儿子的经济情况,但儿子对此很抗拒。
  就是这样。他简单地说。我们两个人都读书,靠魁北克政府助学金生活,每个月下来都没有余额。大家都这样。他有些生硬地说。
  既然大家都这样,莫丽珠就没什么好说的。但她对此质疑。她很想了解别人的生活,比如刘翔一家。刘翔是她认识的第一个人。
  他们开店。徐伟民说,早七晚十一,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而且没有前途。
  莫丽珠便释然。虽然儿子至今一事无成,但毕竟一直都在努力读书。
  但这样的生活不是办法。莫丽珠是一个总是有办法改变生活的人。虽然初来加拿大,时差还没有倒过来,但莫丽珠已经开始想办法,她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生活。在国内,到处是可以挣钱的事情,走在街上总是能遇到各种做小生意的,比如小学校门前卖食品的小车,医院门前也有许多食品摊位,卖什么的都有,烤饼、油条、米粥、小菜、饺子,这些小食摊热火朝天,生意兴隆,把医院的食堂都快挤垮了。加拿大人为什么不做这些生意呢?
  饺子,这个名词一出现,莫丽珠的心中就突然一亮,她想完全可以在马路对面的小学校卖饺子啊,她努力回忆医院门前饺子车的样子,她需要板车、铁锅、玻璃罩,自己穿上白大褂,戴上白帽子,显得卫生干净可靠,当然还要有锅碗瓢盆等家什。这样想着,莫丽珠好像要干一件大事情,她要自己创业。虽然莫丽珠退休前是医生,但年轻时也当过铁姑娘,这世界上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能做。她这样想时,就沉浸在自己创业的想象中,她感到一种奋斗的激情,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亲,为了让儿子孙子过上美好的生活,她是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奉献的。
  但是当莫丽珠说出她的想法时,遭到儿子儿媳的反对。
  你说什么呢?儿子不以为然地说。你以为这是在中国?这是加拿大。没有人这样做。
  没有人这样做,不等于不能做。莫丽珠说。
  加拿大不让这样做,不能在学校前面卖东西。小米说。
  有规定吗?莫丽珠说。你们见过吗?
  儿子儿媳面面相觑,他们当然没见过,他们从来也没想见过。
  就是。莫丽珠说。她有些得意,说,别说你们没见过规定,就是有规定,咱们也可以偷偷地卖,有人来管,我们走就是了。
  第二天,莫丽珠就开始实行自己的计划。她决定不告诉他们,他们胆子太小了。难怪他们一直过着穷日子。不战天斗地,不解放思想,怎么能致富。她心中对儿子和媳妇有些不满。都是读书读的,读书把人读傻了,读糊涂了。
  儿子一走,老太太就开始和面切菜,她一面在肉馅里面加了海米、鸡精、白菜、香菇,一面想,一定要质量过关,皮薄馅儿大。第一天,即使是赔本也要赚吆喝,让那些老外一吃就上瘾。不是说如今是一个全球化时代吗?外国人都开始学中文了,他们也一定会热爱上我的饺子。
  莫丽珠一边想一边干,脑子里一激灵,就给自己的饺子起了个名,叫莫氏饺子,她想这个饺子是她空前绝后的好吃饺子,调料是莫氏秘方,加了白胡椒和蘑菇精,这两样必不可少。她包的皮薄馅儿大,一个人,一条流水线,从揪码,擀皮儿,和馅儿,忙得一头是汗。很快就包了五十个。莫丽珠把饺子一个个摆好,满心喜悦,这些天的不愉快也一扫而光。想到自己来到陌生的国家,为了家庭而做的自我牺牲,她对自己又心疼又满意。人都说留学生多么艰苦,我是没赶上,我若赶上了,也能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莫丽珠就是这样一个不服输的女人。
  饺子煮好了,莫丽珠用塑料袋装,一袋五个,一袋十个。价格也想好了,她在超市里看过,这里的超市价格喜欢带9,她想五个就卖3.99,十个就卖7.99。多卖少算,便宜一块钱。
  莫丽珠就是怀着这样快乐的心情到小学校门前的,她走在路上都是快乐的,她并没有想到会大败而归。没有城管,学校门前是葱茏的绿地和树,一道铁门里,孩子们在奔跑喧哗,她悄悄推门进去,也没有人注意,但她一个也没卖出去,她站在那里,突然发现自己不会说话。
  饺子,她细声细气地说了一句。没有人理睬她。后来有个身量极高的洋人来问她什么事,铁塔一样,将她整个笼罩在阴影里。她听不懂,她有些不知所措,然后就默默转身回来了。
  那天晚上徐家吃饺子,皮馅儿都分离了,徐伟民做了一锅汤,饺子成了云吞。莫丽珠一声不吭,也没吃饭,徐伟民和小米不敢大声说笑,一家人沉默着。只有皮特在打电脑游戏,一关过了,就伸出胳膊喊一声,yes!
  二
  饺子行动之后,莫丽珠很是消沉了一阵子,她说加拿大这地方真怪,做生意不容易。她开始留意楼里人的生活,左手一家,住着一个叫做詹妮的金发女人,身材健壮,每天晚上出门遛狗,她的狗是一个大黑狗,昂首挺胸,肌肉健壮。徐伟民说那狗本来是德国黑贝,军用犬,后来杂种了一下,功能下降了,不过还是一流的好狗。莫丽珠对此深有感触,因为白天楼道没人时,她的脚步一出现,就能听到大黑狗的吠叫声,无论她多么小心,大黑狗从来没有玩忽职守过。詹妮有两个男朋友,换班来,一个是黑人,另一个也是黑人,两个人都很高大,莫丽珠分不清谁是谁,徐伟民分得清,他说怎么会分不清,一个是江森,一个是琼尼嘛。莫丽珠就不再问,在她眼里,老外长得都一样。无论是谁,两人一狗走在一起,都是雄赳赳气昂昂,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莫丽珠从来不跟他们打招呼,尽管她现在学会了哈喽,也会很友好地同楼里的人打招呼。莫丽珠不知道大黑狗一家怎样生活,她也从未想过了解,她只关注这楼里的另一些中国移民。饺子事件后她重新思考刘翔一家的开店生活,她问过徐伟民是不是他们也开一个,她可以把国内房子卖了支持他们,但徐伟民不以为然,他说开店有什么好,就是用手抓钱,我们还是要用脑挣钱。孔子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说学而优则仕,我们即使不仕,也要做一个白领工作。读了这么多年书,不能体脑倒挂。
  白领工作是好的,莫丽珠同意这个观点。因为顾晨来看她的时候,穿一件长西裤,翻领小西装,高跟鞋,有一种职业女性的爽快。徐伟民介绍说顾晨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顾晨说,我们都是老邻居,原来在凡尔登住在一起,那时我和小米还一起在衣厂打工。
  我也是先上学,毕业刚找到工作。找到工作一切就会好起来,不用着急。顾晨说。顾晨原来就在大白楼住,如今搬了家,她在岛西买了房子。
  徐伟民就对莫丽珠说,你看,只要找到工作,生活立刻就天翻地覆,一夜之间你就可以住上花园洋房。
  莫丽珠对儿子的高远之志又气又喜。气的是年过了四旬,一无所成,还是不肯做简单的事情,如此眼高手低,以后的日子如何是好。喜的是儿子还没有被生活磨损,依然有理想。徐伟民的回答,让莫丽珠无话可说,她既不想让儿子荒废学业成为蓝领,又不想让儿子过这种寒酸窘迫的生活,莫丽珠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除了刘翔之外,她很快发现一楼也有一家中国人,认识了,女主人叫萧萧,他们也在读书,萧萧很有计划,她读会计,丈夫读计算机。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萧萧说。虽然加拿大如今就业不是很好,但会计市场却是好的,万一我的专业不好,他的专业也会好,总有一个人会读出来找到工作,那就一切OK了。她说。
  莫丽珠非常欣赏这样有远见的女性,相比之下,小米就没有计划。
  小米的能力明显不行,小米是个慢性子。莫丽珠洗澡10分钟清清爽爽,小米进了卫生间,一个半小时还不出来。
  她怎么这么慢?莫丽珠说。
  她就这样,你又不是不知道。徐伟民一边在电脑上操作一边回答。徐伟明说他在编程序。莫丽珠看到屏幕上写满密密麻麻的英语。
  这是什么?她说,为什么两个屏幕,有黑的还有白的?
  白的是程序,黑的测试程序。徐伟明说。
  每当这时,退休医生莫丽珠就感到自己孤陋寡闻,就会感到儿子是高大的,是见多识广的,是有知识的。这样想时,她就坚定了要与儿子共渡难关,要帮助儿子渡过难关的想法。
  面包会有的。瓦西里说。
  牛奶会有的。莫丽珠想。
  面包牛奶果然很快就有了。有一天莫丽珠看见萧萧去上工,原来每个周日,萧萧在一个茶楼推小车送早点。莫丽珠也想去,萧萧说,您在家里带孩子多好,打工很累的。莫丽珠说,我不怕累,总在家里也厌烦。我跟你一样,只打周末工,不耽误带孩子。萧萧就带她去,叫做富泰茶楼的。萧萧介绍她是莫太,这个称呼让莫丽珠听着有些别扭,但见大家都这样称呼,入乡随俗,也就应承着。
  老板钱小满,是个五短身材的男人,平头,圆脸,眼睛细长,眼裂很大,眼神却混沌,好像还没睡醒。老板娘倒比老板个子高,一张尖脸,眉毛细挑,眼睛上下转着,是一个精明伶俐的样子。老板说店里刚走了一个员工,是陪读母亲,儿子毕业了,她就回国了,莫丽珠可以顶替她。老板娘上下打量着莫丽珠,眼神飘过她保养很好的脸庞,挺括的薄呢风衣,说,你干得了这个?莫丽珠说,怎么干不了,人嘛,什么都干得了。
  老板娘就让她当场试工。莫丽珠戴上白围裙白帽子,推着送餐小车,用眼睛瞟着其他人的工作流程,她有样学样,每到一张桌前就放慢脚步。顾客大多是华人,说粤语的多。莫丽珠不会英语法语,连粤语也不会,但这并不能阻挡她的工作,莫丽珠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善于察言观色。她把送餐车推到客人面前,将小笼屉一一打开,笑脸相迎,他们指哪个,她就上哪个,然后在单上画一下,单子上是中文字,这就算完了。
  老板娘见她有条不紊,问她,以前干过?她说没干过,在国内是医生。老板娘就把她留下了。
  莫丽珠因此走上了打工之路。在茶楼,她叫莫太。
  茶楼的生意不咸不淡,却也累,人手太少,一站就是一天。一天下来,莫太的两条腿灌了铅一样,沉得抬不起来,晕头晕脑地回到家,用热水泡了脚,就把两条腿抬高,让血液循环,莫医生有自己保养的方法。虽然辛苦,莫丽珠心里却是开心的,路过商店去买了食品,特地给皮特买了小零食。莫丽珠在为家庭做贡献,累着心里也舒服。莫丽珠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为儿子孙子奉献,她心里是甜的。
  当然也有西洋景,让莫太开眼界。有一天一个西人开口跟她说中文,把莫太吓一跳,好像看到猫说人话一样。那人问她,府上哪里人?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好像电影一样不真实。那西人倒很自然,说他太太是台湾人,他在台湾学的国语。
  那时候莫太还没有习惯与异族打交道,对西洋人有一种莫名的敬畏之情。那西洋人个子不高,说一共三个人。莫丽珠就给他找了三人位。那人坐下开始点餐,每次小车推到他身边,他都将所有菜点上一遍,一会工夫,他的桌子就堆满了各种小笼屉。莫太想这个人还真是大胃口,这样想着就留意了这个人,见他一张脸都埋在盘子里,吃得兴起,不肯抬头。莫太推着小车走一圈,回来见到西洋人的桌上三个小瓷盘中,都有咬得参差不齐的残羹剩菜,筷子横七竖八地放着,是一副几个人进餐的样子,却没有见到另外两个人,倒是一张空椅子后面挂着一个黑呢短上衣,另一张上搭一条长围巾,看似客人刚刚离开。
  桌上的小笼屉倒是越堆越高。莫太一边在大厅里卖食物,偶尔也会向那个西洋人瞟上一眼。这一早晨,莫太就见到三四个中西家庭。靠左上方的一张桌子,是一大家子人,四世同堂,坐在上首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小老太太,只比桌面高出一点,挨着她的大概是儿子儿媳,都有六七十岁的样子,两对小夫妻领着三个孩子,那洋女婿坐在座中格外显眼,生得一脸络腮红胡子,人高马大,一手举着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在他身上好像小猴子。那边厢是一对中女西男,虽然女人是亚洲脸,两个人倒都是浓眉大眼,大嘴巴,胖瘦也相似。莫太想他们一定是生活很多年了,才能换来这样的夫妻相。见那一对相对而坐,相互夹菜,莫太心中突然生出一缕酸涩,想起丈夫老徐去世多年了,都没熬到退休。她想如果老徐活着,儿子一定比现在过得好些,老徐是个有计划有主意的人。
  等到莫太转一圈回来时,那个西洋人已经不见了。莫太问萧萧,萧萧说那人打过招呼了,说下楼看看他朋友来没来,一会就上来。萧萧一边说,一边忙着做事情,她今天站在柜台里面,照料炒河粉、油条、麻团、装盒饭。
  又过了十几分钟,那西洋人还没有回来,莫太说,那个人怎么还没有回来?老板娘听了,就走过了,掀开那些小笼屉,见每一种食品都被咬得残缺,有的只咬了一口。老板娘也不说话,径自往下撤盘碟,又将那半旧的呢大衣和长围巾都挂在衣架上。萧萧叹一口气,说这是吃了霸王餐,不付账就跑了。莫丽珠问,这衣服的主人呢?萧萧说,哪有什么主人。那个人穿了两件冬装来,旧的一件挂在椅子上,好的那件自己穿走了。莫丽珠恍然大悟,原来是金蝉脱壳,就说,外国人也逃单?萧萧冷笑说,这世界只有好人和坏人,哪有什么外国人中国人。
  晚上回家,莫丽珠将这一出金蝉脱壳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讲完了对皮特说,咱们中国人可不干这个。皮特说好人都不干。莫丽珠想起萧萧说的话,想孙子小小年纪,倒比自己眼界宽阔,知道种族并不能限制人,各种肤色下面流的都是同样的血。她忍不住在皮特脸上狠狠亲一口,皮特嫌疼,哇哇大叫起来。 
                 
  让莫丽珠难过的事情,发生在临近圣诞节的时候。
  那时她已经在富泰茶楼扣了两个月的工,适应了茶楼工作,打工生活变成了新常态。这是莫丽珠到加拿大之后第个圣诞节,她对此充满
  憧憬。莫丽珠看到街上挂起的彩灯,大黑狗家门上挂上了圣诞花环,电视里开始播广告,各种各样的礼物,从帽子手套到睡衣睡裤。所有东西都在打折,圣诞老人穿红衣服,背着礼品袋,麋鹿马车飞上天空。莫丽珠也想多赚一些钱,到了12月,儿子儿媳都放假了,小孙子也放假了,那时候一家人可以在起过节了。
  但是徐伟民说他想去美国,这让莫丽珠有点惊讶。徐伟民说趁圣诞节他去美国打两周工,美国这时候餐馆忙,他的朋友在纽约开餐馆。他这样说时,小米的脸色变得很难看,白皙的脸变得青灰,小米说,哪里不能打工,难道只有美国有餐馆?徐伟民说,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声音也大起来。
  虽然莫丽珠站在小一边,极力反对,徐伟民还是走了,而日乘早班灰狗。他前天半夜才考完试,真是一分钟都不耽搁。小米见徐伟民走了,大哭起来,莫丽珠说,到底怎么回事呢,小米恨道,谁好好的不在家过圣诞节,明摆着他是美国有人了。
  徐伟民在移民加拿大之前是在纽约留学的,后来美国实在留不下,才办了加拿大移民。而小米和孩子直在蒙特利尔。
  我早就觉得不对劲。小米说。
  那你有什么证据吗?莫丽珠问。
  我能有什么证据。我次纽约也没去过。小米说。
  那你就是胡思乱想。莫丽珠说。
  小米说,我怎么胡思乱想?
  你也别胡说八道,吓坏了孩子。莫丽珠压低声音说。
  皮特坐在窗前玩电脑,甲时都是鼠标乱动,此时倒是安静得很。莫丽珠见皮特竖着耳朵,正在听他们说话。皮特只能听懂中文的日常用语,但如果说的比较快或者用书面语时,他就听不懂,只能愣愣地望着你。
  夫妻的事,能瞒得了谁。小米压低声音说,声音中带着哭腔。要不是在纽约留不下,他也不能回来,他根本就不想回来。
  这不是去打工赚钱吗?莫丽珠说。你想的太多了。
  话是这样说,莫丽珠到底心_甲不踏实,小米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徐伟民独自一人在纽约读了五年书,这期间的生活从来没对她说过,谁知道呢?
  徐伟民在纽约住了两周,直到新年过了才回来。这两  个周末奠丽珠决定加班,她不愿意在家中看着小米流泪。
  圣诞节期间茶楼不休息,客人更多了。有天老板娘问她会不会打麻将,她说钱小满的娘打麻将一缺一。
  莫太在国内本来是常在麻将桌上的,听了这话麻瘾上来,就答应第二天去玩。莫太当然不只想玩麻将,莫太认为认识人很重要,每个人都有条道路,认识的人越多,越可能了解不同人的道路,而这些人即使是偶遇,也可能把你带到个未知的道路上。奠丽珠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对此深信不疑。
  钱小满家住在市中心,是个黄白建筑的三层小楼,外观是欧式,进了门,就好像回到中国,家具是红木的,仿古式,坐着没有沙发舒服,倒是很气派。墙上挂着富贵牡丹,桌上是景德镇瓷瓶,瓷瓶边上是发财白菜,还有个招财猫端坐着。之前莫太只看见过只猫胳膊招财的,第一看见两只胳膊一起招财。发财猫金光闪闪,与瓷瓶、发财白菜摆一起,有点不伦不类,但想到这些都是平安发财的象征,莫丽珠就释然了。
  钱小满的娘跟儿子长得截然不同,是个瘦瘦的小老太,虽然眉毛如今只剩下短短半截,眼睛却还清亮,还能看出年轻时的些许风韵。莫丽珠不知道怎样称呼她,别人称她钱太,也就叫她钱太。本来钱太、黄太、马太和程太是一桌,但最近程太回国了,就缺了一角莫丽珠第一次去就感到了阶级的不同,同她们那那种安适相比,自己是个外来人,显得有些毛躁。但莫丽珠并没有自卑,莫丽珠从来没有自卑过,她相信阶级是流动的。
  奠丽珠由个乡下铁姑娘成为赤脚医生,后来又成为正式医生。莫丽珠从没有认输服人。
  她很快了解到黄太以出租房子为生。黄太年轻时在衣厂车衣,十得十分辛苦,好在她脑子灵光,九一之后房市萎靡,她就买房…租,赚了些钱,也赚了一身病,如今孤身人。马太的儿子是医生,本来以为马太可以享福,却偏是她经常不能来,因为她在衣厂打工。
  莫太说,你儿子那么有出息,你还要打工,马太天生张平平常常的小圆脸,把短发抖用小小的铁发卡别在脑后,说话不急不缓。她说,他的钱是他的,我自己赚的才是我的。我再过儿个月就回国了,看见国内的亲戚朋友不能空手,我若让他买礼物,那是不公平,我自己去打工赚钱给亲戚朋友买礼物,是一个心意。
  打了儿圈,钱太便说打不得了,肩抬不起来,莫太就顺手给她按了儿下,钱太说舒服多了,没想到你还会这个。回家的路上莫太想,这未尝不是个病人群体,如果我做按摩,也能赚钱。这样想着,心胸开阔了些,回到家,将推拿按摩的小册子找到,认真研究了一会儿。
  下周打麻将的时候,马太去衣厂加班没有来,钱太说,你再给我按摩下,我这个腰也是疼得紧。莫太就给她按,  边按边拉着家常,手下却认真,  一旦感到钱太有紧张的反应,就改变手法。钱太十分满意,说前条街上有个中医按摩的,她去过几次,费用贵,还不见效果,后来打听说那人不是科班出身,后改行,跟网上学了学,就开诊所,可不是个江湖骗子。又说,如果你开一个诊所,可比他们强多了。
  莫太说开诊所是不行的,我就是探亲,过年半载就回国了。不过倒也叫以为病人服务,我们医生的天职就是给病人解除病痛。钱太揉着肩说,那我就是你的第一个病人了。
  莫丽珠心甲很高兴,对小米说,你看只要有技术,到哪儿都赚得到钱。她就建议小米学,以后养家。小米自徐伟民走后就无精打采,此时也不搭话,只管低头逗弄孩子,不道道想学还是不想学。莫丽珠就住了口。
  过了新年,徐伟民回来了,  进屋就打电话,向纽约的朋友报平安。声音一会高会低,中间还跑到卫生间去,关了门,不知道在说什么。徐伟民打电话时候很激动,看来在纽约玩得很高兴。小米倒平静,既不抱怨,也不问候,好像徐伟民刚放学回家,样。莫丽珠的心却是揪着的。她想要弄个究竟。
  第二天小米一出门莫丽珠就开始盘问儿子。徐伟民也没有瞒的意思,他说,你还记得红闵吗,她在纽约。莫丽珠就什么都明白了,红闵是许伟民的初恋,当年还是因为莫丽珠不同意被迫分手。莫丽珠心中一阵难过,她说,你太对不起小米了。徐伟民低头说,你让我怎么办,红闵那边还有个女儿。莫丽珠就呆住了。奠丽珠想是我造孽,还不如当年让他们好,如今怎么办,许伟民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这样说时眼泪长流,他说,我要知道怎么办
  就好了,这些年两头操心,我哪有心思读书,还找什么工作——一生都毁了。
  莫丽珠说,小米知道吗?
  徐伟民愣愣,说,我没告诉她。
                 
  莫丽珠的新工作进展顺利。莫丽珠随身带个中医推拿按摩小册子,在地铁上都看,把经络穴位记得大概。见了钱小满的娘,就拿出当医生的架势,亲切自然。钱小满……

       刘翔从来没看见过莫丽珠如此黯然又坚定。他抬起头,看见窗外,天上的云朵悠悠地飘过来。
 陆蔚青,加拿大华文作家,魁北克华文作协理事,北美中文作协终身会员。曾获“第二届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二等奖”“北美汉新文学优秀小说奖”“首届加华文学奖”“首届魁北克华文文学奖”等诸多奖项。出版有小说集《漂泊中的温柔》,散文集《曾经有过的好时光》,童话小说《帕皮昂的道路》,作品入选海内外多种选本。
责任编辑 冯祉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