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梅:关口

(2021-05-20 14:55:07)
                                                      关口
                                                                      《民族文汇》2021年第1期 
                                                                      《小说选刊》2021年第6期
                                                                                                           作者:叶梅
http://13842161061.bokee.com/507939503.html
叶梅,女,土家族,1953年生。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多年,现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长。近年作品有小说集《歌棒》《青云衣》,散文集《根河之恋》《追云记》,长篇纪实《美卿》《大对撞》(《粲然》),长篇传记《梦西厢——王实甫传》等。有多种作品被转载、获奖,并翻译成英、法、日、韩、蒙古、阿拉伯、保加利亚、俄罗斯等文字。
创作谈
曾经的关口

野三关是一个真实的地名,它是我的出生地。我对它的了解可谓铭心刻骨,时常不由地因它的悲欢而悲欢,因它的骄傲而骄傲。
湖北巴东野三关是大巴山与武陵山脉在长江三峡一带最为雄险陡峭的关隘之一,被人称为入渝达川第一关,古来蜀道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北宋名相寇准在二十岁任巴东县令时,从长江岸边的县城翻山越岭二百余里来到野三关,见山之苍野,地之荒凉,人之贫寒,动情写下一首《劝农歌》,曰:“苍天在上,后土在下。效我神农,五谷丰登。挽草为业,定居稼穑。乐土归民,传之子孙。”自北宋开始,此地经由一条从宜昌通往恩施的茶马古道,是为关口驿站,挑夫和背脚队、骡马队终年络绎不绝,七个水井五条巷,九步台阶三道楼,层层商铺。然而千百年来,那一带的大多数人依然像同治《巴东县志》所记载的那样,“农人依山为田,刀耕火种,备历艰辛,地不能抗旱涝,虽丰岁不能自给,小则粉蒴根为食”,常年在繁重的劳作和饥寒之中,且加苛捐杂税,匪患兵祸,可谓民不聊生。
1949年10月下旬,野三关迎来了历史崭新的天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以解放恩施为中心目标的鄂西南战役,一举攻克野三关一线的娃娃寨。这正是川东鄂西南的天然屏障,只有一条“之”字形人行道盘绕上山,敌方构筑的坚固工事和暗堡火力十分凶猛,解放军正面攻击遭遇不断伤亡。后来由当地山民为向导,冒险从另一侧无法察觉的悬崖绝壁攀越才终于上了山顶,再与敌方一番激战之后,取得解放鄂西南第一次战役的重大胜利。随后长驱直入,挺进恩施,所向披靡,整个鄂西南不久宣告解放。
这是一个被攻克的关口,也是一个历史性的关口。继而,解放初期的野三关建立起了新政权,开始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让千家万户的贫苦百姓从此“耕者有其田”。那是一个激荡的岁月,摧毁旧世界的洪流滚滚,敌我混杂,爱恨交织,无数人的命运跌宕起伏,惊心动魄。
我不到一岁离开了野三关,但从小听着这些故事,其中的人物多为真实而让人了然于心。本世纪之初我和一群作家沿着318国道从武汉去往恩施,途中夜宿野三关,不由想起父母的讲述,辗转难眠,于是写下了中篇小说《回到恩施》,发表于《民族文学》。这些年里,随着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的相继通车,火车开进了野三关,站在巍峨的群山之巅,昔日雄关早已变为坦途;而在当年区政府所在的石板街上,只见人们丰衣足食,面色祥和。闲聊之中,一个卖咸菜的婆婆说她的孙子考进了清华,一个做豆腐的妇人说她家刚买了汽车……这些听来也算平常的事情却让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想父辈们的血汗没有白流。那些曾经的关口令人实在难以忘怀,我再一次修改了这部小说,前后被载于《重庆文学》和《民族文汇》,并以《关口》为题,表达我对曾经奋斗牺牲、攀越一个个历史关口的先辈们深深的怀念。
谢谢《小说选刊》的转载和传播。
车经过野三关的时候,看到那一片片高耸人云的青山,我就马上想到了我的父亲,他披着一件黑色的大衣,大步走在山道上,两片衣襟一扇一扇的,腰问露出拴在枪把子上的红布条。父亲是山东人,他的家乡守着黄河和华北平原,他不太习惯窄窄的山路,走一段便要停下来歇一歇,捎带着打量一阵这让他感到陌生的长江以南的山峦。父亲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腰,国字脸上有一圈青青的络腮胡,但他总是将它们剃得很干净,他双手插腰站在半山的石坎上,满脸严肃地俯视着山下,黑大衣被他的胳膊肘撑了起来,就像一只展开翅膀的老鹰,那样子十分的威风。
这时,山坳那边传来一个女孩子清脆悠长的山歌,唱的是:"黄色伞一把,紫竹把一根,郎说把伞打,姐说把伞撑,心肝二姐打伞来,遮住你的身"
恩施一带古来号称歌舞之乡,但歌谣的衬词非常复杂,外乡人难以听清唱词的意思,父亲只觉得那声音像是放了蜜糖,十分的甜润。扎着独辫子的谭青秀赶着一大一小两只羊儿,脸红喷喷地朝他跑过来,嘴里说着:"天黑了,区长!"父亲说:"可不,天黑了。"青秀捻着衣角,眼里含着笑说:"我在山那边就看见你了,区长。到家里吃夜饭去吧。"父亲说:"不了。"青秀说:"我爹念了好几次,说区长有些时候没到我们家来了。"父亲说:"等以后吧。"父亲说着抬腿就朝山上爬去,十八岁的谭青秀敬慕地仰着头,一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山顶。
父亲是野三关的区长,那是我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田耳:福地
后一篇:于文舲:失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