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蝶衣羽化
蝶衣羽化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4积分
  • 博客访问:279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组织的几个策略

(2012-10-14 20:51:30)
标签:

杂谈

上学期我们在迎接区园本教研训检查时,评委进班检查教师半日活动后,给我们的意见发聩之一就是教师在过渡环节组织时过于“高控”,没有给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入厕、喝水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甚至喝完水后的折纸活动也是由教师带领着一起折同样的作品,完全没有给予幼儿自由的时间。

对于“过渡环节”怎样做到既能常规良好,又能自然轻松过渡,一度也引发了老师们的讨论,“自由了,就乱。为了不乱,老师就组织了活动,可又说孩子们没有了自由,到底怎样做才是不乱又自由?”

“过渡环节”是两个活动之间的衔接阶段,主要的作用是让幼儿放松身心、自然过渡。这个环节的时间短,但不仅要让幼儿解决入厕、喝水等,还要让幼儿放松身心、更要为下个活动做好稳定情绪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在这里如果教师的方法科学得当,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自然过渡,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还能节约时间,并且为下个活动做好铺垫。

我认为教师在这个环节的角色是“辅助者”,一方面给予幼儿弹性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另一方面要给予“不知道做什么”或“做不该做的事情”的幼儿一些辅助,吸引他们的兴趣,跟随老师自然过渡。我们现在班级的老师通常在过渡环节会使用看书、折纸、听故事等方法,还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谈话聊天

当幼儿去入厕、洗手回到教室后,教师主动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谈话聊天,教师轻松的话题和亲切的样子会吸引其他幼儿参与进来。教师可以再找其他幼儿来聊,聊天对象要更加关注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也可以有目的地找刚才课上表现特殊的孩子,问问他们调皮的原因,或者情绪不佳的原因,巧妙的引导他应该怎样做。这样的方法会增进师幼感情,使一些内向的孩子在与老师亲近后逐渐变得自信,也使一些好动的幼儿增加自我约束力,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有良好的表现。

2、课间“宝盒”

     教师在区域里专门开辟一个“课间宝盒”区,这个区域里的“宝盒”每人一个,“宝贝”取放方便,易于操作,如:裁好的折纸、插片、挑绳、图书等。当进入过渡环节后,幼儿可以来到“课间宝盒”区,从宝盒里拿出“宝贝”自由操作,等教师要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时,幼儿能很快把“宝盒”整理好。“课间宝盒”与区域活动的相似之处是幼儿可以自由活动,不同之处是材料简单没有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要求,完全随幼儿的喜好去操作,另外收放方便,不影响到下个活动的正常进行。

3、儿歌律动

当部分幼儿完成入厕喝水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用录音机放一些幼儿耳熟能详的儿歌律动,教师不做刻意的引领,随幼儿自己的兴趣来跟读或表演。还可以放一些音乐、歌曲等,既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又给予幼儿艺术的熏陶。

4、整理教室

 有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室里一片狼藉,如手工课、折纸课或美术课,幼儿往往来不及收拾就到了入厕时间,这时老师可以安排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来整理教室,教师只分配后任务后就交给各小组来完成。等教室整理好,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活动。这个方法可以培养幼儿整理教室的习惯,也在劳动中了解保育员的辛苦,同时培养幼儿的小组合作能力。

   过渡环节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老师们来不断创造和发现,使过渡环节真正发挥缓解幼儿身心、轻松趣味的过渡,让幼儿在一天的生活中充满快乐。

阅读(1587)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