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组织的几个策略
(2012-10-14 20:51:30)
标签:
杂谈 |
对于“过渡环节”怎样做到既能常规良好,又能自然轻松过渡,一度也引发了老师们的讨论,“自由了,就乱。为了不乱,老师就组织了活动,可又说孩子们没有了自由,到底怎样做才是不乱又自由?”
“过渡环节”是两个活动之间的衔接阶段,主要的作用是让幼儿放松身心、自然过渡。这个环节的时间短,但不仅要让幼儿解决入厕、喝水等,还要让幼儿放松身心、更要为下个活动做好稳定情绪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这个环节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在这里如果教师的方法科学得当,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自然过渡,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还能节约时间,并且为下个活动做好铺垫。
我认为教师在这个环节的角色是“辅助者”,一方面给予幼儿弹性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另一方面要给予“不知道做什么”或“做不该做的事情”的幼儿一些辅助,吸引他们的兴趣,跟随老师自然过渡。我们现在班级的老师通常在过渡环节会使用看书、折纸、听故事等方法,还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谈话聊天
当幼儿去入厕、洗手回到教室后,教师主动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谈话聊天,教师轻松的话题和亲切的样子会吸引其他幼儿参与进来。教师可以再找其他幼儿来聊,聊天对象要更加关注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也可以有目的地找刚才课上表现特殊的孩子,问问他们调皮的原因,或者情绪不佳的原因,巧妙的引导他应该怎样做。这样的方法会增进师幼感情,使一些内向的孩子在与老师亲近后逐渐变得自信,也使一些好动的幼儿增加自我约束力,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有良好的表现。
2、课间“宝盒”
3、儿歌律动
当部分幼儿完成入厕喝水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用录音机放一些幼儿耳熟能详的儿歌律动,教师不做刻意的引领,随幼儿自己的兴趣来跟读或表演。还可以放一些音乐、歌曲等,既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又给予幼儿艺术的熏陶。
4、整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