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律动创编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2-10-14 20:49:51)
标签:

杂谈

今天中午参加了分园教研活动,这次的活动围绕创编律动活动,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了层层递进的学习。教研组长顾老师准备非常充分,活动前准备了律动视频、PPT和各种律动音乐。她先从律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律动动作的规律还有各年龄段的音乐特点等理论方面进行了梳理,为教师进行创编做好了理论铺垫。随后分别播放小班和中班的律动音乐,让个别教师代表来进行实践创编。随后再播放“喜洋洋”音乐让全体教师分成几组来进行大班律动创编。

刚开始创编时,老师们对这种音乐名称没有明确指向人物(动物)或情景的民族音乐不知如何下手。后来我提示包饺子、看花灯、做年糕等情景后,老师们逐渐打开了思路,随之各个小组创编了“走亲戚”、“赶集”、“洗澡”等模仿律动。大家的创意与音乐的节奏、风格都很吻合,抓住了音乐欢快、喜庆,节奏鲜明的特点,编排的律动动作很具有完整的情景性。

但在观看大家的创编过程中,我发现教师们在创编律动活动时还存在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1、掌握音乐特点

音乐是律动活动的骨骼,没有音乐的支撑,律动活动则缺少节奏的和谐和旋律的情绪渲染。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风格是律动创编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创编前首先要明确音乐的节拍、节奏,要熟悉音乐风格,要拆解每个音乐段体的特点,要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思考创编的情景、内容和动作。而我们在创编时,大部分老师草草听了一下音乐后就确定了主题,甚至对音乐的三段体都没有清楚的区分出来,然后便将创编重点放在了情景表现上。因此导致在表演时,出现动作跟不上节奏、三段体的音乐动作没有明显区别、不能跟着音乐表演完整等,音乐不是律动主角倒变成了情景剧的背景音乐。

2、创编在幼儿原有经验之上

创编律动活动通常以生活动作模仿和动物模仿为主。在创编时了解了音乐特点后,教师要确定创编主题,这时不论是生活模仿还是动物模仿,都要考虑到是否是幼儿熟悉或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果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学习起来会得心应手,还能启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如果选择的是幼儿陌生的生活情景或动作,就会阻碍幼儿理解动作所表达的意义,更不能了解律动主题内容的内涵。如,今天一组老师们创编的“赶集”,大部分幼儿对“赶集”没有生活经验,如果改成“去菜场”或“逛超市”,幼儿会易于理解接受,联想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3、创编要以幼儿为主体

在创编活动中我发现老师们讨论和创编的动作多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去创编,没有站在“我是幼儿”的角度去考虑动作与情景是否适宜幼儿理解,是否适宜幼儿表演,是否适宜集体教学。两个人的创编动作已经满场“飞”,不知道全班30多个小朋友也这样来表演会是怎样一种“沸腾”的效果。

律动活动与舞蹈有很大的区别,律动的特点是重复、有规律,易于幼儿表现和记忆,因此在编排动作时要抓住典型的动作来表现,不要与幼儿舞蹈相混淆。我认为小班的律动一般动作可控制在34个,以坐着表演为主,主要以身体的动作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中班的律动不能超过3个段体的音乐,每个段体的动作组合不能超过4个。并且中班创编的律动可以坐着表演也可以站起来加入简单的下肢动作,但不易于复杂的行进动作。大班的律动音乐可以重复音乐段体,但不能重复超过3次。每个段体的动作不能超过5个动作组合。大班律动的音乐选择要更加突出音乐风格,动作的模仿与音乐欣赏相结合。教师在创编动作时要留给幼儿自主创编的空间。动作可以运用规范的舞蹈动作,并且舞蹈名称要告之幼儿。可以加入较复杂的行进动作和集体队形的变化,在动作编排时要考虑到培养幼儿的相互合作能力。

律动活动的研讨才刚刚开始,如何将每次学习中的所得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才能体现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才能让教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教研活动是引领,真正的延伸还要依靠老师们的实践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团队整体的教研能力,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