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重见缟衣郎①,
岳父家重看见白衣丧服的儿郎,
群婢相看掩泪光。
众婢女相互看见掩面遮挡泪光。
特送伤心小甥女, 特别是送我的伤心的小外甥女,
绕身啼唤觅姨娘②。 围绕着我哭泣地寻找着她姨娘。
【注】
①
谢家,指晋谢安家族。亦常用以代称高门世族之家。此处王次回以妻贺氏比谢道韫,谢道韫嫁与王氏家族的王凝之,故自以王家自比,谢家即是其岳家。缟衣郎,旧时居丧着白色衣服,故云。此指自己。《明史·史可法传》:“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縞衣发丧。”
②
姨娘,指王次回妻贺氏。
二
归宁去日泪痕浓①,
回到娘家临走时泪流纵横,
锁却妆楼第二重②。
锁上娘家的妆楼在第二重。
空剩一行遗墨在, 空剩一行生前写下的遗墨,
丙寅十月十三封③。
丙寅年十月十三亲手题封。
【注】
①
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诗·周南·葛覃》:“害澣害否,归宁父母。”朱熹集传:“宁,安也。谓问安也。”
②
第二重,此言锁了二重门。
③
丙寅年,为天启六年(1626),是王次回妻贺氏死于戊辰年(1628)的前二年。十三封,原书作“十王封”,似误。作者自注:“妇以丙寅六月归宁,十月返舍,以望后三日为慈人生日也。外母虚以待其再至,而遘疾日深,荏苒不起。今双扉宛然,手封犹在,伤哉!”
望后三日,为十八日。慈人,指王次回之母。外母,指贺氏之母、王次回之岳母。
杂悲三首
一
旧碧罗衾旧茜衣①,
旧日的蓝绸被旧日的绛红上衣,
药痕和泪遍淋漓。 汤药的水痕和她泪痕斑驳淋漓。
开箱瞥见心如捣②,
打开箱子看见了忧心如被击捣,
似见攒眉忍痛时。
好像看见了她眉头紧皱忍痛时。
【注】
①
碧罗衾,蓝色绸被。茜衣,绛红色的衣服。
②
开箱,开衣箱。心如捣,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悲痛。语本《诗·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擣。”
二
检得残笺两幅馀①,
遗物发现残留纸条两三幅,
为将医药饷离居②。
为了邮寄医药给在外丈夫。
自言臂颤难成字,
自己说手臂颤抖难写成字,
特为关心力疾书③。
就为了关切尽力握笔来书。
【注】
①
残笺,残缺的信件。
②
此言邮寄医药给在外的王次回。离居,离开居处,流离失所。此指王次回。语出《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孔颖达疏:“播荡分析,离其居宅,无安定之极。”
③
力疾,勉强支撑病体。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文早春作》诗:“力疾坐清晓,来诗悲早春。”
三
泪寒鳏枕月来迟①,
孤枕上泪水冰凉月儿来的迟,
记得前秋作伴时。 记起前年秋天与你作伴之时。
痛剧夜分常隐忍, 夜半时分常常是忍住那剧痛,
愁声不令醉人知②。 病痛呻吟不让我这酒醉人知。
【注】
①
鳏枕,鳏居睡枕。元方回《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一夕偶不饮,鳏枕听遥更。”
②
醉人,指王次回醉酒。
记永诀时语四首①
一
病眠常自断炊烟,
卧病在床常常是自不能做饭,
旷废苹蘩十二年②。
不能尽妇道的职责一十二年。
侍奉姑嫜多阙略③,
侍奉婆婆和公公也多有不周,
敢劳捐赐饭含钱④。
哪敢指望死去能赏赐饭含钱。
【注】
①
作者自注:“俱出亡者口中聊为谐叙成句耳。”
②
苹蘩,苹和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诗·召南》有《采苹》及《采蘩》篇。《诗·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后以“苹蘩”借指能遵祭祀之仪或妇职等。此处指贺氏自言失妇职。十二年,前言“十载”,此言“十二年”,“十载”当是成数,“十二年”当是确指,则王贺结婚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王次回23岁。
③
姑嫜,丈夫的母亲与父亲。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阙略,缺漏,疏失。
④
饭含,亦作饭唅,古丧礼。以珠、玉、贝、米等物纳于死者之口。《战国策·赵策三》:“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后汉书·礼仪志下》:“饭唅珠玉如礼。”刘昭注引《礼稽命徵》:“天子饭以珠,唅以玉;诸侯饭以珠,唅以璧;卿大夫、士饭以珠,唅以贝。”
二
白苎秋衫自纺成①,
白纻的秋衣还是自缝自纺,
十年簪髻嫁时荆②。
十年来的发簪还是嫁时妆。
愧因买药金珠尽, 为买药惭愧金银珠宝典尽,
浪负人间侠女名③。 白担个人间侠女的名声香。
【注】
①
白纻,白色的苎麻,可制衣。一般春夏穿用,此言秋衫,可见窘迫。唐张籍《白紵歌》:“皎皎白紵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
②
荆,荆钗,荆枝制作的髻钗。古代贫家妇女常用之。唐李山甫《贫女》诗:“平生不识绣衣裳,閒把荆釵亦自伤。”此处“十年”恐亦是成数。
③
作者自注:“余内家素豪侈,而妇实俭约。居恒布衣,十年不制。病革之日,箧无金珠,唯典券数十纸,皆频年药债,及女伴戚属困乏者所移贷耳。内外尊人,咸咎其靡费及好施而自窘乏。妇心冤之。于永诀时,自白一二语,实不能达意也。”侠女名,指贺氏“好施”,故称侠女。内家,内人、妻子之家。病革,病急。语出《礼记·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郑玄注:“革,急也。”典券,典当的凭据。移贷,替他人借贷。内外尊人,娘家与婆家的长辈。
三
爷娘茶食福难消①,
爷娘茶点糖果的福分难能消受,
只剩灵筵一椀浇②。
只剩下灵堂筵台上一杯酒来浇。
心性自甘贫薄惯,
心性自来甘于清贫淡薄的生活,
不烦频送纸钱烧。
不必烦劳频繁地送纸钱坟上烧。
【注】
①
茶食,指糖果、脯饵、糕点之类的零食。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婚姻》:“次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
②
灵筵,灵堂几筵。
四
三年侍疾不辞勤①,
三年来侍奉我养病不辞辛勤,
药碗炉熏仗阿云②。
药碗放在炉上温熬全仗阿云。
诀别赠言唯自爱, 临死赠送遗言只有一句自爱。
开箱留赐一拖裙③。 打开箱子留赠一条拖地长裙。
【注】
①
三年,当是贺氏卧病三年。
②
作者自注:“妾名,见《北史》。”
③
拖裙,裙摆拖地的裙子。明袁宏道《得舍弟徐州书》:“昨日宫罗新裁剪,为伊留得半拖裙。”
重遣三首①
一
手调姜橘奠夫文②,
刘令娴手调姜橘的奠夫祭文,
曾向秋灯读与君。 曾经在秋日灯下读来给你听。
今日是夫先设奠, 今日里是丈夫先来设奠祭祀,
一盂新茗荐青芹③。
灵前祭献上一杯青芹的新茗。
【注】
①
重遣,重遣悲怀之意。
②
作者自注:“刘令娴《奠夫徐敬业文》:‘敬遵先嗜,手调葁橘。’余妇病消渴,日引茗数十杯。垂殁,思芹竟不可得。亡后六日,而新茗至矣。”刘令娴,南梁女诗人,徐悱(字敬业)之妻。思芹,想吃芹菜。亡后六日,即头七日祭奠。
③
荐,祭献。
二
想像幽魂万一临,
想象你死后的魂灵万一来临,
炉烟风定酒三斟。
风不吹香炉烟三杯酒为你斟。
生前惜不加餐饭,
可惜你生前不知努力加餐饭,
病压愁侵直到今。
病魔压身愁苦侵袭直到如今。
典君钗玦换香焚①,
典卖簪钗首饰换来香火焚,
卖我琴书为买坟。
卖我的琴书为了给你买坟。
愁事促人朝夕去②, 愁事催人早晚向黄泉走去,
更忧荒略不如君③。
更担心境遇不如你个妇人。
【注】
①
玦,佩玉。香焚,此处焚香为祭奠之香。
②
朝夕去,早晚离家而去。
③
荒略,不善经营与生活。
午节外母仍赐一缣泫然赋谢①
念我无衣节贶添②,
念我无衣穿节日来置添,
感怀惟有泪痕淹。 心中感谢只有泪痕洗面。
羸形著惯当年素③,
瘦身穿惯了当年的素衣,
虚赐精工一匹缣④。
白赠我精巧的一匹丝绢。
【注】
①
午节,端午节。外母,岳母。缣,双丝的细绢。
②
节贶,节日赏赐。
③
素,此指素朴衣物。
④
精工,精致工巧。《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重过妇家
一
未嫁年时一架书,
未嫁人的时候有一架诗书,
年年秋曝满庭除①。
年年秋天里曝晒满院来铺。
如今总怕添悲泪,
如今是总怕见书添悲洒泪,
锁向空楼任蠹鱼。
锁在空楼交给吃书的蠹鱼。
【注】
①
曝书,旧时有七夕晒书之俗。《太平御览》卷三一引晋王隐《晋书》:“时 七月七日,高祖方曝书。”庭除,庭院。宋陆游《大雨》诗:“几席乱鼃黾,庭除泳鹅鸭。”观此句与上诗,王次回端午与七夕尚在金坛。
二
尊姑相送石屏南①,
岳父岳母相送到院中假山南边,
悼死嗟生两不堪。 想死者念生者两者都令人不堪。
挥泪万千叮嘱遍,
流淌着眼泪叮嘱了千遍与万遍,
只教珍重视遗男②。
只是叫我珍爱照顾丢下的儿男。
【注】
①
尊姑,此指岳父母。石屏,壁立如屏的院中假山石。唐高适《宴韦司户山亭院》诗:“苔逕试窥践,石屏可攀倚。”
②
遗男,遗留下的男孩。此为押韵用“遗男”,实则贺氏只遗一女。
吴行舟中漫兴
一
率尔东游不裹粮①,
轻率地东游不带着干粮,
斜风洒雨遍船凉。 邪风裹着雨满船地冰凉。
都无长物惟存砚②,
全无一点多余只有笔砚,
净扫闲心剩爱香。
扫净闲心只剩下爱熏香。
十载索居成懒癖③,
十年来独处养成懒习惯,
一生多累为柔肠。
一生多牵累就为这柔肠。
欢筵到处兴悲感, 欢宴到处发人悲伤情感,
羞听狂时旧乐章。
不愿听轻狂时的旧乐章。
【注】
①
率尔,轻率貌。唐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僕虽騃,亦粗知自爱,实不敢率尔为也。”裹粮,谓携带熟食干粮,以备出征或远行。语出《诗·大雅·公刘》:“迺裹餱粮,于橐于囊。”朱熹集传:“餱,食。粮,糗也。”
②
长物,多馀的东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大﹞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餘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③
索居,孤独地散处一方。《礼记·檀弓上》:“吾离羣而索居,亦已久矣。”郑玄注:“羣,谓同门朋友也;索,犹散也。”
二
睡足空船夕照黄,
空船上觉睡够了夕阳金黄,
水程三日酒为粮。 三日的水路都是以酒为粮。
招谗宋玉因词貌①,
宋玉招谗因为是文辞面貌,
助懒嵇康是老庄②。
嵇康懒散加重是喜欢老庄。
好友仅能同笔砚, 好朋友只能共同挥笔临池,
美人难与共杯觞。
美人也难与一起举杯行觞。
醉偕俗客无聊甚, 和俗客喝酒只是无聊之极,
聊当长歌哭几场③。
暂且当作长歌来哭它几场。
【注】
①
宋玉,战国楚人,相传为屈原学生。好词赋。招谗,事见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词貌。“词”指“口多微词”,“貌”指“体貌娴丽”。
②
嵇康,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为竹林七贤之首,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嵇康尚老庄,曾说“老庄,吾之师也!”旷达狂放,自由懒散,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称:“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
③
长歌哭,以歌代哭。多指用诗文来倾吐悲愤之情。《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半塘遇邑人庄敛之同游虎丘山后方舟抵锡山获汲而归①
几拍歌声在半塘,
是几拍的歌声唱响在半塘?
感君同载不嫌狂。 感谢同在一船不嫌我轻狂。
里中可语人偏少②,
乡里可共语的人偏是太少,
世上无情事却忙。
世上无情世事却令人奔忙。
树石那知山后好③,
哪知道山后的山石树木好!
茶泉端爱雨前香④。
就爱这雨前茶冲泉水清香。
惠施欣与庄生对⑤,
有惠施高兴地与庄生相对,
不觉无言送日长。
无言度日也不觉得白日长。
【注】
①
半塘,地在苏州,七里山塘之半称半塘。庄敛之,不详。有医书之作。虎丘山,地在苏州西北,为名胜之地。锡山,在今无锡。获汲,得到汲取的惠山泉水。
②
作者自注:“予里中人百许,聚吴阊而登山者仅一二。”
③
作者自注:“游人率至前山便止耳。”
④
作者自注:“至惠山适雨后泉浊,待之良久方清。”
⑤
惠施、庄生,《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此言,不来山后的人如惠施不知庄子知鱼之乐一样不知我后山游之乐。
余有湖滨旧寓将往寄迹友人陈旅食之囏勖以归计口占答之①
无聊身世寄扁舟,
一生无聊只有托身一叶扁舟,
感愧良朋阻浪游。 愧谢良朋劝阻我浪荡地远游。
休替行人忧桂玉②,
不要替行人担心柴米太昂贵,
在家愁似客中愁。
在家的忧愁就同客中的忧愁。
【注】
①
湖滨,疑指太湖之滨。陈旅食之囏,其人不详。勖,勉励,劝慰。
②
桂玉,柴比木贵,食比玉贵。比喻昂贵的柴米。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説。’对曰:‘楚国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謁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薄暮独吟
烟墀搔首晚天青①,
烟霭笼罩台阶搔首仰望晚天青青,
夕照墙根写瘦形。 夕阳在墙根画出我那瘦削的身影。
逝者命同风剪烛②,
死者脆弱的生命如同风吹的蜡烛,
怜人心碎雨淋铃③。
痛惜的生人心碎犹如悲歌雨霖铃。
酒枪近日都调药④,
近日温酒的酒器都做了调药药具,
歌婢新来与诵经。 新来的唱歌婢女在为我诵读佛经。
明月满城箫鼓夜, 在满城明月皎洁萧鼓声声的夜里,
闭门愁绝卧空庭⑤。
关门躺卧在空屋无边的愁思蒸腾。
【注】
①
墀,台阶。
②
风剪烛,风吹蜡烛,亦作风烛。比喻人命脆弱。《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古辞〈怨诗行〉》:“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
③
雨霖淋,唐教坊曲名。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补遗》:“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唐元稹《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④
酒枪,旧时一种三足温酒器。《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元年》:“闻喜公子良持酒枪,南郡王长懋行酒。”胡三省注:“枪,楚庚翻,盛酒之器。”
⑤
作者自注:“六月十九日,俗传为大士生辰,盛陈法会,夜张灯火,萧鼓铿沸。虽静坊曲巷,士女联肩。余独以悼亡不出。”此句可知,六月十九,王次回已离金坛在外。
仲父水部公世母焦孺人余妻贺氏相继奄逝七月之望
同诸父昆弟设荐盂兰盆道场即事栖感因申慧命用遣悲怀①
两月三丧哭不干②,
两个月三次哭丧泪痕都未干,
雁行相对雪衣冠③。
兄弟相对是如雪白衣和白冠。
红灯照渡同千盏④,
红灯照着河面同样是一千盏,
翠竹扬旙各一竿⑤。
举起佛幡各都是一根翠竹竿。
几处旧家都梦影,
几处旧日的家中都梦萦亡影,
一丛新鬼暂盘桓。 一堆新鬼也暂时难舍地盘桓。
他生未必重相认, 他生相聚未必能重新地相认,
但悟无生了不难⑥。 悟透无生无灭全不与己为难。
【注】
①
仲父,叔父。水部公,曾任职水部,故称水部公。世母,伯母。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夫人的称号,亦泛指妇人。奄逝,去世。七月之望,七月十五,旧俗为扫墓日,称鬼节。据此,王次回七月十五回金坛。栖感,栖栖劳生之感。慧命,指弘传的佛法。佛教以智慧为法身的寿命,智慧夭,则法身亡,故云慧命。即此诗末句所云“悟无生”之佛理。
②
三哭,为三人逝世而哭。
③
雁行,雁行有序,因以比喻兄弟。语出《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 陈澔集说:“父之齿,兄之齿,谓其人年与父等,或与兄等也。随行,随其后也;鴈行,并行而稍后也。”雪衣冠,白衣帽,丧服。
④
此句言祭奠放河灯。
⑤
此句言各持青竹做的送丧纸旙。
⑥
无生,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唐王维《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明何景明《近寺》诗:“亦知身是妄,从此学无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