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内在“品质”
(2022-12-06 16:34:01)
一个多世纪前,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短篇小说《品质》塑造了一位诚实守信、技艺高超的制鞋匠的艺术形象。这篇作品以第三视角撷取其人生几个片断,描写了其从高光走向没落,直至黯然离世的一生。这位名叫格拉斯的鞋匠,是名日耳曼人,他与兄弟一起在英国最繁华的大街租了套房子,专门手工制鞋,凭高品质赢得了不少的顾客,甚至为王室制鞋。随着时代变迁,他的生意日渐清淡,本来宽敞的铺面不得不与其他人合租,但他仍执著坚持产品品质不动摇,终日劳作来维护店面日常运转,最后饿死。作者意即在工业革命浪潮冲击下,大量手工艺人生计日益艰难,乃至破产,格拉斯兄弟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今天读来尤其令人警醒。
不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坚船利炮,在强行打开东方国家大门之后,向这些国家输送大量廉价工业品,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农业与手工业纷纷无不受到巨大冲击,百业凋零,民不聊生。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茅盾先生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与叶圣陶先生《多少了三五斗》等小说,都直面当时社会问题,即在工业革命浪潮对传统农业带来巨大冲击,农民增产不增收,破产悲剧在每天上演。
做得最好,并不一定适合在这社会生存。无论是谁,人生都要准确定位。用诚实劳动换得生活所需,出发点不错,可还需辅以生存智慧。毕竟我们已经走过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单凭自身劳动很难立足于社会。在社会化大生产环境中,每个人需要服务于社会,然后再从社会获得生活发展所需。个体所作所为必须符合社会价值准则,在其中获取生存空间。就格拉斯来说,其制作皮靴确实产品质量好,适脚并且耐穿。制靴每个环节,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他这种做法,质量是保证了。在前期,他凭产品高质量赢得了市场。赢得市场之后他再没有新动作,而是墨守成规,不作任何创新。时代在不断进步,他不懂变成,而是通过不断退缩来与社会抗衡。通过挖潜,即不断劳作与挤压个人需求来满足社会需要。其结果被活生生累死与饿死。
工匠精神重要基因之一就是创新精神。社会每时每刻都处于变革之中。有人讲,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而这种变,其主流是让社会越变越好,时刻打破传统的固有阶层的限制,让更多的人受益。中国传统农业,几千年来基本沿用相同耕作方式。劳动强度高,劳动产出率低。上世纪八十年代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精耕细作向土地要粮食。受限于种子等多种因素,农业单产增长空间极为有限,基本上达到单产天花板。加上改革开放导致大量外国廉价粮涌入国内,压低了粮食价格,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土地撂荒屡禁不止。变革农业生产式已成为大势所趋。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已有十几年时间,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 ,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差距逐渐缩小。有专家预言,未来都是高科技人才种田。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种田更为科学高效。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将成倍提升。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用不到百分之五的人口,养活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我国现在还有六亿人在农村,直接间接靠农业生活,农业提升空间还很大。
作为工匠精神内核之一,创新不可或缺。就上面格拉斯来讲,在伦敦人们十分欢迎其靴子过硬的质量,一般难以忍受其供货的慢节奏,导致用户慢慢流失。保证产品质量,并非一定要事必躬亲,创新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应该不难做到。也许是出于对他人的不信任等诸多因素,产品效率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其竞争优势也日渐被削弱,直至被淘汰出局。
导致格拉斯悲剧的原因,也可能源于自身革新的能力而不仅是意愿欠缺。革新的前提是知识与能力的储备。在中国历史有诸多例子可以佐证。如一个人带了根竹竿进城。他所带的竹竿太长而城门太窄,他先试图竖着将其拿进城,结果进不去。后来又试图横着将其拿进去,结果还是拿不进去。无奈之下,听从旁人建议,把竹竿锯成几段,终于可以将竿子拿进城了。可这锯短的竹竿已无大用。如果采用直接拖行办法,再长的竹竿都可以拿进城去。这案例说明,在特定环境中,个体能力有局限性。解决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不断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原创性的成果,以推动所在领域不断进步。从这点来讲,学习能力当是工匠精神至关重要的核心能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习能力不仅对于普通人,对于铸牢工匠精神十分重要。也如格拉斯。他深知高质量高品质才能赢得客户,但他不清楚在质量之外,时效、款式、态度等等都是客户体验的重要支撑。作为其老客户的“我”,没有见到他之前,有一种迫切的向往,可与他接触之后,又感到很重的压迫感,产生急于逃离的冲动。这不能不与其个人特质有重要关系。也许有人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人慨叹人心不古,社会变革对诚实劳动者不公。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之真理。只是,在不否定社会对创新的认可与激励前提下,是可以用制度保障那些被掀下时代马车的人,不被车轮所辗压,可以适当提供适当的庇护所,这种庇护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但绝不能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12月6日完成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