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八戒形象透视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2022-11-25 23:01:30)【摘要】猪八戒入赘高老庄到被逐出高老庄,是其宿命。中国传统婚姻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婚姻已被深深打上世俗烙印——男权时代,无“权”枉为男。
【关键词】
《西游记》中最世俗、最人性形象非猪八戒莫属。唐僧师徒四人,唯他有婚姻经历,在两性问题上痴心不改,并为此吃尽苦头。他身上仙性最少,烟火气最浓,吃尽千般苦,助唐玄奘取得真经,也没有成佛,被封为佛前净坛使者——残汤剩饭,扫盘子的。遇到困难挫折,他最早打退堂鼓——散伙,回高老庄去。猪八戒没有认识到,他有生之年,已经不能再回高老庄——高老庄已经彻底把他给抛弃了。
猪八戒前身为天庭天蓬元帅,因酒后乱性,非礼嫦娥,被玉帝贬下人间。投到猪窝里,长一副丑陋的尊容。因其颇有气力,犁田打耙,无所不能,被高老庄高老太爷相重,入赘高家。后本性暴露,好吃懒做,天马行空,不服管教。高老太爷认为他这是败家行为,请僧请道“降魔”。其最终被孙悟空降伏,被唐僧收为徒弟,出家当了和尚。猪八戒保护唐僧赴西天取经,沿途历尽艰辛,终成正果。
猪八戒身出名门,只因自身行为不检点,落得如此下场,成为人皆可愚弄的对象,也成为中国传统婚姻中倒插门女婿经典“标本”:形象丑陋,性情懒惰,地位低下。在男权社会,但凡有血性或者有生存根基之男子,都会选择自立门户。男性倒插门被认为是不光彩的,是没有能力的表现。为延续本家香火,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家庭才会选择招女婿。女婿倒插门,有一个体面名词叫“入赘”。“赘”为累赘,是女家的负担。入赘岳父家,男子要承担家庭所有脏活、累活,除此之外,随时有被扫地出门之危险。
高老太爷膝下无子,仅有三千金,香火无以为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高老太爷深谙此理。嫁大女二女,留下小女翠兰“要招个女婿,指望他与我同家过活,做个养老女婿,撑门抵户,做活当差”。猪刚鬣(八戒)上无父母,下无兄弟,愿与人家做个女婿。因其“模样儿齐整,无羁无绊”,被高老太爷相中。用高老爷话说:“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用孙悟空话说:“那怪也曾对我说,他虽是食肠大,吃了你家些茶饭,他与你干了许多好事。这几年挣了许多家资,皆是他之力量。”只因其长相丑陋,食量大,被高老太爷拿捏了个理由,“我为招了他不打紧,坏了我多少清名,疏了我多少亲眷”。不仅要扫地出门,还要“剪草除根”,“但得拿住他,要甚么文书?就烦与我除了根罢”。绝情到如此程度,猪八戒结局之悲,可见一斑。倒插门被认作中国传统婚姻最不光彩的形式之一。
中国传统幸福美满婚姻生活,几乎没有出现男性入赘女家版本。究其原因,男权社会,倒插门男性没有主导生活的地位与尊严。再贫贱之人,即便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如果成为婚姻主导者,也能造就经典的幸福。黄梅戏《天仙配》中,董永无钱葬父,卖身为奴。获得天庭七仙女青睐,委身下嫁,寄居破窑。董永与七仙女夫唱妇随——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成为他们爱巢,其乐融融——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七仙女放弃天庭荣华富贵,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与董永“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董永与七仙女将中国式的经典爱情发挥到极致,激发了多少痴情男女爱情幻想。神仙眷侣牛郎织女,给后人演绎了农耕文明时代爱情经典版本。牛郎父母早亡,被哥嫂赶出家门,只得与其唯一家产老牛相伴。不承想这老牛是天上的牵牛星下凡,经其牵线,牛郎织女相识相爱,自结茅屋,共同经营爱巢。男耕女织,生儿育女,生活美满。
高家富有,猪八戒与高家小姐难拥幸福生活;牛郎与董永贫困至极,却深受上天眷顾,佳偶天成,元气满满。男性独立人格与地位,是幸福婚姻前提与基础。
传统婚姻往往超出了婚姻本身,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下面简要谈谈。
婚姻异化成政治联盟重要形式。早在氏族社会时期,氏族之间通过婚姻,形成氏族联盟。因婚姻加入,联盟变得微妙。进入阶级社会,联姻成为统治阶级非常重要政治手段。早在春秋时期,秦穆公娶晋献公女儿为妻,后秦穆公将自己宗室之女分别嫁与晋国三个国君。其中,将宗室女怀赢嫁给晋公子重耳为妻,并派重兵护送重耳回晋执掌政权。秦晋利用婚姻纽带结成战略联盟,后人用“秦晋之好”形容男女双方结为婚姻。汉以降,这种婚姻被称“和亲”。中国历朝历代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和亲:王昭君与匈奴单于和亲,唐代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分别与吐蕃松赞干部、尺带珠丹等结为婚姻等,利用婚姻结成政治战略联盟,以求边疆安定,各民族友好相处。
上层统治通过联姻方式,扩大自己政治势力。曹操献生女于汉献帝为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曹魏政权打坚实根基。孙策与周瑜,分娶江东二乔,双方主臣关系加上连襟关系,精诚合作,为建立东吴政权奠定坚实的基础。刘备入川,与当地门阀攀亲,娶同宗刘瑁遗孀、吴懿之妹为妻,为建蜀汉政权奠定基础。
中国传统人生的三大幸事中二件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喜剧结局却不能掩盖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婚姻双方必须讲究门户观念。由于门阀观念,攀龙附凤,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臆想,不可能有牢固的婚姻,更难谈双方的幸福。董永与七仙女婚姻、牛郎与七仙女婚姻,最终成为悲剧,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地位悬殊——一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一方生活于社会最上层,金字塔底部与顶部有云泥之别。家庭解体,亲人离散,相见艰难也是必然结局。虽有七夕鹊桥相会的佳话流传,那也只是人们良好愿望的一种折射。《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婚姻,可谓一波三折。红娘穿针引线,张生与崔莺莺有了白头之约,崔母却极力反对。相国寺张生借助外力,帮助崔家解除危机。崔母以“相府三代不招白衣”逼张生赶考,求得功名,才有大团圆结局。
中国传统“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现实生活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争战,兵败彭成,为逃脱楚军追击,仓皇间,他将妻儿全部推下兵车,独自逃命。上层社会如此,下层更是如此。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揭露了中国传统婚姻典妻陋习。春宝父亲为生活所迫,将妻子典给一秀才作为代孕工具。夫妻受辱,亲人离散,人性被扭曲。夫妻共患难、长相厮守不容易,同甘更难。夫妻背信弃义当推宋代陈世美。此人源于包公《铡美案》。朝廷开科取士,陈世美拔头筹中了状元,得皇太后宠爱,招为东床驸马。结发妻子秦湘莲携子寻夫,陈世美不仅不予相认,还对妻儿举起屠刀。陈世美抛弃发妻,虽然不乏公主(皇帝的妹妹)横刀夺爱,其内中也有发妻与自己当今地位不相称思想在作怪。
中国传统婚姻十分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擅自作主,就等于葬送了自己一生幸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虽然叛逆而最终结合在一起,也相信贫贱生活不会动摇他们的爱情,结果司马相如抛弃了卓文君。与其说司马相如风流成性,卓文君年老色衰,倒不如他们婚姻没有通过认证,司马相如不能承担世俗重压而产生变故更恰当。当司马相如清贫浪子,对婚姻可不拘一格,当其飞黄腾达,游走于上流社会,不得不爱惜自己羽毛。这种婚姻思想传承很久,可谓源远流长,直到《骆驼祥子》,这种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祥子与虎妞私定终身,虎妞父亲刘四不认账。虎妞得不到父亲资助,难产而死。
中国传统婚姻与感情没有必然联系。英雄美人、才子佳人、知音共赏式爱情基础上缔结的婚姻,更多是人们通过文学形式反映出来的美好理想与愿望。所谓“三生石上有前姻”让婚姻主角接受现实安排噱头而已。婚姻主角双方主动权被别人操纵。即便通过“先结婚,后恋爱”的方式,建立了感情基础,也有可能被强大势力硬生生毁掉。像刘兰芝与焦仲卿婚姻悲剧就是如此。《孔雀东南飞》叙述了这个悲剧婚姻。刘嫁到焦家,夫妻两情相悦,情深意浓,但是焦母不喜欢刘,逼儿子休妻,将刘赶回娘家。不敌外部压迫,刘焦双双殉情。宋陆游与妻子唐婉青梅竹马,夫妻琴瑟和谐。因陆游耽于温柔乡不求进取,陆母强行拆散这对鸳鸯。唐婉被迫改嫁,抑郁而终,成为陆游终身的痛。
中国传统婚姻是大时代背景下包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生存法则的外在体现,是各种世俗角逐的综合产物。中国传统婚姻,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大百科全书。
(这是06年的一部旧作,无意中翻找出来,保持原样,聊作充数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