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涨姿势 |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今年搞成了慈善误会。怪只怪这次的主题是“China: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中国:镜花水月”。
于是,中国人被Rihanna的煎饼加蛋礼服、大表姐的花肚兜,以及火树银花头饰和福娃成精造型震惊得七零八落,只能说时尚我不行,中国风,你们歪果仁不行。
作为一种异域文化,西方玩“中国风”不是一天两天,至少可以上溯到马可波罗同志还在世的时候。不过每当我们看到一些号称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时,还是会一秒跳戏。今天,壹读君(yiduiread)就带你们领略一遍歪果仁眼中的“中国风”。
百分百中国风的实习壹读君 | 董艺雯
1、路易十四cos中国皇帝
欧洲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时(也就是康乾盛世那会)曾长时间流行“中国热”,茶会舞会是中国主题,绅士们流行读中国游记,妇女们也跟风学习中国刺绣。具体“中国”火到什么程度呢?1700年,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盛大舞会,而他穿的正是中式服装,并且学着中国的皇帝,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使得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

如你所知,与此同时,中国的雍正皇帝在搞文字狱把汉族读书人一排排砍脑袋的业余时间,也萌萌地cos着汉族文士,顺便玩了一把西式装扮。

可见,尽管远隔半个地球,非我族类,但喜欢cosplay是东西方皇帝的共同业余爱好。
2、17世纪的中国博士,从刚果来
不过那时候一般的欧洲人也并不怎么了解中国。
1692年,一部名叫《中国人》的舞台剧在法国上演,剧情简单描述一下,男主为了娶到心爱的女主,要在岳父面前展现自己的伟岸形象。但是迫于竞争的压力,机智的男主想到了让自己的仆人阿勒甘先假扮成求婚者在岳父面前出丑,这样一来就能突出自己的优秀。仆人阿勒甘就扮演了一位中国博士。出丑的过程就不赘述了,总之最后阿勒甘帮助男主赢得了美人,这时候身为中国博士的阿勒甘竟然高声唱道:“我特地从刚果赶来,呵,呵,呵”。壹读君(yiduiread)此时此刻也很想呵呵。
没错,当时的欧洲人虽然喜欢“中国风”,但他们还没整明白中国到底在哪疙瘩,别说日本印度了,他们连非洲的刚果和南美的秘鲁都以为是中国。
3、圣母?中国女神?傻傻分不清
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从奢华路线改走精巧细致,现代人称那时的作品为“洛可可中国风”。比如说当时的法国画家让?安东尼?华托曾为Muette城堡做过一组中国风题材的壁画。
其中一幅叫“中国女神”,画面描绘了一位优雅的中国女神,坐在不知道是树枝还是假山上,一手拿伞,一手举着鸡毛掸,两个虔诚的“中国人”向她行叩首礼。女神的姿态和表情分明就是cos了法国贵族女性不说,鸡毛掸子是怎么意思作者你要不要解释一下?

再看另一幅表现“中国”妇女儿童的壁画,这熟悉的表情,熟悉的场景……壹读君(yiduiread)不吐槽了你们自己领会吧。

4、懂一点汉字,中国风才能不跑偏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那“中国风”当然少不了汉字。汉字带来的神秘东方气息总是让不明真相的外国朋友“沉醉”,就像英文字母带来的国际范儿让不明真相的中国人同样沉醉一样。既然不明真相,那画虎不成的事儿就少不了。
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纹身。贝克汉姆纹一个“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倒是没出错,但是这么一句俚俗之语,总是不够雅致有内涵。你能想象岳飞背上刺的不是“精忠报国”而是“保家卫国,人人有责”么?
不过更多的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比如美剧《绿箭侠》的男主角扮演者斯蒂芬阿梅尔在身上纹了四个大字——鼠姜姚猪,就连一向博学的壹读君(yiduiread)都没解开这个谜,这两种动物、一种食材和一个姓氏到底在传递何种信息?

虽然上面这位的纹身看不懂,但汉字总是对的。而澳大利亚演员娜塔莉?伊布格丽亚左脚脚背上有个“勇气”的刺青,但这两个字显然是变异品种,应该抄一百遍。

还有些时候“中国风”礼服上也有汉字,虽然没写错,也看得懂,但就是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就像2011年,水果姐姐Katy Perry穿着Vivienne Westwood 长裙出席全美音乐节,水墨风的印花裙虽然是淘宝爆款范儿,也说不上太不靠谱,但上面印着“绿色经济”四个字,顿时有了浓浓的乡镇展览会范儿,就差批一条红色绶带了。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

扫描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
如果你希望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