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文|koekje
我仍然记得差不多两年前某次见到姚晨的场景,那是在2011年的1月月底,她离婚消息曝出前不久。在一个颁奖活动上,姚晨穿着名贵的套装,小小的脸,粉擦得白白的,配上红红的唇—就是通常认为范冰冰最适合的那种唇膏颜色。和她熟一点的记者大声和她打招呼:“姚晨,吃过晚饭没有?”“你是从哪过来?”姚晨一边左顾右盼迎接着各个角度的闪光灯,一边笑着回答:“从家里过来。”“呦,是回龙观吗?”记者大声地打趣道,所有人便哄笑了起来。姚晨略有尴尬地,笑而不语。
“回龙观”这个词后来又出现一次。1月是颁奖季,明星们总赶场实在很累,领到各自的奖后便逐个散去了。唯独记者必须盯完全场,百无聊赖中,又有一个记者说:“这会儿姚晨大概都已经回到回龙观了,”看看表,又说:“这个点儿也不堵车了,到回龙观40分钟足够。”大家于是又哄笑了起来。
我在哄笑的人群里,和大家一起哄笑着。我知道那哄笑的意思,里面是某种津津乐道—为了表示自己对“回龙观姚晨”这个词足够熟悉。
而后,很快,两个月后姚晨曝出离婚,原因是“另有新欢”。一时间,所有人哗然,“不再相信爱情”这句话差不多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流行的—在这之前,我们与姚晨之间,与“平民女王”之间,拥有着某些相同的地方:住回龙观,开金杯车,逛菜市场,自己做饭,嫁了一个不是特别中用的老公。所以,当姚晨以她明星的光彩四射出现之时,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把她拉回到我们熟悉的场景里,回龙观就成了关键词。
离婚后的这两年,是姚晨迅速上升的两年。她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大明星。她出入于国际时装周,与老佛爷KarlLagerfeld三度贴面亲吻,穿着“蛇图腾”套装,描着烟熏妆,一副女战士的样子,也敢穿着比基尼登上时尚杂志封
面了—就算曾经家常如姚晨,在一线造型团队拍摄团队的包装下,终于,也让人不可直视了起来。
于是,这两年,讨厌她的人越来越多。“姚晨早就不是那个姚晨了”,这是一个很万能的句式,经常被随意套用在各种爆红后的明星身上。大众与明星,多像那参观者与被参观者的关系。参观者希望景观里的人永远是景观,你的生活明明已经被改变,但他们希望你不变。你的房子已经接待过十几万的游客,但他们还是期待你仍然如50年前一样,家里没有电灯,每天用扁担挑水。你已经是大明星,接个广告就是上百万的酬劳,但他们希望你住在回龙观的经济适用房里,最好每个月还要还5000的贷款。明星的人生是一种“景观人生”,永远被钉死在一个关键词上。如果改变,就是背叛。如果故事的发展并不如所盼,那种尴尬,就像在维吾尔族的裙角下面,看到了牛仔裤的裤边。
2012年11月,姚晨再婚,身为新西兰旅游大使,她的婚礼地点在新西兰—离回龙观何止十万里路。婚纱是VeraWang的,没什么创意,明星们结婚十有七八都穿这个。然后呢?然后,我们需要新的景观,需要新的“平民天后”,就像开发掉丽江之后,我们来到了束河,束河之后,还有和顺、泸沽湖、诺邓……人们一边摇头说着“这个地方变了”,一边急忙忙,一窝蜂地迁徙到下一个景点,把之前的所有爱慕再抒发一次,把所有毁坏,再毁坏一次。
反正大不了,再离开一次。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壹读iRead》2012年第9期。关注壹读微博及时获知新鲜事 http://weibo.com/yiduiread
*版权归《壹读iRead》杂志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yidu@ireadweekly.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