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老外生存模式1:门面工程学

(2012-11-05 17:11:35)
标签:

壹读

老外

生存

杂谈

文 | 壹读iRead记者 康雯萱 靳锦

 

何春天坐在浙江一处工地旁边的临时办公室里,不断调整自己头上的安全帽,让它戴得更舒服一点。临时办公室水泥地面,旧空调,窗下摆着一张掉漆写字台,墙上挂满锦旗。

和何春天一起闲坐在办公室里的,还有另外四个人。其余人都在外面工地上为了剪彩仪式而忙碌,搬桌子、挂横幅、铺红地毯……很快,沸腾喜庆的中国本土流行音乐传了进来。

仪式开始了。何春天和同伴西装革履,头戴安全帽、身穿安全马甲、胸前别着小红花,踏上红地毯,走向临时搭建的主席台。

他们的出现引起了一阵小高潮,两旁的人好奇地鼓掌,连主席台上坐着的领导也站起来表示欢迎。

虽然一个中文都不认识,他也知道自己胸前小红花下面的缎带上写着“技术总监”,前方横幅上写着“预祝****工程圆满成功”。

何春天当然不是什么“技术总监”。他是个在北京生活的以色列留学生,电影学院毕业,尚无作品问世。他的希伯来语名字直译成中文本来是“春”,但朋友告诉他这个字含义丰富,不适合做名字,于是他就改成了“春天”。

和许多刚到中国的老外一样,何春天住在外国人聚集的北京五道口,一边在语言学校学中文,一边试着熟悉这个国家。和CBD那些已经混成外企高管的老外们不同,云集在五道口的多半是拮据又快活的年轻人。他们到中国来寻找也许可能存在的奇遇和机会,而事实确实证明,中国最不缺的就是这个。

一周前的一天,何春天在语言学校认识的一位“美国作家”大卫告诉他,一个号称总部在美国的中美合资公司和浙江一家工厂有合作关系,合资公司需要雇几个临时外籍“中高管”去浙江参加新工地的动工仪式。

“不要求懂专业技术,你们只需要站在那里,握握手,点点头。他们管吃管住,双飞,一周,1000美元。去不去?”大卫问。

何春天点了点头。一周后,他拎着西装、皮鞋,在首都机场和另外几个心照不宣的“外国专家”碰了头。“专家们”都很年轻,三十出头的大卫年龄最大,“工作经验”最丰富,理所当然地成了领队。

飞机转汽车,何春天视野中只有尘土飞扬的道路,和大片毫无特征的灰色小厂房。尽管知道自己此刻正身处传说中的“世界工厂”,但他依然不敢相信那些“Made in China”是从这些平房里制造出来的。

同行的“专家”身份不一,但全都是来中国不久、没有全职工作的“北漂”,大部分人从未到过北京以外的中国城市。

其中一位英国年轻人在中国学中国历史,但五千年文明中国最让他吃惊的是“有个开发商用两个星期的时间盖起了一座高层星级酒店”的传闻。

“专家们”下榻在当地一家宾馆,洗手间在漏水,空调很吵,床单很旧,淋浴时冷时热。玻璃窗外是个废弃的院子。生锈的零件堆在墙角,废弃的轮胎叠成高高一叠,一只毛色稀松的土狗对着他们的窗户狂吠。

不过,“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让人不愉快的风景和当天晚上白酒、黄酒、红酒一起上的“接风宴”比起来,还是好多了。

作为“专家组”的一员,何春天的工作从到达的当天正式开始。他们被厂方用小车拉到厂里巡视一圈,对这家代工企业的高科技设备赞许地点点头,并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内容,提出一些安全隐患和环境方面的疑问。当厂方的陪同人员作出相应解释之后,“专家们”表示十分满意。

实际上,“专家们”谁也没有听说过这家号称总部在洛杉矶的中美合资公司的名字。之所以非得“中美合资”,“美国作家”大卫分析,第一是“排场和面子”,第二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许多企业并没有海外背景,但只要租几个金发碧眼、玉树临风的老外临时充充场面,企业的档次和可信度就会上去许多。

在两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马来西亚血燕”风波中,企业为了说服中国消费者,请来“马来西亚农业部”专家和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事后人们发现,马来西亚并没有“农业部”,这些专家和官员都是临时租赁的演员。

原本怀揣导演梦来到中国的何春天,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了一名演员。他要扮演的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外国专家”形象:高档、专业、国际化。

第二天是新工地开工剪彩的重要日子,西装革履的何春天要和同伴们一起“走红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穿西装—在以色列,除了商人和政客,没人穿这么正式的衣服。

大卫显然早已谙熟此道。作为“外国专家”中的领导,大卫除了要坐在主席台上凑数以外,还要发表一篇英文讲话,畅谈企业前景、未来合作顺利。何春天后来听说,大卫确实是个“美国作家”,只不过一直穷困潦倒,无人问津。他到中国来是为了寻找写作题材,但很快发现这里比美国更容易找到美元。

出席剪彩仪式的不仅有合资企业和厂方的代表,还有地方上的领导。在大家讲话结束、穿金戴红的姑娘们冲上舞台准备表演歌舞节目的间隙,几个浑身灰土的工人从舞台背板一侧探出身子看热闹。但他们的半截身子刚出现,就被一旁厂方的工作人员吼了回去。

“你是这儿的老板吗?”何春天问,他确实没有弄清楚谁是大头儿。

“不,你才是老板啊。”对方满脸的不解,通过翻译回答道。

剪彩仪式结束后,为期一周的任务实际上已经基本完成。剩下来的五天时间,“专家组”只需要呆在宾馆看电视即可。

直到装着美元的信封发到他们每个人手里,何春天才终于相信,老外在中国挣钱这么容易。

“下次你们可以把笔记本电脑带过来,这样就可以看电影打发时间了。”他们的雇主说,“对,按照我们企业和他们公司的合同,每个月都要有一周的时间有外国专家到场指导,你们愿意跟我们长期合作吗?”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2012年第七期《壹读iRead》杂志。关注壹读微博及时获知新鲜事 http://weibo.com/yiduiread

*版权归《壹读iRead》杂志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yidu@ireadweekly.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