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2013-04-16 10:48:37)
分类: 中式面点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我嫁到婆婆家后,第一次吃到菜角,惊为天人,觉得似乎以前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菜角。我问她这面是怎么弄的,她说是烫面,她说她们船上的女儿家都会做这个。

      回娘家以后,我就自已试着做菜角给妈妈吃,虽然没婆婆做的那么好吃,可也很好吃!以后就再没做过。因为嫁过来以后,我每年都可以吃到好几次,婆婆每个五月节除了做粽子,就是一定要炸一次菜角,连带要炸些糖糕和油条。每一次吃的时候,都觉得有妈妈真好!现在,我真会做了,而且到目前为止,才算会做,这次在妈妈家,刚好外婆也在这里,爷爷也在,我要专门为他们做一次油条和菜角。

     当天晚上我就把面和好,除了糖糕和菜角的面,我还和了些油条的面。今天一大早,5点半,我准时起床开做,好像除了对吃的东西的折腾外,俺还没对什么别的这么操心过呢! 小时候,这样过油的东西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得到。每年的过年,爷爷会和妈妈一起为全家人过油,炸油条、炸红薯、炸豆腐就是没有菜角,妈妈说就在前两天她还炸过一次油条,可是没炸成,面发的过了,因为外婆喜欢吃油条配稀饭。这来的第四天,我和妈妈一起上街上买菜,因为已经到了中午了,妈妈跑了好几个卖早点的店,都没买来油条,我对妈说,我来炸给外婆吃,我还要让你吃到菜角和糖糕!

     说干就干,在爷爷的房顶上弄了一把韭菜,还要了一把粉条,就开始了。做好还把爷爷请来吃,爷爷是炸油条的老手,吃着我做的油条和菜角,满口称赞,说我这水平算是到家了,放心啦!妈妈也说,比她炸的好吃。最亏的是油条里没有小茴香,要是再放个一小撮小茴香籽,那就更出味啦!

     能为妈妈做东西吃,我觉得好幸福。每一次为儿子做好吃的,我都在想,要是妈妈能在这里,也能吃到女儿做的东西该多好!因为我常在这时候想起来,以前妈妈看着我和弟弟吃煎饼时的情景,那表情,有多满足,有多幸福!

     我想,是不是所有的妈妈们都极度喜欢那种在厨房里幸福的忙碌的感觉,妈妈如此,婆婆亦如此,似乎只要想到儿女吃着自已做的食物就会很幸福!以前,我从未有过这种体会。“忙,并快乐着!”这句话也许适合天下所有的妈妈。 这种体会,好像是从开始为老公和儿子做饭才开始有的。在这之前,我从未想过,我有一天,也会沉浸在厨房里。这是为儿子的厨房,也是为爱人的厨房。现在,我无法想像哪个从未为爱人和孩子做过早餐的女人是幸福的!食物是上天的馈赠,食物也是我们表达爱的方式。当疲惫的爱人回到家里,吃到妻子准备的一碗面;当孩子吃到妈妈亲手准备的早餐,我想,他们心里一定是幸福的!当然,妈妈吃着女儿为她做的菜角和糖糕,一定也是无比幸福的!

     菜角和糖糕,不仅仅是家传的美食,它代表着一个女儿的爱,也代表着,女儿长大啦! 

 
  炸菜角:(8个)

     面皮:普通面粉170克、开水适量

     馅:韭菜100克、粉条25克、鸡蛋2个、虾米6克、盐7克、五香粉2克、肉馅30克、香油适量

做法: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1。做馅:粉条用温水泡软剁碎;锅里放少许油,鸡蛋打散炒一下,盛出摊开晾凉剁碎;锅里放入少许油,把肉末轻炒一下;韭菜洗净晾干剁碎。

     先在韭菜加入少许香油拌匀,再加入鸡蛋碎、肉馅、粉条、盐、五香粉一起调匀备用。

  2。把面粉放入盆子里,开水烧开后,左手一边倒开水,右手一边用筷子搅拌,直到所有的面粉大至都被烫到,呈透明状的块块。不盖盖静置一会儿。

  3。当面絮变得稍凉不烫手时,案板上撒面粉,把面块放在案板上揉。揉到呈均匀光滑的面团。

   (和好的面团应该摸起来像耳垂一样软但又不粘手。如果太湿粘,可以多撒些面粉,让面团多沾些面粉:如果太硬,可以再加入少许开水柔匀。

     面团和好后,放入一个盆子里,待完全冷却,再盖保鲜膜松驰。(松驰的时间是15分钟以上,也可以是一夜不要放冰箱)

  4。和好的面团分成8个小剂子,分别用擀面杖擀成圆形,再放入馅料。

  5。把圆形面片对折,边捏紧,再用叉子在边缘压出花边。

  6。油烧热后,放入菜角炸至两面金黄。

 

      糖糕:(6个)

        面皮:普通面粉120克、糯米粉60克、热开水适量

        馅:花生28克、黑芝麻18克、白糖46克、姜末3克、黄油或猪油20克

做法: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1。花生和黑芝麻分别放入不放油的锅里小火焙香,再用擀面杖分别擀碎。(花生不用擀的太碎,黑芝麻擀碎些),把花生、黑芝麻、糖、姜末全部放入小盆子里拌匀,再加入熔化的黄油,拌匀。

  2。把拌好的馅放入冰箱冷藏15分钟左右,再拿出用手捏成6个小团。

  3。面粉、糯米粉放入盆子里,开水烧开后,左手一边倒开水,右手一边用筷子搅拌,直到所有的大至都被烫到,呈透明状的块块。不盖盖静置一会儿。

  4。当面絮变得稍凉不烫手时,案板上撒面粉,把面块放在案板上揉。揉到呈均匀光滑的面团。

(和好的面团应该摸起来像耳垂一样软但又不粘手。如果太湿粘,可以多撒些面粉,让面团多沾些面粉:如果太硬,可以再加入少许开水柔匀。)

     面团和好后,放入一个盆子里,待完全冷却,再盖保鲜膜松驰。(松驰的时间是15分钟以上,也可以是一夜不要放冰箱)

  5。面团平均分成6份。揉圆后用手压扁,放入馅料,收口捏紧呈一个圆形坯子,再把坯子放在手里按扁,即成糖糕生坯。

  6。油热后,放入生坯炸至两面金黄。

 

     油条:(4条扭结状的)

        材料:面粉165克、干酵母2克、泡打粉3克、小苏打半克、盐4克、细砂糖5克、

              鸡蛋35克、黄油20克、牛奶55克
做法: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1。所有材料放一起揉至光滑,盖保鲜膜发酵1小时左右(我放入冰箱冷藏室1个晚上)。

  2。把面团放在抹了油的案板上,拿出冰箱的面团不用回温,只需要松驰15分钟左右,用手拉成长形。用刀切成8份。每两份叠放在一起,中间用筷子压个印,再松驰15分钟。油锅热后,放入油条炸至金黄即可。

 

小罗嗦:

1。菜角、糖糕、油条都需要油热下锅。油不热的话,坯子进油后,油会渗入面坯里边很多,这样出来的成品吃起来太酥油气太大,没有外酥里软的口感了。

测试油温可以先放一个进去,如果很快就能浮上来,就说明油温够了,目测当看到整个油面向上冒烟(烟冒太大就是过热了)。

2。糖糕和菜角的面和的都要软,可是要软还要可以操作,太软的话,包馅时不成形也不行。烫面时,看到大部分都被烫到就可以了,揉时不够软可以再加开水进去,如果烫面时一次加水太多,后边就得大量的补面粉进去,这样会影响成品的口感。

3。这个油条是加了泡打粉的,介意的话可以去掉,把酵母改为3克。如果不加泡打粉,松驰的时间要长些。

不一定非得松驰2次,也可以3次的来松驰,松驰的时间越长,成品口感越好。

4。油条进锅后,要用筷子来回的拨动,不时的把露在油外的地方按下去。

5。糖糕炸的时间不要太久,因为我这个量皮本来就不厚很好熟,只要表面均匀上色就可以捞出了。我一开始的几个炸的时间就稍长了点,吃起来皮有些硬,没有后来炸的吃起来软糯口感。

6。糖糕的馅糖也可以减少,可是最好糖和其它馅料的比例是1:1,这样炸出的糖糕馅才会流汁。这个馅的做法用来做成蒸包,也很好吃。

7。家里最好常备厨房用的吸油纸,油炸的东西沥干油后,再放在吸油纸上一会儿,会又吸走很多油份,这样比较健康,吃起来也不油腻。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这次的菜角馅做的非常成功,不甜也不咸,韭菜的鲜味也刚刚好!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看!糖糕里边直往外淌汁,趋热吃刚刚好!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还顺带炸了几个油饼!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香香的胡辣汤!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这是爷爷家的大门,看起来很古老吧,农味十足!

爷爷坐在他的屋子里,一看就是个农村的老实老头!

左下角的这些菜是长在爷爷房顶上的一小片,长的很好!

右下角这是爷爷院子里的柿子树,

刚发出嫩芽来!

今天的菜角用的韭菜就是在这房顶上割的!

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这个,就是我超级可爱的外婆啦!

外婆已经92岁了,可以听得清说话,头脑很清晰,就是眼神不太好。

外婆说,妞长大了,会给她妈做好吃的啦!

外婆总是很开心的样子,

她总说,现在咱们多幸福呀!每天都能吃上白馍!炸菜角和炸糖糕----婆婆的家传手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