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2024-04-25 09:32:01)
标签:
情感健康 |
人生无常
我们这个班级的同学一般每年约见一次。今年4月23日我们在闵行维璟印象城晓疆山楼兰包间聚会。从上世纪64年到2024年整整一个甲子,因种种客观因素,到场的只有9人,马继华说:“人少有人少的好处。”那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半,五个半小时的畅谈,也算相聚甚欢。
两年不见,书画家(昔日的文艺委员)雅南已过世;船舶工程师(当年的班长)德泥究竟怎么回事呢?
每次聚会的召集者班上的团支部书记继华有他的微信,几次电话,接听的都是他的夫人,这回我们一致要求给他通个电话,电话好不容易是通了,接电话的还他的妻子。民胜与他说了半天,横竖不让德泥接电话。大家心存狐疑,老班长究竟是怎样了?“名义发出的信息,依旧是夫人代言。@徐民生:“谢谢你的关心,他还记得你,他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参加活动 ,谢谢你们大家的关心!我是他的妻子。谢谢!”
我一看,又是这种模糊语言。看来今天这层窗户纸得由我去捅破了!
@德泥:“侬好,德泥夫人,我是德泥的老同学朱翠珍。两次聚会不见老班长,很是遗憾。现在他连自己的手机都要由夫人代言了,那就更让人担忧了。同学们知道你把我们老同学照顾得很好,我想你能否有时给他了解些健康的视频,让他快乐起来呢?找点美好的故事让他边看边听,这也许更有助于他的身心健康?同时你也可以缓解些压力。他快乐了,你也轻松了。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你不妨试试?”
过后,马继华说我“言重了!”细思量这话潜台词确实很重:你别藏着掖着啊!为什么不让我们老同学用手机,为什么剥夺他的自由?但用心是良苦的:我们是真关心,不是私家侦探。不曾想王夫人的回复还是蛮快的,是直言不讳,更是真诚的,没有嗔怪的意思。
@飘逸一抹清香:“你好,王德泥生病几年来我和女儿尽了最大的努力给他治疗康复。他现在靠药物維持延缓病情。他已是失忆失智状况了。我们也是接受了这个现实。他属于基因遗传性的,也是血管性痴呆症。我们现在陪伴照顾好也是责任。谢谢你的关心和理解。你的建议是对的,我们也是这样做的。谢谢啦!也谢谢其他的同学的关心。”
班级群里,立马有人为德泥夫人点赞。
同窗昨聚会,
想念王德泥,
当年大班长,
五项全能君,
而今卧病槢,
幸有贤妻怜,
同学齐祝福,
早日复康健。
体贴的媳妇,
生活的哲学!——徐建军
为王夫人点赞!为一抹清香点赞!为老同学间几十年的友情点赞!願各位同学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安康!——杨小弟
应该说我们的心情都是沉重的!我想起了当年班级开文艺班会,雅南组织的,他准备了好多书签当奖品,谁获奖,他当即用他漂亮的钢笔硬楷题写奖品。
记得当时德泥唱的是马国光的“克拉玛依之歌”浑厚的男中音哦!我顿时对德泥刮目相看了:哇塞!班长不仅功课好,体育好,还有歌唱天赋哦!他这一开头,好么!评弹“雷锋,伟大的普通一兵”,“木兰辞”;越剧“小小一个针线包”;歌剧《刘胡兰》插曲“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还有相声,小话剧,谢雅南还反串当妈妈了呢。这个班级还真是人才济济啊!
想象往事,看看今天,不由感叹:人生无常!但愿我的老同学们好好珍惜生命,过好各自的晚年,我发了一首关牧村的“克拉玛依之歌”希望同学们好好歌唱,调理气息,增进健康,来日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