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国风·豳风·鸱鸮》的启示

(2020-08-26 09:58:41)
标签:

文化

教育

情感

      读《国风·豳风 ·鸱鸮》的启示


原文: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注释:

鸱鸮(ch xio):猫头鹰。

:指幼鸟。

室家:鸟窝。

:爱。《鲁诗》“恩”作“殷”,尽心之意。斯:语助词。

(yù ):育。闵:病。

( dài):及。

:通“撤”,取。桑土:《韩诗》作“桑杜”,桑根。

绸缪:缠缚,密密缠绕。牖(yu):窗。户:门。

:汝。下民:下面的人。或:有。

(jie)(j):手病,此指鸟脚爪劳累。

(lu):成把地摘取。荼:茅草花。

:积蓄。租:通“苴”(),茅草。

卒(cù)瘏(tú):患病。卒通“悴” cuì。

(qiao):羽毛疏落貌。

(xio):羽毛枯敝无泽貌。

(qiao):危而不稳貌。

(xio):惊恐的叫声。

译文:

猫头鹰你这恶鸟,已经夺走了我的雏子,再不能毁去我的窝巢。

我含辛茹苦,早已为养育雏子病了!

我趁着天未阴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将窗扇门户缚紧。

现在你们树下的人,还有谁敢将我欺凌!

我用拘挛的手爪,采捋茅草花;又蓄积干草垫底,

喙角也累得病啦,只为了还未筑好的家。

我的翅羽稀落,我的尾羽枯槁;我的巢儿垂危,正在风雨中飘摇。

我只能惊恐地哀号!

赏析:

    寓言是一种借说故事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特殊表现方式。它的主角可以是现实中人,也可以是神话、传说中的虚幻人物,而更多的则是自然界中的虫鱼鸟兽、花草木石。这种表现方式,在战国的诸子百家之说中曾被广为运用,使古代的说理散文增添了动人的艺术魅力,放射出奇异的哲理光彩。

  但以寓言作诗,在先秦却不多见;只是到了汉代,才在乐府诗中成批涌现,一时蔚为奇观。倘要追溯它的源头,虽然可与战国诸子之作遥相接续,但其天造草昧的创制,还得首推这首在诗三百篇中也属凤毛麟角的《鸱鸮》。

  这首诗的主角,是一头孤弱无助的母鸟。当它在诗中出场的时候,正是恶鸟鸱鸮刚刚洗劫了它的危巢,攫去了雏鸟在高空得意盘旋之际。诗之开笔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即以突发的呼号,表现了母鸟目睹来横祸时的极度惊恐和哀伤。人们常说:画为无声诗,诗为有声画。此章的展开正是未见其影先闻其,在充斥诗行的怆然呼号中,幻化出母鸟飞归、子去巢破的悲惨画境。当母鸟仰对高天,发出凄厉呼号之际,我们能体会到它此刻该怎样毛羽愤竖、哀怒交集。但鸱鸮之强梁,又不是孤弱的母鸟所可惩治的。怆怒的呼号追着鸱鸮之影远去,留下的便只有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的伤心呜咽了。这呜咽传自寥廓无情的天底,传自风高巢危的树顶,而凝聚在两行短短的诗中,至今读来令人颤栗。

  正如人们很少关注鸟兽的悲哀一样,人类也很少能了解它们在面对灾祸时的伟大、坚强。诗中的母鸟看似孤弱,却也一样富于生存的勇气和毅力。它刚还沉浸在丧子破巢的哀伤之中,即又于哀伤中抬起了刚毅的头颅: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它要趁着天晴之际,赶快修复破巢。这就是“未雨绸缪” 这个成语的来历。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发生。这第二章仍以母鸟自述的口吻展开,但因为带有叙事和描摹,读者所读见的,便恍如镜头摇转式的特写画面:哀伤的母鸟急急忙忙,忽而飞落在桑树林间,啄剥着桑皮根须;忽而飞返树顶,口衔着韧须细细缠缚窠巢。彻彼叙其取物之不易,绸缪状其缚结之紧密。再配上啾啾啼鸣的几声画外音,读者便又听到了母鸟忙碌之后,所发出的既警惕又自豪的宣言:今女下民,或敢侮予!那是对时或欺凌鸟儿的下民的严正警告;更是对缚扎紧密的鸟巢的骄傲自许,倘若人类真能解破鸟语,是应该谨记这母鸟的警告,而对它的坚韧、顽强肃然起敬的了。

  三、四两章宜作一节读。这是母鸟辛勤劳作后的痛定思痛,更是对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处境的凄凄泣诉,予手拮据予口卒瘏予羽谯谯予尾翛翛:遭受奇祸的母鸟终于重建了自己的巢窠,充满勇气地活了下来。但是,这坚强的生存,对于孤弱的母鸟来说,是付出了无比巨大的代价。

  它的鸟爪拘挛了,它的喙角累病了,至于羽毛、羽尾,也全失去了往日的细密和柔润,而变得稀疏、枯槁。这些怆楚的自怜之语,发之于面临奇灾大祸,而挣扎着修复鸟巢的万般艰辛之后,正如潮水之汹涌,表现着一种悲从中来的极大伤痛。然而更令母鸟恐惧的,还是挟带着自然威力的风雨:鸱鸮的进犯纵然可以凭非凡的勇气抵御,但对这天地间之烈风疾雨,小小的母鸟却无回天之力了。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毕竟鸟巢不可能固若金汤,攻不可破,所以这巢儿只能在风雨中摇摇欲坠,飘忽不定。成语“风雨飘摇”也来自这首诗。形容在风雨中飘荡不定,动荡不安的状态。诗之结句,正以一声声哓哓的鸣叫,穿透摇撼天地的风雨,喊出了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母鸟之哀伤。她只能惊恐地发出悲伤凄凉的哀号!

然而这毕竟是一首寓言诗,是借小鸟营巢护居的情形,来说明居安思危道理。孟子说“忧患兴邦,安逸亡身”,又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没有困难,就容易灭亡了。家庭、个人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心存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要未雨绸缪,这样才能有备无患,才能化险为夷。这应该就是《鸱鸮》这首诗告诫我们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