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曹风·蜉蝣》给予我们的人生寄语

(2020-08-24 08:27:54)
标签:

文化

情感

教育

健康

《诗经·曹风·蜉蝣》给予我们的人生寄语

原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注释:
蜉()蝣(yóu):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於(w):通,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状。
掘阅(xué):挖穴而出。阅:通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说(shuì):通,止息,住,居住

译文:
 
蜉蝣翅膀薄又轻,衣裳华丽真鲜明,我的心里多忧愁,可怜何处是归程!

蜉蝣展翅翩翩舞,华丽鲜明好衣服,我的心里多忧愁,可怜何处是归宿?

蜉蝣穿洞向外飞,双膀洁白似麻衣,我的心里多忧戚,我的归宿在哪里?

赏析:

大约在一千年前的某个秋夜,大文豪苏东坡驾一叶扁舟与友人同游赤壁,面对浩瀚江水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与奔流不息的江水相比人生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个体渺小得如同沧海一粟。生命短暂得仿佛蜉蝣置身天地。蜉蝣是一种小昆虫,在春夏之交的黄昏时分常能见到它们成群在水面飞舞。姿态优雅而美丽。不过他们的生命极其短促,朝生而暮死。但请别小看了这种小虫,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却相当之高,全唐诗里26次,全宋词里有8次,而他在诗人笔下的首次亮相则要追溯到《诗经· 曹风》中。

这首《蜉蝣》共三章,每章均以描绘蜉蝣之美开头: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蜉蝣有一对透明如雪的羽翼,就像一件漂亮的衣裳,当它在水面翩翩起舞,被粼粼波光衬托着的时候,有一种令人惊艳的美。苏辙“魏京饶仕女,春服聚蜉蝣。”就是把蜉蝣比喻成身着盛装的春游男女;可看着蜉蝣楚楚动人的样子,《蜉蝣》的诗人却生出了无限忧伤,反复感叹道: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落繁殖盛时成群飞舞,死后坠落地面,积成厚厚一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这情景实在令人伤怀啊!何处是我的归宿,诗人的忧伤来自这小虫的短命,它虽然优美可爱,但却朝生暮死;人生再绚烂,终归是生不满百,逃不出一抔黄土掩风流的命运。

说起蜉蝣的名字还真有趣:英文名ephemera,源自希腊文,字面意思是“仅有一天的生命”;它的中文名字暗含着“浮游”的意思:“浮”是“飘荡”;“游”是“远行”。《庄子》里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生时如同在水面漂浮,死后方是真正的休息。《楞严经》里也说“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人不过是大海中的一个小小泡沫,生也容易,灭也无迹。

从诗经里的这首小诗开始,历代文人也不断地借着这短命的小虫,抒发浮生若梦的感慨。储光羲说:“人生如蜉蝣,一往不可攀”;白居易说:“长生无得者,举世如蜉蝣”;吕岩写道:“蜉蝣世界实足悲,槿花性命莫迟迟。”朝生暮死的虫儿和朝开夕落的木槿花都是对人生苦短的怅惋。

是的生命如“麻衣如雪”的华袍,死亡的随时降临,难免会令人产生“心之忧矣”的喟叹,所以有人面对死亡的威胁生出虚空之念。

蜉蝣命虽短,可别忘了,它活着不曾有过丝毫的懈怠:成蛹——长翅——破土——恋爱——交尾——产卵——死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仅仅几个时辰,它却活得忙忙碌碌,踏踏实实,根本没有时间哀叹。

“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忽”虽“短暂”,“行”却“坚定”。认识到生命的短暂,我们才能不执迷,不虚妄;但还得像蜉蝣一样,摆脱朝生暮死的哀伤,抱着朝闻夕死的无悔,一步一步走出自强不息的路来。我想这也是《蜉蝣》一诗给予我们的人生寄语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