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四年级的同学学到《找规律》这部分,对于爬楼梯(后面单独讲述)和锯木头的问题相对而言掌握较好;但一学到植树问题,诸多问题就产生了。很多同学在学习这部分时,会不自主地就把各知识点弄混淆。要区分好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还要区分好: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另一端不栽这几种情况的不同。别说学生了,就是直接拿给家长让他们区分也是要费一些周折的。
此类问题是数学开放性教学中的一部分,属于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就要有开放性的教学思路。仅仅停留在课堂本身,停留在书本及作业上,很难让学生真正认知理解这个知识点。
一般情况下植树问题我们会给学生做如下总结:
1、区分封闭与不封闭图形一、封闭图形(是类似于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这类首尾相连的图形);二、不封闭图形(类似于在马路的一边,这种在一条线段上首尾不相连的图形)。
2、区分好段数与棵数的关系 一、封闭图形 棵数=段数 二、不封闭图形(1)两端都栽:棵数=段数+1
段数=棵数-1 (2)两端都不栽:棵数=段数-1 段数=棵数+1
(3)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棵数=段数。
3、区分总长与间距和段数的关系 总长=间距×段数
间距=总长÷段数
段数=总长÷间距。
光这些总结的内容,让我们成年人消化吸收都需要时间,更别说学生们了。当然,不要小看了孩子们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他们一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些给背下来,消化吸收这个时间另当别论。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也是会尝试各种各类的方法,尽可能的让学生们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在这里我只是想再次重申,请给学生一个更开放的学习数学的课堂,也给学生们心灵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