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09月25日

(2019-09-25 18:37:09)
标签: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文化

分类: 散文
              336、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郭洁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过去,我对这句话理解不深。固执的认为人是有共性的,不管生活在哪里,即使天涯海角,民以食为天,吃喝拉撒睡,没有多大区别。有不同之处,也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
那年,我去美国,耳闻目睹,处处感到新鲜、奇特。真正领略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含义。深知在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下的风俗习惯、处事理念,均有不同。
美国人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就大相径庭,千差万别。有些事情使人不可思议,难以理解、接受。有的事儿又让人感到很温馨,很和谐,很有可取之处。在此把我感受最深的几件事记录如下。

美国人结婚

美国人结婚绝对自主。找什么样的男女朋友、谈什么样的对象,一切都由自己做主,不必和家人商量,也不会征求父母的意见。作为父母也不过多的干涉。假如儿女们把男女朋友带回家,父母看后觉得不太满意,就试探着说:你是不是再考虑一下,这个人又丑又穷,还是分手好,以后再找一个好的。儿女们总是回话说:好坏都不关你们的事儿。父母听到这话,就什么也不说了,随他去吧。

父母们总是这样想,你不叫管我们就不管,你有你的自由,我们有我们的自由,互不干涉。尤其是在经济上绝对保持独立。在美国子女18岁以后,不再依靠父母,一切费用均由自己赚钱支付。

结婚更是如此,不管父母有多少钱,男孩子结婚父母一律不管。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有钱就多花,没钱就少花,花多花少都由自己负担。父母没有义务给儿子买房、装修、置办家具、大摆宴席等。更没有义务给准儿媳下聘礼,什么三金;什么万里挑一,统统都免了。这样做儿子不会埋怨父母,亲朋好友也不会说什么闲话,一切都很正常。假如婚后小两口要去旅行度蜜月,父母就该掏腰包了,支付他们旅行度蜜月的一切开销。

在美国女儿结婚,父母可逃脱不了责任,要拿出一笔钱,宴请亲朋好友。宴请并不意味着敛钱,是地地道道的请大家喝喜酒,预祝女儿婚后生活美满幸福。当然,被宴请的人也要给新郎新娘送贺礼。新郎新娘在举行婚礼之前,要在一家信得过的商店网站注册,拉出结婚需要的物品清单:厨具、餐具、茶具以及其它用品。然后,写上新郎新娘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单位。

在发请柬时,除了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以外,还要在请柬上标明他们注册的商店,网站。想送贺礼的人,可以打开网站,浏览他们所需要的物品、价格。根据自己与新郎新娘的交情薄厚,选择送给的礼物。

礼物的价格差距很大,贵贱不等。有20美元的一把炒勺,30美元的一个不锈钢垃圾筒,199美元的数码相机,599美元的笔记本电脑,等等。参加婚礼的人想要送那件礼物,就在那件礼物前打勾,付款,并请求店家精心设计包装、贺卡,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然后,由店家把贺礼、贺卡直接送给新郎新娘。新郎新娘每每收到贺礼,都感到很适用,很温馨,很快乐。

这样送贺礼,比在婚礼门前摆放一张桌,摊开一本账,按照人头收礼文明得多。送礼的人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随心所欲,想送点什么就送什么,想送多少就送多少,不用左顾右盼,攀前比后,看人家送100元人民币,自己不能送50元。使贺礼千篇一律,无远无近,无亲无疏,失去了贺礼的实际意义。

在美国生孩子

那年圣诞前夕,女儿备完课,刚刚睡下,就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她意识到这是分娩的前兆,让女婿赶快开车送她去医院。美国的东南部四季分明。圣诞期间正值隆冬,气候寒冷,滴水成冰。刚下过一场大雪,铺天盖地,天又阴下来了。女儿的心揪个疙瘩,在这么冷的季节里生孩子,让人很难将息。

女婿把车开进一家熟悉的医院,两人下车后走进妇产科,向大夫说明来意。大夫看了看女儿说:“现在不需要上产床,还有一段阵疼过程。”女儿问:“需要多长时间?”大夫说:“给你一个指数,开始疼为一,分娩前为十”。

随后,大夫指着产房内的两张床铺说:“你在这张床上休息,那张床是给你先生用的。”女儿一听,心里豁亮了好多,谢天谢地,生孩子能有丈夫的陪伴,也是一件很欣慰的事儿。

女儿来不及多想,肚子又剧烈地疼痛起来。疼得她撕心裂肺,难以忍受,就请求大夫剖腹。大夫说:“你自己能生,最好是自己生。实在疼得厉害,打一针麻药,也不会影响婴儿。”女儿同意了。打完麻药,过了一会儿,大夫说:“你可以上产床了。”上了产床还是生不出来,女儿再次请求剖腹。大夫仍然主张自然分娩。几经周折,终于生下一个3公斤重的男婴。大家欢天喜地,感谢大夫的决策。后来,得知在美国生孩子,很少有剖腹产,能自然分娩的绝不剖腹。

生完孩子,女儿到大夫指定的床位休息,感到床上很凉,想要一个热水袋,放在被窝儿里,暖暖身子。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夫竟然送来一个冰袋,让她坐上。女儿感到很惊讶,在国内生孩子都想方设法保暖,这里不但不给保暖,还叫坐在一个装冰块的袋子上,她犹豫了。大夫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就说:“没关系。生完孩子坐冰袋,好处很多,首先能起到止血的作用。”女儿只好入乡随俗,勉强地坐在了冰袋上,顿时一股冷气散发全身。

这时,女儿又冷又饿,特别想喝一碗小米粥,吃两个煮鸡蛋。不一会儿,大夫就送来了午餐:一个汉堡、一杯冰水、一个冰激凌。冰水是美国人用餐时必备的饮料。但是,让产妇饮用冰水,使人很难理解。女儿看着冰水,又有些胆怯了。吃了汉堡,冰水一直放在那里。产后在医院住了3天,每顿饭都有冰水或冰激凌。饭菜也不是汤汤水水,而是干巴巴的热狗、比萨饼、三明治、炒米饭等。美国人把生孩子看成是自然现象,无须特殊照顾。

吃完午餐,女儿正在闭目养神,大夫抱着孩子对女儿说:“把婴儿交给你,由你自己看管,更安全。”女儿接过孩子,左瞧右看,兴奋不已,睡意一扫而光。就在这时,孩子又哭又闹,说什么也哄不好,女儿只好抱着孩子去走廊遛弯儿。恰巧被一位大夫看见了,走过来说:“不要抱着婴儿出来,很不安全,请你马上回去。”

回到房间,孩子还是不停地哭闹。后来喂点奶粉,才逐渐安静下来。女儿把孩子放在床上,就急急忙忙到外面打开水,刚走到楼梯又被大夫看见了,说:“你不能离开婴儿,请回去,不然很危险!”女儿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回房间,寸步不离的看着孩子。

出院那天,大夫前来送行,一进房间就递给女儿一个包儿,说:“这是送给圣诞宝宝的礼物。”女儿接过包儿,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条带着3 个圆月的豆绿色小棉毯、几把儿童玩具钥匙,特别高兴,再三感谢!大夫说:“不必客气,你们可以出院了。”

女儿抱起孩子要走,大夫说:“不要抱着,把婴儿放在车座里。”女婿说:“我们刚买的新车,还没来得及买婴儿车座,出院后在买 。”大夫说:“不行,没有婴儿车座,就不允许出院”女婿听后,开着车匆匆忙忙地到超市买来一个婴儿车座,把孩子放进去。大夫很满意,高高兴兴的把他们送出了医院大门。

女儿工作的那个州没有产假。过完圣诞节就去上班了。

在美国看病  

 在美国看病,大夫的理念是任其自然,一切都不能强求。女儿30多岁了,想要一个孩子。天从人愿,真就怀孕了。女婿马上向双方父母报喜。我们听说后万分高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时间不长,女儿在厨房做饭,一转身,就觉得不太对劲儿,到卫生间一看,短裤上见红了。她马上意识到要流产,赶紧开车往医院跑。

到了医院,向大夫阐明情况,大夫动员女儿尽早刮宫,以免流血过多 ,伤害身体。女儿希望把孩子保住,请求大夫给开点保胎药。大夫摇头说:“不要保胎,这个胎儿不成熟。成熟的胎儿不会流产。”女儿再三请求,大夫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说:“保留不成熟的胎儿,有可能生一个不太健康的宝宝。”就这样女儿第一次怀孕夭折了。

半年以后,女儿又如愿以偿的怀上了第二胎。怀孕后,精神十分紧张,生怕形成习惯性的流产。不管做什么都万分小心,不敢扭动身躯、提搬重物、开车,上下班也提心吊胆,怕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一次,她去医院,大夫给她做了胎检说:“胎儿发育正常,不必担心,不会流产。”女儿听后把心放到肚子里,和往常一样工作生活。出差提着大包小包去乘坐飞机、火车,上班也是风风火火,尽管这样在妊娠期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外孙女刚四个月的时候,突然拉肚子,一天拉好几次。家人都很担心,孩子太小,一旦脱水,后果不堪设想。女儿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大夫诊断后,女儿焦急地问:“需不需要住院?”大夫说:“不需要。”女儿又问:“吃点什么药好?”大夫说:“不用吃药。就让她拉,肚子里有菌,把菌拉干净,自然就好了。”女儿说:“再拉这孩子就要脱水了。”大夫说:“我可以给你开点盐水,让她少喝点奶,多喝点盐水。”女儿听后只好如此。

到家以后,女儿把她和大夫的那段对话,学说一遍。家人都欲哭无泪。这哪里是看病呀,分明是在开玩笑。可是又没有好的办法,只能给孩子喝盐水,让她接着拉。说也怪,又拉了两天,果然好了。

孙子两岁半时。一天,不知为什么,忽然发起高烧。烧得两眼发直,口吐白沫,手脚冰凉。姥姥一看腿都软了,这孩子怎么了?叫了几声,也没有知觉。姥姥打电话叫救护车。在等车时,觉得孩子发烧,怕冷。就给孩子穿衣服,里三层外三层,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

刚穿完衣服,救护车就赶来了。大夫一看便知,孩子在发高烧。赶紧把孩子抱到救护车上,什么也没说就给脱衣服。三下五除二,把包的裹的穿的一股脑都扒下来了。让孩子一丝不挂,躺在那里。姥姥特别心疼,怕把孩子冻坏了。就想把孩子抱起来贴在身上,给他一点温暖。大夫一个劲地喊“HO!”救护车还没到医院呢,孩子就清醒过来了,睁开双眼,哭着闹着要找姥姥。大家一下子都兴奋起来了,这孩子没事了。

我很欣赏美国大夫的治疗理念。也很担心,一旦延误治疗时间,后果就不是这样了。

2019年9月26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9年09月23日
后一篇:2019年12月28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