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04月19日

(2017-04-19 17:40:44)
标签:

中国情歌源远流长

文化

健康

分类: 散文

中国情歌源远流长

             郭洁娴

 

近来,翻阅几本古今诗歌选,仍然感到新鲜可读。我喜欢诗歌,每每读起诗歌来,总有一种享受不尽的情感。尤其是那一首首情歌更让人爱不释手。

爱是情歌的源泉,有爱就有情歌。情歌自古至今,源远流长。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收集了不少优美、含蓄的情歌。诸如:《关睢·周南》《木瓜·卫风》《采葛·王风》《溱洧·郑风》《蒹葭·秦风》等。这些情歌生活气息很浓,描写的环境很美,人物的思想情感很丰富。具有真情实意,表现出来的是纯洁的爱,心无杂念的爱,从一而终的爱。

继《诗经》以后,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及近代、现代的诗词、民歌中,均不乏其情歌。而且有的情歌思想内涵丰富,语言优美,表达的形式多种多样。读后总给人一种美感。美好的情感、美好的语言、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愿望,时刻在感染着人,激励着人。为现实生活中的恋爱、婚姻、家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总的来看情歌主要有以下几种:

含蓄的情歌。含蓄是情歌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男女相爱,要有一个过程,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识阶段往往是迷茫的,新奇的,想入非非的。总把对方想得很美好,品行端正,外表美丽,的的确确是自己的意中人。一心想得到又无法表白,在精神上很受折磨,食不甘味,夜不成寐。把想要的,想说的都隐藏起来,或影射,或暗示,或指东说西,让对方领会自己的意图,达到相知、相恋的目的。

《蒹葭·秦风》是《诗经》中的一首典型情歌,仅次于《关睢·周南》。流传很久很远很广,是凡读过《诗经》的人都喜欢这首情歌,并能熟读成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情歌不仅写得美,而且高雅含蓄,读后让人难以忘怀。在一个芦苇白苍苍,露水变成霜的清晨,忽然想起意中人,意中人在哪儿?在水的那边。想过去寻找,困难很大。逆着曲水去吧,绕来绕去道儿很长。逆着直水去吧,漫无边际只能停留在水中央。左思右想,徘徊往复,神魂不定,心绪万千。

此诗共有三章,诗人不断地切换着镜头,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扑朔迷离的身影,似有似无,似真似假,似远似近,似亲似疏,让人琢磨不透。在幻觉中,在梦境里锲而不舍地追求、寻找。情节曲折、动人,含而不露。读了这首情歌,使人回味无穷。爱是多么艰难。

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写的一首与众不同的情歌。在元宵佳节的夜晚,十分热闹,火树银花,车水马龙、鼓乐齐鸣。燃放的烟火、彩灯与月遥相呼应,形成一个人间仙境——玉壶。民间艺人载歌载舞,令人目不暇接。那些游女更让人眼花缭乱,个个雾鬓云鬟,穿着节日的盛装,戴着元宵佳节特有的闹蛾儿、雪柳,特别妖娆、抢眼。有说有笑地走着,不时还飘过一阵衣香。

环境美,人儿俏,也不想停留观看欣赏,只是一扫而过。原因就是心里只装着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始终是暧昧的,没有表白。不过从他的执著,他的专一,他的焦急,不难看出,他找的不是别人,是意中人。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寻寻觅觅,反反复复,始终不见踪影。就在他心灰意懒时,一回头,那人在一个角落里的残灯旁边。在那里做什么?似乎也在等待,惊喜万分。这就是爱,这是藏在心头的爱,毫无声张的爱。爱的执着,爱的深沉,爱得永不放弃。

悲戚的情歌。婚姻是经过恋爱、结婚、生子、白头偕老的一个漫长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并非都一帆风顺。有的婚姻会受到阻力,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亲人的干涉,自然灾害的袭击,人为的破坏,致使婚姻不能美满、中途夭折或生离死别,造成一方或双方的痛苦。有的在痛苦中熬煎、无休止的等待,不时产生一种悲观、失望,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绪。

前面所说的《蒹葭·秦风》假如描写的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觉。汉朝的情歌,就比较接近现实,内容实实在在,敢于表露思想,想就是想,盼就是盼,毫不避讳。《古诗十九首》的情歌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大部分为思夫,怀人之作。内容生动,言语感人,情节跌宕,千头万绪。《行行重行行》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情歌反映的是一个女子思念远离家乡的丈夫。全诗反复咏叹,表达出女子无法摆脱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走呀走呀,不停地走,走得很远很远。道路艰险,相见无期,生离如同死别。南来的北马恋着北风,北飞的南鸟筑巢于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分离时间越长,越加思念。衣服变宽了,人也消瘦变老了。思念又有什么用,还是多吃点饭,保重身体,留住青春容颜,等待来日相会。全诗没有一个爱字,反映出来的却是女子对丈夫爱之深,思之切。日思夜想,那种痛苦是无法言表的。

如果说这首情歌表现出来的是生离的痛苦,还不足以使人肝肠寸断。生离是有一定限度的,不管离去的人走多远,在外面漂泊多长时间,在家等待的人总有一线希望:还会回来。死别就不一样了,人死了再不能复生。意味着永远不能相见,不管想尽什么方法,都无济于事。活着的人一想起这些,总是撕肝裂肺,痛不欲生,无休止的怀念。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苏轼怀念已故妻子王弗而作。从这首词中不难看出,死别是很残酷的,有的人死去了,让活着的人痛苦万分。王弗16岁时,与19岁的苏轼结为夫妻。王弗年轻貌美,聪慧文静,知情达理,孝敬公婆。与苏轼情深意笃,恩恩爱爱,互尊互敬。不管苏轼学习还是写作,她总是陪伴在身边,终日不肯离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成为苏轼很好的助手,须臾不可离开的伴侣。不幸的是王弗早逝,27岁命归西天。王弗去世,苏轼失去了一位相亲相爱的妻子、忠贞的伴侣。他特别沉痛,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在以后的岁月里,苏轼虽说再婚多年,仍然对王弗一往情深,哀思绵绵,难以忘怀。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轼来到密州,时逢荒年。又因他反对王安石新法,政治上一直受到压制,心情悲愤,无处诉说,更加思念王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年正月二十,他真真切切的梦见了爱妻王弗。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悼亡词。直抒胸怀,真挚朴素,悲切感人。

词中说:在这十年里,一生一死,生死隔绝,两人茫然不知,仍旧牵挂着,思念着。虽说不刻意的去想,也难以忘掉。一座孤坟相隔千里,有苦也无处诉说。如今我们即使相见,也许认不出来了,我已尘土满面,两鬓如霜。我在清冷的梦境中突然回到了故乡,看见你坐在小窗前梳妆打扮。你我虽有千言万语,相对时却默默无言,惟有涕泪千行。年年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就是你那明月映照、松树相陪的坟墓坐落的山岗。词人把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与对妻子的怀念哀伤交融一起,显现出千里孤坟的凄凉,人生的辛酸。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忠贞的情歌。忠贞的爱就是坚定不移的爱,海枯石烂不变心。不管荣华富贵,还是穷困潦倒,不管体格健壮,还是疾病缠身,都不离不弃,一生一世相依为命,生死以共,直至永远。

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就是其中的一例。此词起因于太和五年乙丑岁,词人去并州赴试,途中听捕雁者说:今晨设网捕雁,捕一雁杀死。另一雁脱网而逃,在空中盘旋悲鸣,久久不肯离去。最终投地而死。作者被雁的殉情所打动,心绪难平,花钱买下这两只死雁,葬于汾河岸边,垒石为记,起名“雁丘”,并作此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此词写的是大雁殉情故事儿。词人紧紧围绕一个“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悲壮动人的恋情之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思、至情至爱者的盛赞。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有很大启发教育意义。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大雁特别忠于爱情,雌雄相伴,天南地北,秋日南下,春天北归,双宿双飞,形影不离。

捕雁者毁掉了他们相依为命的生活,死者离去,活着的安能独生。侥幸脱网后的大雁,深感未来路途遥远,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不如共赴黄泉。于是,投地而死,追随伴侣于九泉之下。忠贞的爱情可歌可颂,文人墨客纷纷作词凭吊,歌颂大雁忠于爱情的高尚情操。

类似这样的情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宋代词人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就是其中的一首: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男女有爱,相隔万里。一个在长江源头,一个在长江末尾,日思夜想,却不能相见。两人吃的是一江水,不知这水什么时候枯竭,了却别离之恨。江水不竭,相思之恨不断,但愿你的心和我心一样,相守不移,不辜负我一片痴情。

词人希望两人心心相印,一脉相通,把一个人的相思变为双方期许、无期的别恨化为永恒的相爱。让阻隔的双方在心灵上得到永久的慰藉。这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耐人寻味。

比这首词更为忠贞的情歌,还有许多。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情歌,说的是一位痴情女子,向她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达自己爱情誓言,决心白头偕老,永生永世不变心。她说我对天发誓:天啊!我们要是相爱,就与你厮守一辈子,永不绝情。除非山没有丘陵,长江水干枯,冬天打雷,夏天落雪,天与地合在一起,我才有勇气与你断绝。

由此可见,女子对爱情的专一、忠贞不渝,一生一世也不会变心。她列举一些不可能改变的自然现象,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只要这些自然现象不变,她就不会移情别恋。谁都知道山不可能没丘,滔滔不绝的长江水也不会枯竭,冬天不可能打雷,夏天不可能下雪。这些自然现象不变,她的爱也不会改变。这就是说,她的爱是永恒的爱,不变的爱。

 

 

 

 

 

(承德市老年作家协会主办的《燕山》2015年第一期)

20151109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7年02月03日
后一篇:2017年04月30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