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09月08日

(2015-09-08 16:15:11)
标签:

江南归来话旅游

旅游

分类: 散文

 

                            224、江南归来话旅游             

 

                                                     郭洁娴

 

庚寅年初夏,我与老伴随团出游,先到南京瞻仰中山陵,欣赏秦淮风光。随后驱车前往无锡、苏杭二州,拜谒灵山大佛,游览江南水乡周庄、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杭州规模最大的主题公园宋城,最后到达上海世博园区。

一路水光倩影,赏心悦目,看得我眼花缭乱,乐不思蜀。江南真好啊!高高的法国梧桐,美丽的樟树、银杏树,白色的玉兰花,碧波荡漾的江河湖泊,让我不时的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一江一湖,一庄一园,一桥一景,一草一木,像磁铁般的吸引着我。我总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要去江南旅游。去江南旅游不仅开心,更主要的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江南旅游十分火暴,已形成一种规模。我们所到之处游人如织,人山人海。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观光游览,导游员总是提示我们说:“明天咱们早点出发,避开旅游高峰。”尽管如此,一旦到了主要景观景点,游人仍然很多,摩肩接踵。尤其是那些大型的团队,导游员举着旗帜,游客跟在后面浩浩荡荡。像唱大戏、赶庙会一样,想躲都躲不开。

我们参观周庄时,听说体现古镇神韵的双桥很神奇,始建于明。一座叫世德桥,一座叫永安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两桥相连,很像古代的钥匙。当地人又称它为钥匙桥。1984年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双桥为背景创造一幅油画《故乡的回忆》,从此周庄而名扬天下。我们很想把双桥拍摄下来,留做纪念。老伴围绕双桥挤来挤去,始终未能如愿,拍下来的只是单桥。对此,我们并没有抱怨,照旧兴致勃勃的拥挤着,观看着。我想这也许是旅游,旅游图得就是热闹。

在江南旅游,游客乘坐的都是大巴,一车三四十人,有十辆八辆的车,就是几百名游客,很实惠。过去我常常到德汇门前数外地的小轿车,心想外地的车多了游客必然就多。到江南一看叫人大开眼界,小轿车远不如大巴,江南旅游景点的停车场全是大巴,气派极了!

江南的游客为什么这样多?归根结底还是景观独具特色,不同的旅游园区有不同的看点。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的中山陵;小巧玲珑、古香古色的留园;古城古街古桥古民宅的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乌镇等,看点颇多。每到一处都有不同的视觉,看了上一个景点还想着下一个,百看不厌。

江南的景观景点有古老的,也有新开发出来的。有始建明代嘉庆年间的留园,有距今1300多年历史的乌镇。也有现代开发出来的宋城。宋城位于西湖风景区西南,北依五云山,南濒钱塘江,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它是依据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开发建造的新旅游景区。“给我一天,还你千年”,清明上河图的真实再现。现代建造的还有灵山大佛。灵山大佛坐落在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该处原为祥符禅寺旧址。为了保存古迹,弘扬文化,落实宗教政策,无锡有关部门在修复祥符禅寺的同时,塑造一尊高88米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的立像,成为太湖明珠无锡的标志。也是无锡最大的一个旅游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看到这些,我们深感震撼,觉得他们没有守着老祖宗留下的家业过日子,而是可持续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广开渠道,统筹兼顾,综合规划,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抓住大主题,运用大手笔,建造大景观。使景观景点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把旅游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江南旅游白天观景晚上看戏。那天我们游览了宋城,观看了九龙广场、城楼抛球、宋代街道、民风民俗、人物塑像等。缩短了时空距离,回眸了宋代文化,深感惬意。晚上到大剧院观看了气势恢宏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此歌舞分为宋宫宴舞、金戈铁马、美丽的西湖、美丽的传说、世界在这里相聚等几部分。歌舞的内容是以杭州典故、历史传说为基点,融舞蹈杂技艺术为一体,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效果。此歌舞曾获“五个一工程”奖,是很叫座的节目,每场都座无虚席。据说每年有200多万游客观看,每张票140元——180元人民币,票房收入是一笔很可观的数字。我边看边想,假如有一天,我们也能白天逛避暑山庄,晚上看大戏,那该有多好啊。

 

(《承德日报》2010年9月2日)

201509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5年08月22日
后一篇:2015年09月18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