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位法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妙用(一)

标签: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解题技巧截位法教育 |
分类: 资料分析 |
截位法,指的是在精度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进行截位,即只计算其中的一位或者几位,从而得到足够精度的计算结果的方法。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将数值变成一位或者几位,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或者目测来得到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看似很简单,但是在考试过程中往往是考生想用但是又不敢用的方法,这是由于在截位过程中将多位数变成简单的数值,产生一定的误差,正是由于误差的存在,经常会导致最终结果的错误,因此,考生在计算过程中一定结合选项,把误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一、截位法的原理
截位法是将多位数化成简单的数据计算,因此需要将数据进行近似的运算,在进行运算时,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四舍五入”的近似运算。
由于我们对数据进行“四舍五入”的估算,那么我们最后得到的计算结果必然与实际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别,此时就需要我们根据在计算过程中,对数据的放大或者缩小来迅速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一)分子/分母型截位
(1)如果将分子变大,分母变小,那么得到的计算值必然大于实际值;
如:2478/12534,在计算时变为25/125=20%,但是实际结果为19.8%,即计算结果大于实际值。
(2)如果将分子变小,分母变大,那么得到的计算值必然小于实际值;
如:2513/12489,在计算时变为25/125=20%,但是实际结果为20.1%,即计算结果小于实际值。
(3)如果将分子同时变大或者变小,那么得到的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大小关系,并不能确定,不过一般来说会在实际值(某个选项)附近,但是当选项差别很小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在截位时进行误差的修正。
(二)相乘或者相加型截位
(1)如果将乘数或者加数同时变大或者变小,那么得到的计算值必然大于或者小于实际值;
如:2514×508,在计算时同时变小,为2500×500=1250000,但是实际结果为1277112,即计算结果小于实际值。
(2)如果将某些乘数或者加数变大,而将另一些乘数或者加数变大,那么得到的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大小关系并不能确定,不过一般来说会在实际值(选项)附近,但是当选项差别很小时,就需要在截位时对误差进行修正。
二、截位法的分类
在资料分析计算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两种类型的计算,一种是加减运算,一种是乘除运算,因此我们将截位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加减截位法,一种是乘除截位法。
(一)加减截位法
在加减运算时,如果使用截位法,会存在两种以下两种情况:
1、直接从数据的最高位开始相加减,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确定的位数的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或者借位;
**************************************************************************************
【真题示例】
99.2003年~2007年全国税收总额为(
A.164142
C.19411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能力。
2003~2007年全国税收总额为20466+25723+30867+37637+49449,先结合选项,各个选项的后四位数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前两项,所以我们计算各个数值的前两项。
有20+25+30+37+49=25×5+36=125+36=161,因为前两项的和为161,5个数值的第三项的和不可能是9,也就不会对6产生影响,所以说前两位是16,结合选项,选择A选项。
**************************************************************************************
2、根据题目要求的精度,对相加减的数据进行“四舍五入”的近似估算后,再计算数值的和值或者差值。
**************************************************************************************
【真题示例】经初步核算,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增长8.3%。
111.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
A.139862亿元
C.148632亿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简单计算能力。
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2025+70070+57767≈12000+70000+58000=82000+ 58000=140000,结合选项,选择A选项。
**************************************************************************************
(二)乘除截位法
在乘除运算中如果采用截位法,一般是将原有较长位数的数字近似化为较短位数的数字,如化为整数,然后再计算;或者是将数值化为比较容易计算的数值,如3.33、1.25等等;我们在化简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况:
1、截位之后分子、分母或者乘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一致,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变化情况来得到结果。
**************************************************************************************
【真题示例】从输入地看,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
117.从输入地看,2008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约是在西部地区务工的(
A.3.4倍
C.4.2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倍数这一知识点。
2008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是在西部地区务工的(9076+888)/(2940-775),采用截位法有99/22=9/2=4.5,由于分子变小,分母变大,所以计算值要小于实际值,结合选项,选择D选项。
**************************************************************************************
2、截位之后,分子、分母或者乘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不一致,但选项的差别较大时,我们不需要分析误差就可以得到结果。
*******************************************************************************
【真题示例1】“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116.“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增长率约为(
A.58.2%
C.74.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这一知识点,着重考查估算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名义增长率为2664/3255,如果计算能力超强的话,可以直接根据首位数来确定答案为D选项。
如果计算能力稍差的话,采用截位法。由于选项的差距很大,所以可以大胆的截位,有27/33=0.27/0.33,由于0.33≈1/3,所以有0.27×3=0.81,选择D选项。
*************************************************************************************
【真题示例2】2010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128.2010年全国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约占全国R&D经费的(
A.85.4%
C.83.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重这一知识点。
首先观察选项,发现选项的误差很小,不过我们可以先采用截位法计算,然后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的大小关系。
2010年全国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占全国R&D经费的5844.3/7062.6,截位有58/70,这个值略小于0.83,根据差分法有差分数为44.3/62.6,这个值肯定小于80%,也就是说截位后的计算值大于实际值,那么比重应该小于83%,结合选项,选择D选项。
【注】我们在解题的时候,结合了差分法来分析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差别。
**************************************************************************************
以上给出的例题是在选项中的数值差距较大,或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时候,采用的截位运算,但是当选项中的数值比较接近,又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时,我们就需要对计算过程中数值的误差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