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 |
分类: 谈古论今 |
今天晚上河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说春分》节目。
欢迎收看,欢迎转播。祝福祖国安康,祝福全国各族人民阖家健康幸福。
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农历二月十八,是我国传统节气的春分。春分是中国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春季的第四个节气。
春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的昼夜几乎等长。正所谓“春分秋分,日夜平分”,白天黑夜各占六个时辰(12小时);
一、春分名称来历
春分中所谓“分”者,半也。其名字包含两方面:一是指白天黑夜平分;西汉时期我们河北的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二是平分春季,即春季的一半,故称春分。我国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正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中国四季划分的传统方法,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春分、秋分)和二至(夏至、冬至)作为四季的中点。
正因为如此,所以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二、春分的物候--自然界规律的物象。
春分在气候上,中原地区进入春天。中国古代将春分的物候归纳为三候:“初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玄鸟至,就是燕子飞回来。玄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
雷乃发声,就是开始打雷。长江流域惊蛰响春雷,黄河流域春分有雷响。古代文献记载:“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注疏曰:“发,犹出也。”
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又曰:“电者,雷光。”。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
春分以后气温回升较快,
江南的降水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降水依然较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反映的是中原地区的物候特征。在人类文明史上,这种科学智慧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中亚、西亚、欧洲。因为中亚、西亚、欧洲等国家所处的纬度比我国中原要高,所以,他们很多国家以二十四节气的“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始点,比我国传承的"四立"更能实际反映他们国家当地的气候。西方这种以"二分二至"划分的四季比中国传统"四立"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即春分为春季起始。甚至春分成了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伊朗等国的新年,延续了三千多年。
二十四节气在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时期传入日本,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其中的春分是当代日本的公共假日。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北方春季少雨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冷空气来临时保护好大田作物。
春季在天气回暖的经常会有冷空气的侵入,特别是在江南和沿长江一带,北方的冷空气与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相遇,从而出现春季连阴雨,使气温明显降低,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倒春寒”。 今年的春分时节,就出现了倒春寒的现象。
春分的主要习俗有立蛋、祭天、放风筝、采野菜等。
有一首唐诗《春分》,概括了春分的物候与民间习俗。
诗中说: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春分到,蛋儿俏”,是中国的传承民俗。
很多人不知道古人为什么春分玩竖鸡蛋的游戏。我本科学地理,而且地球物理学学的最好。所以,我解释一下,中国古人出于对地球与太阳运动关系的理解,发明了这种游戏。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春分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受太阳吸引的力相对平衡,地球的转动惯量比较平稳,所以,鸡蛋、可以成为竖起来的玩艺儿。另外一种解释,就是春分时节阳气上升,所以竖鸡子能受到阳气上升的推力,就能竖起来。
这种中国人闲暇玩的祈求吉祥的游戏,居然传到世界,使得世界各地数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这“中国习俗”的玩艺儿,就成为“世界游戏”。
祭天
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春分祭日的传统仪式。《礼记》记载“祭日于坛”。古代帝都都有天坛、地坛。明清帝都的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春分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吃春菜
古代人关于吃的智慧“食者,时也。”孔子有言:“不时,不食。”就是要吃时令食品的意思。食物有自己的时节。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春分吃春菜的风俗遍及我国各地。“春菜”江南吃的是一种野苋菜,华北吃的是荠菜。春分采春菜,回家加上肉丸子“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春分到,各地集市上农民置备春耕春播的农具,以作备耕需要,于是就出现了一些送春牛图的商人。他们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一般是能言擅唱者,古代称为“春官”,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俗语,即景生情,随口而出,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于是人们给钱带回家。
在河北平原,一般是在立春日鞭春牛时,集市上有人送春牛图。春分时节,也有春官售卖“春牛图”。
粘雀嘴
春分吃汤圆,把十多个不包馅的汤圆用细竹叉扦好置于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河北平原地区,一般清明节春播前后,在田边地头绑草人,驱赶鸟儿。防止它们偷吃播种的种子。
放风筝
春分户外活动放风筝是一个重要项目。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后来,风筝的形状各异,春天放的多半为燕子风筝。
在古代,春分时还有簪花喝酒习俗,男女老少都会簪花。
六、农谚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根据冷暖预示后期天气的: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根据风来预示后期天气的有: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