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商百题·21·金代冀商的丝纺织贸易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教育财经 |
分类: 冀商历史百题 |
金代冀商的丝纺织贸易
金朝灭辽、灭北宋以后,女真统治者需要大量丝织品,所以采取保护桑蚕丝织业的政策。女真人完全占据河北、京东一带后,多次颁布令制,规定河北的汉民户和猛安谋克户必须按规定地亩数种桑。
《金史》卷四十七《食货志》中记载很清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少者必植其地十之三;猛安谋克户少者必植其地十之一。除枯补新,使之不阙”。
猛安谋克是金朝女真人的军屯组织,要求女真人也要种植桑枣,可见对桑蚕业的重视。大定以后华北地区桑蚕丝织业恢复发展。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南宋使者楼钥奉旨出使金国,他在《攻媿集》卷111《北行日录》中,记载了途经金国时的情况:“土地平旷膏沃,桑枣相望”。进入河北境内后,感受很深,作有《北行日录》,“自此州县有城壁,市井繁盛,大胜河南……自南京(今河南商丘市)来,饮食日胜,河北尤佳。可知其民物之盛否。”并特别指出定州新乐县(今河北新乐)“最为繁庶”。
金朝真定诗人蔡松年父子得到女真统治者的赏识,官运亨通,他在《水调歌头》词中有“春风北卷燕赵,无处不桑麻”的描写。绿树繁茂、桑麻遍野生机勃勃的一派景象。
金朝迁都南京开封以后,一方面扶持河北、河南地区的丝纺织业,另一方面,利用河北地区既有的丝纺织,与南宋开展茶帛互市。《金史·食货志》记载当时的茶帛交易,“商旅(指金人)多以丝绢易茶”。《金史·地理志》记载:涿州产罗,河间府产无缝锦,大名府产皱縠(即泡泡纱)、绢,平洲(今河北卢龙)产绫。时人记载,被南宋夸为“天下一品”的定州缂丝在缂丝艺术家沈子蕃等缂丝艺术家南渡以后,定州缂丝仍然存在。
1961年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河北井陉县柿庄发觉了一片墓群,共发掘墓葬14座,多为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壁画分布于墓室四壁及顶部,采用砖雕与绘画相结合的手法。其内容分为两类:一种是表现墓主人生前豪华生活的壁画,如“宴饮图”、“伎乐图”、“供养图”等;第二种是描写当时农村田园风光或反映百姓生产生活状态的场景,如“芦雁图”、“耕获图”、“捣练图”、“放牧图”等。
其中6号墓东壁壁面的“捣练图”最完整,由担水、熨帛、晒衣三部分构成:画面南侧有一青年男子正在担水北行;中部是三个妇女在熨练,左右两个妇人上身后仰,正在用力拉平白练,一个妇人在中间手持熨斗正在熨白练;画面北侧有一妇人在圆形石砧上捣衣,她上面的衣架上搭满了衣衫,在她前面摆放着一个大柜,另一个妇人脚踏脚床正在开启柜门,柜上还伏有一只狸猫。这幅“捣练图”中的劳动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河北地区丝纺织业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
《捣练图》,是我国古代传统绘画,以唐代画家张萱作的绢本工笔重彩设色《捣练图》最为著名,是中国古代名画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原作不知下落,历史上传承的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井陉发现金代墓葬壁画的《捣练图》构图、人物等方面借鉴了唐宋名家《捣练图》的技法,更趋平民化,反映了金朝民间画家深受传统绘画审美和技法的影响。
《板桥镇出口贸易商品》载:金代(1115-1234年)河北平州的绫,涿州的罗,河间的无缝锦以及大名的绉、绢,都是与外国贸易的著名丝织商品,尤其定州缂丝成为“精绝天下”的易货商品。金朝沿袭了北宋的官办手工业作坊,在大名、真定、河间设立绫锦院专门管理丝绸生产和征调商品。当时,真定的丝织业仍然很发达,地处陆上交通要冲,西域各国商旅,常到真定行商。
河北、河南等中国丝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从中京(今北京)通往西北的草原丝绸之路,不断延伸。《金史》记载:“国初,于西北招讨司之燕子城、北羊城之间尝置之,以易北方牧畜。” “国初”,即金朝立国初年( 1115年)。
《捣练图》局部
金朝建国后,国土范围包括华北地区以及秦岭、淮河以北的华中地区。为地区之间贸易发展提供了基础。河北地区正是丝绸之路和茶叶贸易的重要地区。唐宋以来形成的发达的水系和漕运河渠,为茶马贸易和丝麻贸易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其中安州(今河北安新县)原为宋朝边防顺安军,至金朝变成内地后,将原来作为国防工事的塘泊改为民用,逐渐发展成为水网密布的富庶之地,夏季有菰蒲、菱芡、莲藕、鱼虾之饶,秋季水退后,“土壤衍沃,则得禾麻麰,亩收数种之利。”而且还是一个水陆交通要冲和商业中心,“舟车交辏,水行陆走,无往不通,贸迁有无,可殖厥货。故人物熙熙,生涯易足,民淳事简,素号易治”。献州(今河北献县)州城及周围大部分土地盐碱化严重,无法种植,只有东北一带“有田宜稼,独异其余,乃沃壤也”。冀西北的昌州、抚州(今河北宣化、张北一带)牧区也是“素号富实”。
金朝把西北地区贸易集散地从今天张家口市区附近的广宁城,延伸到张家口的坝上地区,还开辟了燕子城和北羊城市场。
燕子城就是今天的张北县城,而北羊城,民国时期《口北三厅志》认为:张北县白城子是北羊城旧址。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还在这里立了碑。1993年初经过考古发掘才发现,原来白城子是元中都旧址,而不是北羊城。北羊城就在张家口一带。
历史上,北羊城也叫火俺榷场。就是金朝与蒙古进行茶马互市、丝马互市的市场。

宋辽边界的白洋淀
从张家口延伸出去的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各国民族间文化、经济交流的通道。但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畅通无阻的商道,它随着地理、自然、宗教、战争、匪祸等原因,时而阻断,却一直顽强地存在。正如法国学者布尔努瓦所说:“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到中亚蒙古人地区的一段路,就是草原丝绸之路或草原茶叶之路。”而这条路的重要结点就是河北的张家口。